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是每个省份及农村春节必做的事情,对于在山东人来说春节习俗都有哪些?山东过春节的习俗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山东春节习俗,山东过春节的习俗
山东人过春节详细简介
老家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的。在这一天,早时候有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惯例,女主人要将灶王爷的像并纸钱一齐焚烧,现在破除迷信,这项习俗早已废弃不用了。现在,小年的主要内容是清扫房屋,整理卫生,把家里里外外清理的干干净净,面貌一新。
整理好卫生,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除了准备各项过年的用品,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过油“,在这几天中,要挑选一天,支起油锅,炸一些肉,鱼,豆腐。丸子等油炸食品。过去生活水平低,一年吃不了多少油水,所以在过年时,要多吃些油炸食品,补补油水。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平时什麽东西都能吃得到,可这”过油“的习俗还在继续。
春联,是一定要等到大年三十才能贴的。腊月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会把早已准备好的春联贴在门上,从院子的大门一直贴到各房间的小门。我们这儿还流传着一种叫做“萝卜钱儿”的剪纸品,花花绿绿的,各种颜色都有,镂空的图案各异,十分漂亮。它要贴到门框上,春联的横批之下,门面贴的“福”字之上也要贴上一张。它的寓意就是在来年中,“钱”象地里的萝卜一样滚滚而来,家中大型的农机具,像拖拉机,马车等都要贴上,以求吉利。窗户的玻璃上,当然要贴上美丽的窗花了。旧时,我们这儿有一个规矩,只要人家贴上春联,就表示开始过年了,有来要帐的,就不要进门了,等来年再说吧。
大年三十晚上的第一锅饺子,要先用小碗盛上四个,摆上筷子,由当家的男人带领子女到大门外,朝着西方,当家人点着四柱香,向西方拜三下,并且口中要念到:“过年了,各位列祖列宗,回家过年吧,”然后焚烧纸钱,鸣放鞭炮,这个过程叫“请老的”,是我们当地孝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只有把老的请回来之后,一家人才可以欢欢喜喜的开始吃年夜饭,并进行守岁了,小孩子也可以放鞭炮和烟花了。
从80年代后期,中央电视台开始举办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丰富多彩,吸引了绝大多数人,于是,年三十晚上,一家老老少少,围在一起,一边吃年夜饭,一边观看春晚,成了除夕夜守岁的重要内容,为春节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大年初一,辞旧迎新,万象更新,天不亮就要早早起床,煮水饺,水饺一出锅,要燃放鞭炮,谁家的鞭炮响,时间长,谁家就会得到好运气,院子中要摆放香案,供奉天地神仙与祖宗。在这一顿的水饺中,谁要是吃到有硬币或枣等硬物的饺子,就意味着这一年中会有好福气。
拜年,是初一的重头戏。吃完早饭,就要开始拜年了,先是自家年少的给年长的拜年,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这是孩子们盼望已久的了。自家拜年之后,老年人在家等乡亲们来拜年,其余的要出去给同族和乡亲们去拜年,一般是先去自家同族同姓家,然后再去村内各家各户串门拜年。人们一见面,早时是拱手抱拳,互致问候,现在早已改为热烈握手了,大家互相祝福,说些吉祥话。记得有一年,我在老家拜年,我们的队伍竟然聚集成一百余人的大队伍,每进一家,不仅屋内满满的,连院子里也挤满了人,只能分批进屋给主人拜年,那阵势很是壮观。通过拜年,人们互致问候与祝福,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以前有矛盾的,这一天握握手,一句过年好,所有的不愉快就都烟飞云散了。
正月初二,我们这儿的习俗是:在这一天,所有还没有熬成婆婆或丈母娘的老,中,轻的媳妇们。要带领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俗称“走丈人家”,已成年未结婚的子女,要去姥姥家拜年。
别看平时,毛脚女婿见到岳父岳母,就象“老鼠见了猫”一般,小心翼翼,只知道干活表现,可在初二这天,女婿是贵客,吃饭要坐首席的,岳父,岳母在这天要好好的招待女婿的。
正月初三,在本家走亲戚。晚上还要包水饺,水饺出锅,仍要燃放鞭炮,送天地神仙及列祖列宗,称为“圆年”,意思是过年的重头戏已经结束了。
从初三到十五,人们会互相走亲访友,加强感情交流,“要想感情深,就的一口闷”,这期间的酒宴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期间,除了走亲访友,互请酒宴外,还有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要排演象舞龙,踩高跷,扭秧歌等民间文艺节目,以准备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大联欢了。
山东孔府年节
孔府年节有一些和民间不同的地方,
腊八。腊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支起大锅,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粗的,给当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个还给一斤馍馍;另一种是细的,用薏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这样的粥是供内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腊八这天派尼姑来要粥,要“盆头米”。
