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中国梦 > 正文

关于年广东省十三五规划全文的解读

时间:中国梦 高考查询网

关于广东省十三五规划的解读

11月27日,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就《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起草情况、主要框架内容、若干重点举措和广东特色作通报。

《建议》提出,“十三五”时期广东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立2018年为目标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约11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10万元。

《建议》还提出“十三五”时期,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广东发展的根本遵循。必须把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到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去,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引领和指导广东发展迈上新征程、开创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广东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推动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坚持协调发展,强化统筹兼顾,着力形成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保障生态安全,着力增强发展可持续性;

坚持开放发展,拓展互利合作,着力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

坚持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为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广东十三五规划纲要权威解读

1.确定“十三五”经济增长速度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对广东发展寄予殷切希望,对广东提出了为国家提供生产总值和结构调整“两个支撑”的使命任务。同时,力争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番”目标,也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

对此,《建议》提出,“十三五”期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目标为7%,略高于全国经济增长目标,既可确保提前实现翻番,也为结构调整留出空间,是广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点的适当选择。

2.确立2018年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年

*对广东提出“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殷切期望,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此,《建议》提出,确立2018年为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制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国家统计局的说明,小康指数达到97%以上,同时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五大分指数分别达到95%以上,即为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7%的速度,到2018年可以实现经济发展指数达到95%以上,从而为提前实现“两个翻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基础支撑。

3.统筹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建设

这是广东“十三五”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两项重点工作。《建议》提出,先行先试,要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发挥广州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和深圳创新型城市的创新引领作用,打造国际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形成珠三角各市创新驱动发展各有特色、一体联动格局。发挥粤东西北地区后发优势,加强与先进地区产业技术合作,走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4.以信息化建设拓展发展新空间

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广东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高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议》提出,坚持信息化先导发展,大力推进4G网络,积极布局5G网络,实现无线局域网在珠三角重要区域和公共场所全覆盖。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电子政务体系建设,构建规范统一的省网上办事大厅,加快建立企业法人专属网页和市民个人网页。实施大数据战略,建设全省统一的政务数据信息资源库和政务数据互连共享机制。

5.实施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

权责清单制度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政府部门不作为、乱作为,克服庸政懒政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广东已于率先在省级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在市县全面推开,并选择9个部门和5个地区试点编制省、市、县三级纵向权责清单。

目前,省直51个政府部门的权责清单和职能调整目录已编制完成,并分两批向社会公布。

6.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是挖掘广东发展潜力、加快推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举措。《建议》提出,科学布局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高速铁路网建设,推进珠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实现2020年市市通高铁目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现代化水利支撑保障体系,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抗灾救灾能力。

7.巩固提升珠三角城市群核心竞争力和加快推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对广东来说重点是要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建议》提出,全面完成《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实现珠三角地区“九年大跨越”,全面提升珠三角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为三大抓手,强化珠三角地区对粤东西北地区的对口帮扶,把粤东西北地区培育成新增长极。

8.推进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

《建议》提出,坚持保护优先理念,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修复和综合治理,严格落实生态控制线、林业生态红线。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推进林业四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建设珠三角森林城市群、绿色生态水网和粤东西北生态屏障,开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绿色发展新局面。

9.力争在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中走在全国前列

实行双控行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的一项硬措施。《建议》提出,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力争在双控行动中走在全国前列。

“十三五”时期,广东重点是抓紧建立双控指标体系,严格目标责任。通过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深入实施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研究建立双控市场化机制,建立预算管理、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更多运用市场手段实现双控目标。

10.高标准建设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战略枢纽与经贸合作中心

这是广东“十三五”时期推进开放发展的两大战略。《建议》提出,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要把着力点放在国际经贸规则创新上,加大力度在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口岸通关监管模式创新、促进粤港澳深度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把着力点放在对外开放布局创新上,认真落实广东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充分发挥广东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和经贸合作中心的作用。

11.深化粤港澳紧密合作

毗邻港澳是我省对外开放的一大优势,要继续巩固提升。《建议》提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形成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级经济区域。全面落实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深入实施CEPA有关协议,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重点在金融服务、交通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科技服务等领域取得突破。

鼓励引进港澳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发挥港珠澳大桥等跨境基础设施功能,辐射带动珠江西岸地区加快发展。

12.深化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

经过十年的发展历程,泛珠合作已经纳入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议》提出,加快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强化跨省(区)江河流域水环境协调保护和治理。以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广高铁经济带、贵广高铁经济带、南广高铁经济带等为重大区域发展平台,加强沿海、沿江、沿路经济带和合作园区建设。

13.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

这是解决广东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关键举措。《建议》提出,突出就业、教育、文化、医疗、住房五大重点领域,通过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统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资源,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行动计划等,确保率先实现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方向,加快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社会保障城乡并轨,促进城乡、区域、行业和群体间保障标准水平衔接平衡,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跨区域转移接续政策。

