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一线城市名单及经济排名大数据分析
更快的房价上涨速度、更大的市场份额,一直以来都是一线城市的最大优势,也是企业投资和购房者置业的最大底气所在。但近年来收到城市边界、人口承载力等因素影响,一线城市优势已不再突出,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已经赶上并超越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的概念也越来越多的为开发商和购房者所关注。
市场规模:二线城市已是市场主力,且增速两倍于一线
从1-10月商品住宅成交总量TOP10的城市来看,TOP10中二线城市占比9成,且较近两年同期全部大幅上涨,其中郑州和天津超过同期成交量的8成;
从商品住宅成交金额TOP10的城市来看,上海、北京仍分列前两位,但杭州、南京、天津等二线城市较同期涨幅均在100%左右。过去两年增速两倍于京、沪、深等一线城市。
豪宅:一线仍为豪宅成交聚集地,部分二线城市已经渐渐赶上
豪宅市场迎来井喷,主要集中在一线及热门二线城市,上海、北京和深圳更是豪宅聚集地。
南京、天津、厦门等多市豪宅成交显著放量,其中南京、天津千万豪宅成交600余套,同比涨幅超200%。
房价:深、沪、京房价仍居前列,热点二线房价涨幅领先
前10月,深圳房价同比涨幅依旧高居榜首,上海北京紧随其后。二线城市中,厦门、苏州、合肥、东莞房价快速上行,同比涨幅均不低于30%。三、四线城市方面,在核心城市辐射效应下,大厂、昆山房价上涨速度较快,其中大厂房价同比涨幅达到了30%。
全国“顶豪”项目房价变动不大,目前仍然只有北京、上海等五市最高价突破10万元/平方米,如上海最高单价项目平均售价仅同比增长6%,仍未突破20万元/平方米大关。
库存:热点二线城市库存去化能力赶超一线城市
截止到10月,一二线城市库存水平都有明显下降,上海、合肥等不足200万平方米,南京、南昌、宁波、福州等不足300万平方米。
热点城市如郑州、合肥、南京、杭州等消化周期3个月左右甚至更低,库存去化能力远超京、广、深等一线城市,并与上海看齐。
土地市场:热点二线已是企业争夺的成交主力场,多市成交金额倍增
从成交建面TOP20城市看,TOP10靠前的都是二线城市,三、四线仅常州、佛山和盐城入榜。
从成交金额TOP20城市看,南京、杭州、天津、苏州等热点城市同比增幅均超过100%。
成交金额同比增速明显快于成交面积增速。
土地价格:深圳地价居首位,5个二线城市平均地价破万
1-10月,包括深圳、厦门、上海在内8个一二线城市楼板价破1万/平方米,深圳更是突破2万/平方米。
热门二线城市土地市场持续高热,厦门、苏州、南京和合肥土地溢价率都接近或超过100%,其中合肥溢价率高达238%,东莞、无锡、泉州等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明显转暖,溢价率均超100%。
地王分布:一线城市中仅上海入选“十大地王城市”
1-10月,全国共计成交了272宗地王,集中分布在36个城市,合肥、杭州、南京、上海和天津地王数量都在20幅以上;26个城市地王平均溢价率超100%,东莞溢价率最高达455%,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城市投资价值指标体系:南京、杭州高居前列
从房地产、企业竞争、经济基本面、城市基建等四大维度进行建模分析,南京、杭州、苏州等市最终得分排名较高。
投资城市初选:南京、杭州、苏州等9市更具投资价值
结合降维分析结论及分项指标来看,南京、杭州、苏州、天津、武汉、重庆、成都、郑州、合肥等9市居于前列,人口导入能力强、市场供不应求、基建快速发展是这些城市的共有特征。
行业健康度:南京、郑州、合肥消化周期不足三个月
从房地产行业指标来看,南京、杭州等排名在前列的城市行业健康度更佳,不仅成交规模较大、房价增速相对较快,市场供求风险也明显小于其他城市。
企业竞争:50强在天津的进驻数量最多,在苏州的土拍市占率最高
在50强房企进驻数量超过30家的城市中,以这些企业拿地建筑面积划分,只有长沙的50强房企拍地建面小于900万平方米,交易量最大的成都甚至达到了1783万平方米。
需求基数:苏州人均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均居首位
17市常住人口已经突破700万,大多数城市人口基数足以支撑行业发展。
从收入指标来看,共有5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苏州更是突破5万元。
城市基建:南京轨交交付里程数最长,武汉在建量最大
至底,样本城市中共有17市开通了轨交,南京以224公里高居榜首,重庆以202公里排在次席。
从在建量来看,共有13市超过100公里,其中武汉以193公里的里程数位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