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系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汇之地,古今对时令节日都很讲究。一年四季几乎月月都有节日。传统的节日依次为春节、元宵节、穿天节、二月二、清明节、三月三、端午节、六月六、七月七、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除夕。其中,尤以春节特别隆重。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称为春节,俗称过“三天年”。民间还有“破五(初五)大似年”、“初六小开市”、“初八大开市”的说法。还有“正月里是新年”的说法,一直延续到元宵节甚至到二月二的“春龙节”,整个正月人们都沉浸在传统节日的氛围中。
当地俗谚“做庄稼的望八月,做生意的望腊月”、“吃了腊八饭,都往年下办”,开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家家户户购置节日食品,用具,服装鞋帽,做黄酒,腌制鸡鸭鱼肉,灌香肠,缠猪蹄等腊味,当地居民称办年货。这一时段,人们特别是家庭主妇,见面寒喧的第一句话往往就是“年货办齐了吗?”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也叫“祭灶”,民俗有“祭灶祭灶,全家都到”的说法。当地原住居民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客籍居民二十四过小年。楚霸王戍边,二十五才赶回家过小年。腊月二十三,还有扫尘的习俗,打扫室内外垃圾秽气,洗涮用具、餐饮食具。有送“灶王爷上天”,吃“灶饼”、“灶糖”的习俗。二十七炸肉,二十八蒸馍。菜肴已备好,只等过年三十。
腊月三十上午称作“叫花子”集,人们只做半天营生。忙着贴春联、挂灯笼、厅堂内布置年画,呈现过年的氛围。下午,男的祭祖上坟。家庭主妇准备丰盛的“团年宴”。晚上,全家吃“团年饭”。通宵不眠,谓之“守夜”、“守岁”。半夜子时,放鞭炮礼花,喜迎新的一年到来。正月初一,称“大年初一”。天刚亮,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未婚晚辈“压岁钱”。早餐吃过饺子,依次给家族、邻里、亲朋好友拜年。正月初二,女婿带年礼给岳父母拜年。其次,是给姑父母、舅父母拜年。拜年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灯节”、“上元节”,是春节后的第一大节日。元宵节一般把出门的姑娘都接回娘家过。中午,家家要摆丰盛的酒席。晚上,吃元宵(汤圆)。傍晚,做“米面灯”,放在门墩上照门户,或放在鸡笼、牛槽、猪圈上,以除灾免疫,保人畜两旺;农村有“点天灯”、做庄稼的习俗。“点天灯”是将灯笼挂在高杆顶上,红灯高照,彻夜不息,预示人财两旺;“做庄稼”是老年人教给小孩用秸秆等做成小麦、谷子、芝麻、棉花等农作务及木掀、耙子等模型,插在粪堆上,祈求农业丰收。在城镇则举行舞龙、舞狮表演,扎花灯、放灯火等。夜晚零点,城乡鞭炮齐鸣。预示人们,年已过毕,新一年的劳作已正式开始。
襄阳人过年都有哪些必不可少的习俗呢?
1.办年货
年货节
襄阳缠蹄
在咱们襄阳,一进入腊月,人们基本上都会开始筹备一件事--办年货。农村的靓丽风景线就是开始杀猪、杀鸡,襄阳人基本上都开始腌制鸡鸭鱼肉、缠缠蹄、灌香肠,有些街道、乡村组织还准备排练文娱节目,扎制灯具、练习龙灯、旱船、小车等民间歌舞。全城进入“年味十足”的筹备期。
2.过小年,吃灶饼
拜祭灶王爷
吃灶饼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当然南方很多地方“二十四”过小年。旧俗意为这一天是拜祭灶王爷,家家打扫室内外卫生,清洗、粉刷灶台,摆香案于灶王夫妇画像前,供灶糖(糯米糖)、灶饼(糖饼)及时令果品为祭。
3.除夕夜,吃元宝和荸荠
襄阳特有的梯形面页元宝
荸荠
除夕夜也就是大年三十,过完这一天,也就迎来新年。这一天往往是全家最忙最热闹的一天。贴春联,拜祖先,放鞭炮,生火盆,合家团聚,夜晚全家人一起吃“团年饭”;大人一般会在在屋内四角撒放荸荠,荸荠发音和襄阳方言“不忌”相同,此举意为趋吉避凶,冲散灾星。晚上全家人看着春节晚会,一起包“银元宝”,全家人通夜不眠,谓之“守岁”。子时一过,大街小巷鞭炮声不绝,迎接新年到来。
4.正月走亲戚
拜长辈
收红包
正月是大人们最忙碌的时候,要去给长辈拜年,同时也要忙着招待来拜年的宾客。往往小朋友是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可以有红包收了。一般初一早上,全家人会一起吃除夕夜包的“银元宝”,象征在新的一年财运享通。初一清晨祭拜祖先,接着,晚辈给长辈百年,家门亲戚、左右邻舍互相拜年;初二,女婿携带礼品给岳父母拜年;初三、初四,一般亲朋互相拜贺,至亲好友开始接春客;初五,叫“破五”,全家一起吃“元宝”。
5.正月十五闹元宵,放孔明灯,吃汤圆
放孔明灯
吃汤圆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春节后的第一大节日,过完这一天才算是年过完了。十五为灯节,家家张灯于门前。街上很热闹,狮子、龙灯、旱船、高跷、蚌壳精、高台故事等歌舞杂耍走街串巷。大人小孩会聚在一起放孔明灯,寓意美好的祝愿和祈祷。全家人还要一起做的一件事就是聚在一起吃汤圆,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做完这上面五件事,咱襄阳人的春节算是正式结束,大家又将投入到新一年的生活中去。你是哪里人?你们那里有哪些不一样的过年习俗?欢迎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