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年之中的等重要节日,各地都有不同的过年习俗,我们河南有哪些独特的过年习俗呢?“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捏鼻儿(饺子);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这首过年谣,是河南民间过年的大事记,除此之外。除了好吃好喝、贴春联、亲友聚会。在河南过年还有什么风俗呢?
三十晚上熬一宿(守岁)
河南人本来不吃年夜饭,但近几年随着人口流动,对大多数人家来说,也就过年这几天可以团聚。河南人外出打工、创业大多是在南方,因此南方吃年夜饭的习俗,也被很多河南人带回了老家。
年夜饭过后,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糖果、嗑瓜子、唠唠亲朋、拉拉家常,子女依次给长辈叩头辞岁,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全家人一起看电视,一起聊聊一年的收获,谓之“守岁’、“熬年”,这都是传统习俗了。在以前,守岁到五更时,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点燃香烛,一家人依长幼辈份,依次向祖宗跪拜致祭,恭祝“年福”。现在更流行的是在网上向远方的亲友拜年,在各种微信群里发拜年的红包,抢红包了。
河南的大年初一。大年初一,河南人是鸡鸣即起,穿着新衣,竞相燃放鞭炮。河南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行“接年”或“迎财神”之礼。而后,煮好饺子,敬天、地、祖先后全家共食。在豫东商丘、周口等地区,还有早起去墓地祭祀祖先的传统。我对大年初一最深的记忆,就是一大早爬起来,跟着家族里所有的男丁一起,去给逝去的祖先们磕头、烧纸,如果有去年新逝的亲人还会带上丰盛的祭品。
大年初一忌讳诸多,如扫地、倒垃圾、动剪刀、大声喧哗等都视为不吉利之举。硬币扁食河南传统扁食 硬币扁食,是河南林县、平顶山、许昌等地民间盛行的习俗。在三十包扁食(饺子)时,将数枚硬币分别包入扁食里,初一早饭,谁吃到硬币扁食谁在这一年就有福,给全家老少带来极大的乐趣。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早起,尤其小孩为了吃住钱,破例地多吃扁食,乐得全家哈哈大笑。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许多禁忌慢慢都消失了。
破五。破五即大年初五,之所以称“破五”,意为从此可以破除过年期间的禁忌。破五吃饺子意为捏住“小人嘴”,河南平顶山、许昌、南阳、宝丰一带一般破五中午放鞭炮
破五即大年初五,之所以称“破五”,意为从此可以破除过年期间的禁忌。是日早起吃饺子、放鞭炮之习相沿不变。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河南平顶山、许昌、南阳、宝丰一带一般中午放鞭炮,不过破五不准吃面条或面稀饭,吃馒头不准剩。
河南民间过年习俗??“走亲戚”。河南民间的走亲戚拜年活动“走亲戚” 是河南各地过年的主要内容之一,规矩甚多,历时很长,贯穿了整个年节。初一之前称拜早年,十六以后称拜晚年,初一至十五为高峰期,二月初二送年后即告结束。拜年要先长辈、后平辈,先紧邻、后远亲。不同辈分和亲属之间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拜岳父”的习俗至今在河南民间广为流传。到长辈家拜年要携带酒肉、糖果之类礼品。
长辈们根据自家的亲戚情况,早早的安排好了酒菜,在约定俗成的时间里,在家等候拜年客的到来。拜年客到后,有的行磕头之礼,有的以寒暄代之,互相祝福后即食午饭。初四以后,次要亲戚、朋友之间相互拜年。
元宵节,元宵节河南民间各地一般会举办各类文艺汇演活动。河南人把正月十五、十六视为过年的结束,非常重视,俗称“六(lu)儿”又称元宵节、上元节、灯节,民间有“十五大似年”之说。河南民间这一天的饮食颇多讲究,除了要吃饺子或汤圆,即所谓的“十五扁(饺子)、十六圆(汤圆)”外,因地域不同,风俗习惯也有差异。如豫西蒸制糖包馍、枣花馍,信阳地区要作年糕。有的地方还要炸油饼、面角等,早餐要抢早,象征早种早收。
元宵灯会也是河南过年传统重要活动之一。正月十五豫南一带,有“偷个灯头儿,生个孙猴儿”的风俗,点灯盏时,邻家子女可悄悄将灯油燃尽的“面灯”拿走,俗称“偷灯盏”。有的地方自家所点灯盏,当晚不收,让其尽油而燃,次日再加油点燃,称“续灯”。一般至正月十七方“收灯”,“面灯”或“灯馍”要收起打发“要饭的”,称“舍神果”。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吃这种“面灯”,可惜现在在许多地区做面灯的传统渐渐消失了,现在的元宵节主要是放烟花、看唢呐表演,小孩的灯笼也很少自己做了,大多都是更精致的工业产品了。过了元宵节,年也就算过完了,新的一年的忙碌也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