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系科学,侧重指导和学生能力培养
新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对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新的定义,根据不同学段和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变化重新细化了每个单元、每篇课文要掌握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让教师更加明确地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尤其是加强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方法、技能和策略的训练,相对于传统低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有了深入的革新。所以,今后语文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必须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把程序性知识教学列为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建构
用程序性的过程和步骤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取代传统的陈述性获得知识的方式,更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和理解知识内涵,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新教材七年级(上)自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阅读提示”中,就明确安插了阅读指导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学习指导。这些“特有的安排”贯穿在每单元的自读课文“阅读提示”中。可以说,学生按照“阅读提示”的指导思路,很容易达到自主理解文章的要求。当然,这样也并不是让学生脱离教师的指导,完全放任学生自由学习,而是对于老师来说指导的难度有所增加,因为“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难。
(二)知识体系科学,引导重在有序落实
初中语文知识系统,必须从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有规律地、有梯度地来设计由浅入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习知识达到螺旋式上升的效果。在新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体现得非常充分,如在阅读教学方面,初中阶段要掌握的阅读方法(朗读、默读、快读、精读、浏览等)全部囊括其中,并且科学地分布在各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各单元文章体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阅读技巧训练,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关于阅读方式、方法的教学性知识系统,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阅读技法认知。教师再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各种阅读方式的比较训练,反复训练,学生阅读能力自然能有效提升。
(三)学生为主体的思路更加明确,指导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
“新课标”要求课堂要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也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切实地理解了知识、掌握了能力、培养了情感才是有效的课堂。新教材的设计已经很明确地渗透了这种思路。比如在教读课文的助读系统中,是由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理解探究”“积累拓展”构成的,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由“旁批”和“阅读提示”组成,这样的编写思路明确地体现了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系统后,学生再经过“自读”课文训练达到由内而外、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最终实现了知识的能力化、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二、由传统读写走向思辨、创新读写
传统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以按部就班、灌输为主,不够注重对学生思辨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性。思辨读写侧重于对学生自主读写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有独立阅读的习惯和表达自己独立的见解能力。从“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对学生高价认知能力训练的重视性。所以,如果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模式去教学生阅读、写作,就不能适应当今和未来复杂社会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要求。新教材主张思辨读写的理念正是时代趋势所需,一线语文教师应该及时转变传统读写教学的观念,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辨读写能力培养的平台和氛围,让学生在思辨读写活动中,促进自身的语言发展、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发展,最终达到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三、教材体现“多元融合”思想
日益发展的社会,越来越多元、复杂。语文教材单纯地承载基础性知识和能力将使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而,语文课程教学要加强注重各方面的多元融合。比如教学内容上要课内外融通,能力培养上语文基本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相融合,学科之间相融合等,以此形成学生的综合性素养,做一个能适应未来复杂社会、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等实践能力的人。基于此,新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在项目的研究性学习中就体现出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等特点。
新版教材在阅读专题中,探究性鲜明。如阅读专题探究类的研究性学习与名著阅读相结合,与课外相关作品相结合。七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安排的是《西游记》的精读和跳读,在学生通过“读书方法指导”的学习后,要求全班共同阅读《西游记》,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探究。分别设置了“取经故事会”“话说唐僧师徒”“创作新故事”三个专题,这些开放性的专题探究显得复杂,但是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并结合课内外相关知识,是完全可以完成探究任务的。在整个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培养学生用“多元融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
新版教材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到处都体现出“多元融合”思想。像这样,以研究性学习方式解决语文学习、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实际问题的策略将会成为今后语文?合性学习的主要思想,而作为新教材新思想、新理念的传播者和贯彻者,我们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应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研读好新版部编教材理念,从而更准确、更有效地服务于广大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