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广西春节习俗,广西春节过年习俗总结大全(四)

时间:节日习俗 高考查询网


广西:打扁担过春节

“正月舂堂闭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这是广西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壮家流传的一首古谚。

唐代刘询在其《岭表录异》中曾生动地记载了舂堂的舞韵:“春堂者,以深木刻而槽,一槽两边,约排了柠,男女立以舂稻梁,敲磕槽舷,皆有遍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今天,代替舂竹的是农家的扁担,木板代替了大木槽,古老的舂堂以打扁担的娱乐形式焕发了生机。

从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轻快悦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担声,响遍了壮族山乡。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喜庆佳节的打扁担活动,更是热闹非常。场上长形的竹筒和锣鼓与之伴奏,围观的群众不时地传出唱彩声,节日气氛特别热烈。

在打扁担的人群中,你可以发现两髻斑白的老人和稚气十足的孩子,有的全家挥扁担上阵,有的母子同场打扁担,你赛我、我赛你,整个打扁担活动洋溢着欢乐的笑声。赶圩路上,山民们腿走酸了,肩挑累了,就把担子一放,打起扁担,不一会儿疲劳便在扁担声中消失了。赶墟路上的打扁担活动即兴而起,尽兴而散。打扁担真是壮乡的一种轻巧而方便的文体活动。

“打扁担”的舞蹈语汇,具有丰富的农耕文化色彩,舞蹈造型与农耕劳作密切相关,表演内容有:耙田插秧、戽水耘田、收割打场、舂米尝新等。艺术形象的生活化、劳动化特点极为突出,它牢牢扎根于壮家土壤,必将生命长青。

南宁地区的风俗习惯

春节食俗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南宁市民便会准备许多过年食品,其中,年糕、粽子、粉利是南宁人过春节必备的传统食品,民间俗称春节食品“三件头”。

南宁地区的春节

据祖父辈相传,在民间,年糕粽子粉利这“三件头”食品寓有好兆头。年糕与粽子寓意“年年高(糕)中(粽)”;而粉利则与春节期间摆设在门户两边的盆桔组合成“岁岁吉(桔)利”之意。而盆桔摆设在大门两边又寓含新年“开门大吉(桔)”的好彩头。

南宁人制作春节食品“三件头”是有讲究的。制作年糕要先将浸透的糯米加水磨成浆,滤成湿米粉,把红糖熬成糖水与湿米粉搅拌成较稠的粉浆,盛入抹过生油的铜托或锑托(蒸年糕用的盛器),放入沸水锅中蒸熟,取出后再在糕面刷上一层生油即成。

不少人为了喜庆,在年糕蒸熟后,还用雕刻有十二生肖动物的木印章醮上食用颜料盖印在糕面上,呈现出栩栩如生的鸡、猪、牛、羊等十二生肖的形象,以此渲染年节气氛,诱人食欲。

而南宁人春节食用的粽子往往比平常食用的要大些,一般重250克,被称为“大粽”,也有的重达几公斤甚至十几公斤,称“枕头粽”。还有的大如猪仔,俗称“猪仔粽”。

在南宁各县区中,横县枕头大粽最有名气。南宁的大粽品种多样,有板栗肉粽、绿豆肉粽、饭豆肉粽、虾米粽、蟹肉粽、腊肠粽、牛肉粽等等。其中,绿豆肉粽最受欢迎。粉利则是将浸透的大米加水磨成浆,滤成湿米粉,放入沸水锅中煮至半熟,其间在不停的用大铲顺一个方向搅拌。当粉浆快熟时搅拌是很花力气的。一直到粉熟后才取出来搓成各种形状再置于案板揉搓至有韧性,搓成直径4.5厘米的圆条状,切成段,置笼屉蒸熟。蒸熟的粉利晾干后,用冷水浸泡保存,以防干裂。食用时切成片,配以各种肉类制成“炒粉利”“粉利汤”,或下火锅“烫粉利”,粉韧爽口,味道鲜美,是过年时家人聚餐的美味食品。

拜年习俗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