高考查询网 > 读书评论 > 正文

真做教育,做真教育 ——江西省余干县古埠镇中心小学办学简介

时间:读书评论 高考查询网

一、地理位置及文化渊源

余干县古埠镇位于县境东北部、信江东支东岸,距县城12公里。全镇占地面积有138平方公里,有26个行政村,233个自然村,人口7万余人。古埠解放前称之为古楼埠镇,迄今有2200年历史。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是“二山二水五分田,一份道路和庄园”的好地方,也曾是唐代工部尚书余勤、南宋状元李谨思的故乡。

二、学校基本概况

古埠镇中心小学创办于1949年,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414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2个,在校学生1059名,教职工49名。中小下辖25所完小、6所村小,学生总数3899人,教职工合计278人。学校现有正高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91人。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深厚的文化,与共和国同岁的古埠中心小学在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滋养下根深蒂固、茁壮成长。在这方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办学薪火代代相传,文明之风悠长深远。

近几年来,古埠中小人以“认真做事,做好为止”为工作信条,坚守自己的岗位职责,团队的努力使得我校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全市校本教研先进学校”、“全县教育系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县小学B类教育教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共有史军田、陈助先、周小彬等136人次的教师在省市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有张金生等66人次的教师受到市县表彰;有51项市级以上立项课题,目前有26项市级以上结题;有60余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有70人次的学生在各级各类体育、艺术、科学等比赛中获奖。

三、办学理念与特色

近年来,由于民办小学的兴起,公立小学的生源一度萎缩。2012年8月,史南城校长临危受命,经过充分调研,确立了“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明确了“赏识教育”的办学理念。按照“品行端正、人格健全、思维活跃、发展协调、特长初露”人才培养规格,沿着“以德育人、以情育人、以美育人、以乐育人”的教育路径,以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创新校园、平安校园”为抓手,努力建设“校品雅致、师品高尚、课品大气、生品灵气”的四品学校,以“做崇德尚学的中国人”为校训,大力加强尊师、守纪、乐学、善思的学风建设;大力加强爱生、敬业、博识、善导的教风建设;大力加强相互赏识的校风建设,努力促进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

管理上突出了民主管理、制度管理、全员管理的特色。教学上强调了“新、活、实”的特色:“新”即教学内容要新,教育教学理论要新,教学机制要新;“活”指不断创新,追求教学的完美、大气、生动、灵活;“实”就是扎实,不搞花架子,不摆样子,求真务实。育人上主张“育人为本,素质优先,张扬个性”,遵循“教孩子6年,为孩子着想60年”的信念。同时坚持教研立校,科研兴校,名师理校,开发出具有古埠中小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办学目标与举措

古埠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农村”二字是我们身上的标签。或许对有的人来说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可奈何,意味着要将教育理想束之高阁。但古小人更相信这是学校成长过程中的留白。我们依然坚信教育的力量更多的是来源于每一位教育者的努力。在对校情进行充分调研后,我校提出“校品雅致、师品高尚、课品大气、生品灵气”的“四品”办学目标。

(一)校品雅致

教师是孩子精神世界的守望者,而校园就是适宜儿童个性发展、梦想生长的“麦田”。我们坚信,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的软实力,校园环境中积蓄着巨大的文化力量。因此,学校教育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这一隐性课程的作用,通过营造全方位的校园精致文化和教室文化,为学生打造一片“金黄色的麦田”。

1.打造“金黄的麦田”

一是注重凸显校园环境的美育功能,努力形成艺术化校园的特色,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走进我们的校园,教学楼、行政楼、宿舍楼,错落有致;宽阔的操场,整齐的道路,大面积的草坪,生趣盎然的园林,优美和谐。

二是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我们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校报、黑板报、宣传栏、荣誉室、广播台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将“崇德尚学”的校训嵌入教学楼和主干道的命名;在教室内精心张挂伟人画像、语录;在教学楼的走廊和主干道设置精美的橱窗,展出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材料;组织专题图片展览、专题节目制作与播放、专题环境布置、专题歌曲播唱等活动,倡导积极向上、文明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