临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这时“烧火户”又来烧火,蒸各式各样的馒头。
大年三十整夜包饺子。府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大人给孩子送“压岁钱”,装在红纸袋里,上面写有“长命百岁”的字样,放在小孩子的枕边,每人准备一个景泰蓝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的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
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楼”。朝各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张桌子上摆天地神牌位。“天地楼”旁,立“朝天竿”,点“天灯”,日夜不熄,一直要点半个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来,先不说话,用手摸摸食盒里的东西和压岁钱。起床后拜庙、拜祠堂、接受仆人拜年。本家来孔府拜年。下午当地“龙灯会”的狮子舞等进孔府表演,孔府的当差和“花炮户”燃放焰火,庆祝新年。
山东曲阜过春节习俗
敬天祭祖:除夕夜的“重头戏”
敬天祭祖是曲阜百姓除夕夜的头等大事。在孔庙中做摄影生意的岳衍慧对记者说,除夕晚上要摆上祖先的牌位,一般供上三代的祖先。牌位前有肉、鱼、鸡等供品,点燃香及蜡烛。子时前后,饺子出锅,头几碗要用来祭拜。先敬天地,再拜祖先,也从年长者开始。吃完饺子,晚辈就要给长辈磕头,长辈则要给没有成年的孩子分发压岁钱。完了以后出门给家族中长辈及近支的叔叔伯伯拜年。
孔繁礼是一名三轮车师傅,他是孔子旁系74代孙。他说,以前在孔府,过年要“蒸壮”,“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府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孔子嫡系子孙离开孔府后,孔府内部的一些礼俗也不再流传。现在曲阜的孔姓人家和异姓人家过年的习俗已没有什么分别。
曲阜年夜饭重两菜一是火锅二是鱼
除夕,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在曲阜,年夜饭要在当天做出来,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年三十晚上包出来,届时家家的砧板都“噔、噔、噔”响,人们忙着剁肉、切菜。
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既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曲阜市旅游局副局长李绪冰介绍说,曲阜百姓的年夜饭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日子红红火火;“鱼”“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预示“年年有余”。
饺子:年夜饭的主角
在曲阜,年夜饭菜无论多丰盛,也一定要有饺子。过年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有的家庭包饺子时,还把几枚硬币包进去,谁先吃着了,预示着来年好运。
据曲阜当地文化部门的人士介绍,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在曲阜,有很多习俗沿袭至今,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它初始的含意,但是当地百姓出于一种文化惯性,依然继承下来。
如曲阜百姓在除夕夜用大锅蒸一个大馒头,全家人每人吃一口。对于这一习俗的寓意,没有人能说清楚,有的说取团圆之意,也有的说吃了来年不牙疼。再如除夕晚上院子里摆满柏枝,大门口也要插柏枝。孔祥银对记者说:“过年插柏枝,与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一样,成了既定习俗,但为什么插柏枝,就不知道了。”
山东淄博过春节习俗
第一,年前准备过年的聚餐菜肴,家里一般都备下好多菜,比如炸肉,酥锅之类,现在好了可能不准备了,到处有卖的。
第二,除夕下午祭祖,家近的就去上坟,家远的就路上烧点纸.一般3.4点钟鞭炮声音不断晚上点鞭炮吃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零点放爆竹。
第三,整晚最好不睡觉,睡觉的大年初一4点多起床煮水饺,拜年;
第四,初二开始走亲访友,初二一般是去丈母娘家;
第五,一般初八饭店开业,同学朋友聚会;
第六,正月十五元宵节,开始踩高跷之类的,土话叫“拌玩”。
山东宁阳县过春节习俗
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曲阜则在初五办“文曲星会“,初五晚上,学生要到老师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师出题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师它焚掉,叫做“文曲星会“。
山东崂山过春节习俗
春节期间,崂山村村镇镇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热闹非凡。元宵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灯节。崂山沿海的渔村里,鞭炮齐鸣,渔民在船老大的带领下来到各自的渔船上送灯,预祝新的一年渔业丰收。
农历清明节到谷雨期间,是崂山渔民祭海的时节。祭海时,渔民们在海滩上摆设猪、鸡、鱼三牲供品,大面馍和糖果,点燃香烛鞭炮,举行传统的祭海仪式。祭海的日子里,纯朴豪爽的渔家人用好酒好菜热情地招待前来观看祭海的亲朋好友,大家一起开怀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