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工作报告 > 正文

年荆州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二)

时间:工作报告 高考查询网

二、工作任务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调速换挡、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我们要深刻认识、积极应对。新常态带来新挑战,必须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既要看到新常态条件下可能面临的不利形势,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更要看到国内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荆州振兴的良好态势没有变。只要我们稳住心神、理性对待,就一定能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新常态蕴含新机遇,必须牢牢把握、乘势而上。中央高度重视新常态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和差异化宏观政策调控,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和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建设,有利于我们争取重大项目和政策扶持。只要我们深度谋划、因势利导,就一定能发展超常规、赢得新优势。新常态要有新作为,必须改革创新、精准发力。新常态倒逼经济结构调整,表面看是发展调速换挡,本质上是发展方式转型、体制机制再造,是对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定位。只要我们找准改革创新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就一定能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和市委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产业增量提质,更加注重改革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壮腰工程“五年大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今年,我们将认真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依托创新驱动,推进“两化融合”,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

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积极争取省政府产业基金、产业集群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传统产业加快技改扩能、提升装备技术水平,推动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打造荆州支柱产业升级版。继续抓好华讯方舟、长江液晶、同洲电子、江汉建机、怡德石油、美帆金属、松滋水泥、荣成纸业、昌泰纸业、瀚煜建材、玉沙纺织、雪花秀化妆品等145个工业和技改项目。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抢前布局新兴产业,加强与“核高基”、新一代宽带天线移动通信、重大基础装备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对接,引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引领性强的产业和企业。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坚持企业需求导向,落实和完善土地、融资、人才等扶持政策,统筹安排重大产业发展基金、生产调度资金等政府性资金,支持白云边、沙隆达、楚源、四机厂、美的、恒隆、法雷奥、凯乐、奥达、金安、广兴通信等一批骨干企业和行业龙头扩规模、上档次,带动优势产业链式发展、抱团发展。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探索设立企业续贷周转金,重点支持成长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小进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家以上。继续实施商标战略和质量振兴战略,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争创精品名牌、抢占细分市场。继续实施“双百企业家培训计划”,加快培养一支有战略眼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队伍。

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开发区工业“主战场”作用,支持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完善配套功能,增强承载能力,实现内涵式发展。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开发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平台和创新战略联盟,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突出园区产业定位,规范项目落户优惠政策,鼓励建设通用厂房,引导关联产业、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进一步优化布局,提高投入产出比。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并重,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大力发展效益农业。遵循市场规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田水利、中小泵站、土地整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创建“百亿斤粮食大市”。做大畜禽养殖、名优水产、特色果蔬等产业板块,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强化农产品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持华中农高区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今年完成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50亿元,为创建国家级农业高新区打好基础。

加快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坚持用全产业链的思路谋划农业,延长产业链,锻粗价值链,重点打造以福娃集团、宏凯油脂为龙头的粮油全产业链,以襄大农牧、温氏集团为龙头的畜禽全产业链,以德炎水产、洪湖清水为龙头的水产加工全产业链和以拍马纸业、吉象木业为龙头的林纸加工全产业链。继续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支持监利县、洪湖市建成百亿元农产品加工园,支持龙头企业壮大实力、建设百亿企业,力争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新增200亿元以上。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真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办好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引导农村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力争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增长32%、达到200万亩。加大市场准入、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支持农业新型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提升档次、规范发展,加快构建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主动顺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提升消费水平,拓宽消费领域,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业。坚持走多层次、复合型旅游发展之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旅游产品打造和功能配套,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启动旅游总体规划修编,重点打造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关公文化园,着力推动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景区和洪湖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争创5A级景区,统筹推进江汉运河生态景观带、松滋?水、石首天鹅洲、公安黄山头、监利周老嘴等景点景区建设。完善精品旅游线路,抓紧建成荆州游客集散中心,推动市域旅游板块串连互通、资源整合。支持太湖桃花村建设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加快建成一批旅游名镇名街名村。多形式开展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认真对接和实施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充分发挥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城市综合体、城市商圈的带动作用,提升商贸服务业品位和档次。建立健全农村商贸网点和配送体系,改善消费环境,拓展消费市场。支持快递企业延伸业务、健全网络,引进和培育电商市场主体,鼓励生产企业和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加强电子商务应用,力争快递业务和电商交易额增长45%以上。推动中心城区物流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辐射力的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加快构建现代物流基地。

培育发展新型业态。围绕服务创新、业态创新,培育消费热点,释放消费潜力。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健康养老、体育健身、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服务业态,不断满足居民多层次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技术服务、商务咨询、节能环保、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落实新型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以改革增动力、增活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简政放权,实施市县行政审批通用目录制度,推行网上联审联办,努力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扎实做好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公务用车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做好中期财政规划编制、预算编制、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和新一轮“营改增”等工作。深化国企改革,支持投融资平台完善功能、做大做强,支持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为市场主体。鼓励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深化国有农场改革。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强化招商引资。继续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和国内外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着力引进一批规模较大、带动力强、集群效应明显的优质企业和项目,力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25%。统筹推进市区、市县联动招商,促进同质集聚、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创新招商方式方法,更加注重为招商项目营造公平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抢抓国家扩大内陆开放新机遇,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找准定位、深度融入,致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谋划和推进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在荆州境内互联互通,尽快建成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加强产业、生态等资源要素对接,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推进产业差异发展、协作配套,在更广范围利用发展资源、拓展经济腹地。加强大通关建设,拓展口岸功能,扩大优势产品出口规模,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断提升开放性经济发展水平。

(五)突出项目投资带动作用。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增长动力和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增长潜力,以大投入聚活力、增后劲、促发展。