三是广泛发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训、校风、学风的制定,道路、楼房、庭院的命名,均面向全校师生征集、诠释后讨论确定。校园内的草坪上那一条条温馨的标语,是学生思想闪烁着的火焰。这些看似简单却又独具匠心的布置,是师生思想的荟萃,是学校丰厚的人文资源,是学生德育力量的火苗。

2.最是书香能致远

为了让校园处处弥漫书香气息,我们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步步推进,精心打造书香校园。

(1)让校园充满书香

①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举行“同享阅读,共沐书香”读书活动启动仪式,校园内外悬挂读书活动标志及标语,在校园的长廊、过道、宣传栏布置师生作品、名人名言;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从小处着手,让学生能移步换景,沉浸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

②建好班级图书角。各班规范自己的图书角,充分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围绕相关阅读主题充实书柜,并建立健全相关阅读制度,让班级的每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

③进一步改进图书室建设,克服管理上的各种困难,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全方位多渠道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让“静止”的图书“流动”起来。

④保证阅读时间。学校要固定读书时间,一般为:晨读、午间阅读、双休日大阅读,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

⑤设立“校园读书月”。学校每学期要设一个“校园读书月”,每个读书月有明确的阅读主题。

⑥发挥红领巾广播台和学校网站的作用,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2)教师盈溢书情

①教师要定期去阅览室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并做好笔记。

②每位教师每年要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及其他业余时间阅读1-2本教育专著,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积极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论文。青年教师在读书节期间上交一篇关于教学、教育方面的论文。

③“一路书香伴我行”。要求语文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给学生朗诵经典作品,广泛开展“走近经典”、“师生同读”、“名著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读好书(包括引导学生如何速读、精读、写读书笔记等),为他们指明读书的方向。

④将读书和作业布置有机结合起来,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每次布置有检查,每学月至少批阅学生读书笔记一次。

(3)学生享受书乐

①营造班级读书氛围。各班倡导学生把自己的家庭读物带到班级和同学交流共享;开办文化园地,定期展示本班学生的读书成果,使学生在浓浓的书香中受到人文熏陶。

②大力推进课外阅读行动,加强阅读课质量管理。每位学生每学期要购买一本好书,各班要充分利用阅读课(语文自习课)开展读书活动,每位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科学读书,坚持做到读书“五到”,认真地做好读书笔记,利用早晨、中午学生到校时间引导学生读书,使学生在校读书时间得到保证;各班每月要召开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

③在家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各班要求家长在双休日抽出一小时的时间定为“读书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提高,营造家庭读书氛围。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带孩子到书店购书,到图书馆借书,拓宽读书渠道,通过家长学校交流读书经验。

④精心策划形式多样的读书成果展示活动。每次活动要力争做到主题响亮,全员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各班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读书实践活动(如经典诵读展示、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诗海拾贝”古诗文考级、赏诗会、读书笔记评选、读书小报评选等),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读书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⑤加强书香校园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重视学生读书成果的积累。每学期开展一次书香校园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向社会展示学生读书成果,教导处要精心收集、整理和保管好各种资料。

学校在打造“书香校园”的每个环节着力,每年进行一次“阅读明星”、“书香学校”、“书香班级”的评比,这些激励措施更易推动学生从学会“阅读”到乐于“悦读”的进程。“书香校园”浸润学生意气,让“悦读”成为校园的一种风景,让学生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把阅读内化为一种内心的喜悦。

(二)师品高尚

学校十分注重教师队伍的道德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从而达到以德育德。

1.品“德”铸魂

(1)我们特别重视教师人文精神的塑造,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三个意识”,即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法规意识;发扬“四种精神”,即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鼓励教师争做教书育人的楷模,为学校的发展多作贡献。开展以“展师德风采、创优秀群体、树教育新风”为主题、以“青春在奉献中闪光”为主题的师德教育系列活动。

(2)关爱留守儿童。学校教师在育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积极筹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室、“留守儿童”活动室,设立“爱心妈妈(爸爸)”值日制,为留守建立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帮助他们填满缺失之爱,从而真正地促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3)关注残疾儿童。教师对残疾儿童实行“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让残疾儿童在温情中成长。

