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领导干部和普通职工的最大不同莫过于手中有权、肩上有责。如何对待权力,怎样使用权力,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也是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做忠诚、干净、干事的“清白人”。
严以用权,要做到为民用权。古人云:“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强调的就是用权为公。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清醒认识到,权为民所赋,利必为民所谋,要始终秉持为民情怀,把职工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把职工关切作为指向,一心一意将手中权力用于服务职工,以职工满意与否作为权力行使是否得当的重要标准,决不可为一己私利滥用权力,这是权力姓“公”的政治属性使然,也是职工对党员干部的期望所在。
严以用权,要做到依法用权。权力与责任相连、与制度相关。“法无授权不可为”,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要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即使身居高位头上仍有戒尺,越是位高权重,为人民服务的担子也就越重。要心怀“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敬畏,敬畏人民,敬畏权力,敬畏法制,养成按法律和规章说话办事的习惯,恪守权力的边界,坚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底线。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只有不踩“黄线”、不越“红线”,才能担负起执政为民的重担。
严以用权,要做到秉公用权。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思想根源在于扭曲的权力观。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抵制诱惑,克服“任人唯亲”,摒弃权力“过期作废论”,始终以平常之心,淡泊名利,筑牢慎权慎行防火线。要自觉接受监督,只有牢固树立自觉接受职工群众批评意见的意识,并坚持在工作中不断改正错误,才不会让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滋生蔓延。
权力是把“双刃剑”,用权为公,可以赢得职工的赞誉和尊重;用权谋私,难以避免身败名裂的下场。“修身”和“律己”主要是为用好权。领导干部只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才能真正让权力为企业谋发展、为职工谋福祉。
【篇二】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地推进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严以用权是“三严三实”中的核心内容,它要求干部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用权,首先必须心中有“公”。
公即公心,就是为官做事要出于公心,树立立党为公、用权为民的职业理想和为官动机。干部是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拥护者,群众意志的体现者和执行者。古人云:“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明而私事息。”公心是公平、公道、公正的基础,也是严以用权的前提和保证。
公即公道,《傅子?通志篇》曰:“有公心必有公道。”公心是前提,公道是结果。干部公道待人,则民心存,各项工作目标就能顺利实现;公道办事,则民心服,各项政策就能顺利实施。有办事公道之心,才有严以用权之行;一个拿人情和原则做交易、对公理缺乏敬畏之心的干部,是不可能做到严以用权的。
公即公平,就是干部面对不同的对象,亲与疏一个样,贫与富一个样,官与民一个样,坚持原则,以法律和政策为准绳,公平地用权处事。干部在权力行使中,要严格遵循法律这条底线,严格按政策办事,自觉接受规则和制度的约束。“临官莫如平”,人心的向背在于公平,待人处事不公,即使本事再大,能力再强,干部的影响力、感召力、说服力也会大打折扣。人心是靠公平来维护的,一个干部如果不讲原则、讲人情,不讲政策、讲关系,用权不严、处事不公,一个单位的风气就好不起来,人心也凝聚不起来。
公即公正,就是干部要以身正求得公正,以公正赢得民心。孔子说:“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正”就是端正自己的品行。品行不端的干部,又怎能做到严以用权?只有干部以身作则,让自己的思想和品行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才能确保权力行使严格遵循制度和规则,才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