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统筹做好“十三五”规划与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增强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紧紧围绕宏观政策和重大发展战略,策划一批交通、水利、产业、生态环保、粮食安全和民生改善项目。抓紧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沿江铁路、江汉平原货运铁路、荆州机场、四湖流域综合治理、江陵煤制气等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规划,确保项目储备充实、接替有序、支撑有力。

加快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以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建设支撑投资增长。积极推进蒙华铁路对接服务工作,开工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沙公高速、荆州港斗湖堤港区朱家湾综合码头二期等工程,加快推进荆州长江公铁两用桥、洪监高速、江北高速、荆松一级公路、荆州区旅游公路和318国道荆州段改扩建工程,确保潜石高速江陵段、东卷高速、武汉城市圈环线荆州段建成通车。加快实施荆江大堤综合整治、荆南四河堤防加固、四湖流域综合治理和洪湖分蓄洪区东分块蓄洪工程等项目建设,完成荆江航道整治主体工程。尽早开工建设华电江陵电厂和煤炭储配基地。

着力推进项目落地。完善联合审批、联席会议制度,探索项目立项和规划设计联审联办,提高项目审批效率。继续实施重点项目“秘书制”服务和工业项目全程代办,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服务。实施重大项目动态管理,健全项目督查工作机制,落实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征迁、用地、配套、融资等方面的问题。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六)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规划引领,强化生态保护,推进城乡共建,力争城镇化率突破50%。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发展。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持续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启动城市总规修编,建立规划督察制度,重点整治社区违法建设行为。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还迁房建设,以片区开发带动古城人口疏散、老城改造和城市品质提升。推进新图书馆、规划档案馆建设,加快荆州中学、沙市中学、荆州市中心医院迁建。继续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重点建设荆襄河湿地公园二期、范家渊公园和玉桥公园,打造环古城景观带和荆江风情带。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落实“大城管”体制,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精细化。

提高城镇化水平。按照“四化同步”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推进“多规合一”,统筹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布局,推进县城、重点镇和新农村建设,构建新型城乡发展格局。支持县市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壮大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支持中心镇、口子镇、特色镇发展,加快打造一批以产业为支撑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积极开展文明卫生城镇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城镇管理水平。落实户籍相关政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做到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三污同治”,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三管齐下”,严守生态红线,促进绿色发展。继续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实施护城河、西干渠截污和生态补水工程,改善中心城区水生态环境。完善四湖流域乡镇污水处理厂管理、营运、维护长效机制,确保水质稳定达标排放。推进“绿满荆州”行动,力争植树造林61万亩,支持松滋市、石首市创建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县市。在全市开展“三禁两治”工作,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管和执法,让城乡居民共享清新空气和优良生态。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支持重点行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七)提高财税金融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财政扶持作用,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财税工作水平。加大财政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支持力度,努力培植税源,做大财政“蛋糕”。坚持依法治税、严格税收征管,强化对重点行业、企业、税种和环节的监控,努力增加税收收入。牢固树立“公共财政、阳光财政”理念,加大对民生事业、重点领域改革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保障力度,进一步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和收支公开。注重盘活财政间歇资金,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金融招商力度,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和村镇银行,创新助保贷、助农贷、仓单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强化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支持,确保贷款余额过千亿,力争达到1200亿元。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发展,支持大正担保等一批融资性担保机构做大做优。落实企业上市奖励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力争“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突破10家,“四板”挂牌企业总数突破30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规范保险、证券市场,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高利贷行为,切实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八)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维护公平正义,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统筹做好城乡劳动者就业和企业用工服务,抓好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指导,重点帮扶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和下岗失业人员。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全面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着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和农村互助养老,大力支持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完善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和监管机制。强化专项扶贫项目监管,推进科学扶贫、精准扶贫。落实城乡社会救助政策,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水平。扎实开展以“村村通客运”为主题的新一轮“三万”活动。

繁荣各项社会事业。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化提升高中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支持中高职院校资源整合,提高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支持长江大学等在荆高校与地方共建共兴、融合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就医新机制。加强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疫病防控。严格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体育健身场所建设管理,不断满足全民健身需求。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大力盘活土地存量,提高用地效率。做好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支持工会扩大工作覆盖面。认真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支持驻荆部队、武警部队建设,进一步做好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对口支援、邮政通信、移民、农垦、盐务、供销、气象、史志、保密和无线电等工作。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扎实推进平安法治荆州建设,全面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规范城乡网格化管理,推动资源集成、服务下沉,充分发挥网格平台作用。加强反恐维稳、禁毒整治等工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开展“信访法治建设年”活动,健全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公共安全教育,严格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监测预警,提高应急处置、现场管理和救援保障能力。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深入推进餐桌污染治理,建设食品放心工程。整治和规范农资、卷烟、成品油等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一是新增就业7.5万人,扶持创业5000人,带动就业2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亿元,免费培训新型农民4000人。二是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7937套,基本建成17981套,分配入住12332套。三是解决4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四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五是建设公安交通指挥系统,新增中心城区公交车100台,新建公交智能电子站台94座。六是淘汰中心城区98家企事业单位燃煤锅炉。七是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400件,办理法律援助事项2.4万件以上。八是免费为100名贫困下肢残疾人安装假肢,为3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300名0至6岁贫困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为4000名贫困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九是创建12个省级绿色示范乡村,新建75家放心粮油连锁店。十是实施中心城区背街小巷亮化工程,新建(更换)路灯1800盏,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8603户。对上述事项,我们将兑现承诺、一抓到底,努力把实事落实、好事办好。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