2.从“平凡”走向“卓越”

学校以“能力多方位,人人都发展”作为教师培训的目标,让教师树立从“平凡”走向“卓越”的意识。

⑴校本教研实效化。建设有序高效的校本教研制度;升研思结合的校本教研层次;搭建引领互助的校本教研形式;创设主动发展的校本教研环境。

⑵教师培养层次化。对参加工作三年以内新教师的普及培养??实施“青蓝”工程;;对参加工作三年以上青年教师的后备培养??实施“三三”工程;对骨干教师的突破培养??实施“六子”工程(“选苗子”、“压担子”、“引路子”、“架梯子”、“搭台子”、“树牌子”)。

⑶教育科研日常化。加强理论培训;开展问题反思;完善科研管理。

⑷评价改革制度化。加强领导对教师自我发展研究的管理力度;制订《古小教师梯级成长方案》,完善《古小骨干教师评选管理办法》等制度;尝试使用《教师成长记录册》;完善《古小教师业务考核方案》。

苦练教师“内功”,倾力打造一支富有思想、充满智慧、洋溢激情的教师团队是我们一直的追求。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学习,让教师树立了仁德的价值观和教育观,教师的师德素养与业务能力不断得以提高,教师更加善学博学,富有儒雅之涵、聪慧之气。

(三)课品大气

大气的课品不拘泥在刻板的教育观中,他会时刻寻找新的元素为课堂注入新动力;大气的课品更不会在求新立异中偏离教育的本质,而是相信课程的力量,在课程与课堂中寻找最恰当的路线,从“课堂教人”到“课程育人”,又在“大气”的追求中不断完善由“课程”走向“课堂”的理念。

1.追求“新”教育

史南城自2012年接任古埠中心小学的校长以来,便一直在思考如何突破教育的固有模式,为教育寻找到新的源头活水。他认为乡村小学要发展,首先要唤醒自我发展的自觉意识。为了寻求教育的新力量,史南城提出“睁眼看世界”的革新措施,让教师远赴其他城市,感受时代教育改革下的浪潮,寻找推行教育的新动力,让教师从当前困顿的现实中醒来,在头脑中形成教育思想的风暴,这些举措既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开路,也为今后的教育之路助力。

,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校开展“有效教育”实验,“有效教育”用“5J”(约定、饭卡、表达呈现、单元组的使用、团队建设)将课堂变得简约有效;用“5F”(防空讲、防花架子、防泡沫、防以学生为敌、防形式单一)把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转向以学生为主的合理化课堂;用图文结构的备课方式,直接把核心指向关键目标的操作要点与方法策略,使备课更具概括性、灵活性、导向性。古埠中心小学作为余干县“有效教育”课改实验的首个农村学校示范点,实行近三年以来,学生的学习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我校承办了余干县第二届“有效教育”实验成果现场展示会,这场展示会受到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示了古埠中心小学师生在课改大潮中敢为人先的风采,亮出了古埠学子的精气神。

2.从“课程”走向“课堂”

构建具有校本特点的课程建设方案,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个性化发展的特色明显的学校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构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基于“有效教育”的优质而大气的课堂。

⑴完善学校课程建设,整体构建课程体系

部分学科整合化;德育课程校本化;综合实践生活化;校本课程系统化。

⑵构建教学管理新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明晰发展方向;有效改进专题调研,引领日常研究;树立科学教学质量观,落实减负增效精神。

⑶深入开展学科研究,构建清晰有效课堂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重点研究课型的设计;开展课堂教学中的多元互动、动态生成的机制与有效性研究。

⑷探索研究性实践变革,不断改进教学行为。

进行日常学科研究,改变学科教研模式;强化教学工作的管理力度,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强化校本研究,引导教师自主思考;抓好学习型教研组建设,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3.从“课堂教人”到“课程育人”

“育人”要有高屋建瓴的大局观,要将课堂的教学内容搭在课程的主线上,以实现课程的全方位、多元化的育人功能。

⑴学科教学??努力挖掘德育资源,在课堂中教人。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⑵课程设置??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实现课程育人。一是把传统班会课改为活动课;二是以“五名工程”(即名曲欣赏、名歌学唱、名言谨记、名诗背诵、名篇诵读)活动为抓手,开设了人文阅读鉴赏课;三是开发活动课程,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

⑶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多层次,体现人文精神。课堂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制约功能,我们将人文教育内容加入评课标准,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按照“有机渗透”的原则科学地进行评价。

(四)生品灵气

我们深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都是一座蕴藏着巨大潜能的宝库。这种潜能一旦被激发,未来的他们拥有无限的可能。为此我们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做一个精神的富有者,努力唤醒他们的自主成长之梦。

1.筑一方精神的高地

我校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历经多番曲折,筹建成乡村少年宫。少年宫共开设了书法、舞蹈、朗诵、合唱、绘画等?个兴趣小组,利用每周三下午最后两节课开展各种兴趣活动,结合学校“五名工程”之“名篇诵读”活动的开展,每天中午有20分钟的经典诵读,每年三月和九月都启动“素质教育月”和“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每年的五月和十二月都举行活动成果系列展示活动,利用乡村少年宫活动平台,开展体育类竞赛、书画比拼、棋类夺冠等擂台赛活动,并竭力举办好每年一届的秋(冬)运会,以赛促提高、以赛促交流。

我们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学生还我们一份精彩。舒建旦同学在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果展中小学生现场书法展示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并代表余干县参加“培轩杯”上饶市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果展中小学生现场书法展示;在全县“啦啦操”比赛中,我校少年宫组成的代表队获三等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派出的代表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一举夺得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取得我校运动会历史上最好成绩。

9月,广东东莞厚德街桥头小学和前进小学教师团来我校交流考察时,随行的一位老师说:“你们学校刷新了我对农村小学的认知,我以为农村小学的学生在学校的活动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看到你们学校如此丰富的校园活动以及师生在活动中呈现出的精神面貌,我们都为你们这里的孩子感到高兴,他们虽然在农村小学上学,在基础设施不发达的情况,同样得到了精神上的富足。”不错,让学生得到精神的富足,让他们保有自己精神的高地是我们筹建少年宫的起点,也是最终的落点。

2.成“才”先成“人”

为了改变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只关心学生智力而非情感、灵性而非人性、做事而非做人的片面育人观,我校在德育方面实施“1+N”的德育模式,其中“1+N”的内涵是:“1”是突出“核心素养”这一主题,“N”是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良好习惯。在德育中培养“核心素养”这个“1”的本体时,还要关注学生发展所需“N”的延展性。为了在德育的过程中寻找到新向度,我校主要从以下几点开展德育工作:

(1)尊重学生的生命个性

为了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培养丰富学生的个性,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我校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在德育的实践与探索中,学校逐步形成了五大系列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主题班会活动、礼仪常规教育活动、体育艺术教育活动、科技教育活动、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中寻找、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天赋所在,找到最合适的发展、成长和表现平台。

(2)构建德育地图

“以人为本”的德育观是我校德育思想的主动脉,在推进德育的过程中,我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逐步学会自尊、自悟、自省、自立。

①民主管理??唤起学生自尊。在德育过程中,充分发扬教育民主,为师生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让德育过程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相互成长的过程。

②自定班风??激发学生自悟。在班风的制定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酝酿,制定出体现他们个性化思想和情感体验的班风。

③德育作业??促使学生自省。我校高年级给每一位学生配备德育作业本,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记录自己的人生感悟,让学生在自律中完善自我、健康成长。

④人生设计??促进学生自立。人生设计卡犹如一面镜子,学生随时可以对照反思,激励自己,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我们不是一所大校,却同样背负着近四千学子的宏愿,负重前行;我们不是一所老校,却依然在半个多世纪里坚持传承,遍地留芳。尽管古埠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时刻谨记!我们谨记不代表妥协,不代表放弃。唯有时刻谨记自己的位置,才能在现实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大浪冲刷,不成为精神的洼地。我们谨记自己的责任,与岁月共长,与学生同在。沧桑的流年,不变的誓言:为学生,真做教育,做真教育!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