14.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建议》提出,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近年来,广东已帮扶249.2万相对贫困人口相继脱贫。“十三五”时期,要确保到2018年被帮扶的相对贫困人口与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经严格测算,2016-2018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以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46元的33%即4000元作为扶贫标准,将46.7万户相对贫困户、179万相对贫困人口纳入帮扶对象,并重点帮扶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的2277个相对贫困村,确保如期实现相对贫困农民增收脱贫、相对贫困村全部摘帽。

15.加强党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

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提高各级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坚强保证。

《建议》提出,切实加强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制度化建设,提高专业化能力和法治化水平。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委对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以及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和保证这些机构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形成齐心协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

专家深度解读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意义非常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元春教授代表课题组发布了《2015-2016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探底进程中的中国宏观经济》。报告指出,是中国宏观经济新常态步入新阶段的一年,是全面步入其艰难期的一年,也是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分化、微观变异、动荡加剧的一年。

在世界经济周期、中国房地产周期、中国的债务周期、库存周期、新产业培育周期、政治经济周期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将在出现深度下滑。不仅要面对探底的不确定性,同时还将面临2大类风险:一是微观主体行为整体性变异带来的宏观经济内生性加速下滑的风险;二是各种“衰退式泡沫”带来的各种冲击和系统性风险。因此,我们必须对于改革动力体系的构建、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世界经济的变异以及经济探底进程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等4大问题进行高度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经济探底与以往下行期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萧条期有本质性的区别。这就是,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动力,在低迷中有繁荣,在疲软中有新气象,在旧动力衰竭中有新动力,在不断探底的进程中开始铸造下一轮中高速增长的基础。经过2015-全面培育新的增长源和新的动力机制,中国宏观经济预计将在2017年后期出现稳定的反弹,并逐步步入中高速的稳态增长轨道之中。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胡?武对《2015-2016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探底进程中的中国宏观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点评,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报告系统深入的分析,对国家决策、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胡?武教授对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关于“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五大发展理念”等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提出“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符合三次产业研究规律发展

胡?武教授指出,“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提出,符合三次产业研究规律、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按照三次产业研究规律,我们可以把以能源为主导的增长阶段称之为能源社会。把以工业为主导的增长阶段称之为工业社会。同时把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阶段称之为服务业社会。

我国以能源为住的社会延续了三千年之久,直到197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才达到40.5%,开始超过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总产值的比重。进入以工业为主体的工业社会,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1%,开始超过第二产业。从工业社会转向服务业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经济增长速度的见底。就我国的情况来说,我国从1978年到2011年改革开放以来的33年中,平均增长速度高达到9.8%,2012年以来,随着我国从工业社会转向服务业社会,经济增长速度紧紧围7.5%的中高速增长。

为此,胡?武教授通过对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经济发展数据分析,指出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在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之后,都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转变。解释了我国为什么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以及今后的增长具有低点的趋势的原因,这样为我国今后编制中期发展规划提供了可以说理论依据。

我国装备制造业处世界产业链中低端大力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在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阶段后,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呈现下降的趋势。但这一种下降并不意味着制造业从此就会走向衰落,这里有一个相对量变化与绝对量变化的区别问题。相对量的见底并不意味着绝对量的缩小,根据三次产业研究的规律,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阶段后,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趋于下降。装备制造业是否走向衰落,不能依据相对量的变化来判断,而应该依据其这一绝对量的变化来兑现。1977?2007年,在这30年当中,外部制造业产出的绝对量增加值上升了128.72%,年平均增长率为2.99%。1979年?2006年日本制造业产出的绝对量增加值上升了226.33%,年平均增长率为3.6%,1970年?1990年,德国制造业产出的绝对量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量为1.76%。

由此可见,美、日、德这三个国家在工业化完成后,制造业不但没有衰落,反而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还应该看到对大国强国来说,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俄国都具有新兴的强大的装备制造业。美国现在正在逐类进行工业,德国实行制造业4.0,相比之下,目前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还比较落后,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这与大国、强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因此,在“十三五”期间,必须通过制度创新、资本投入和政策支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使我国的制造业从目前的中低段跃升到中高端的时间。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在我国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阶段后,在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增长出现下降趋势的条件下,必须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之路,确实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中共中央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产业化发展、共享发展。对我国今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要件,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有要素驱动转变为以科学技术进步为主要的创新举动,只有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地位,经济才有旺盛动力,国家才能兴旺发达。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各个方面,这四方面的创新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形成了*,这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重大的制度创新。强调科技进步是第一生产力,实施以科技进步的创新驱动经济,这是重大的科技创新。弘扬和培育*,这是重大的文化创新。

胡?武教授“科技创新”的作用给予了深入的解析,他指出,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当中的引领作用,马克思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80%多是靠科技进步取得的,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49%,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这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协调发展对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实行协调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就我国“十三五”产业结构的优化来说,其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所谓加强第一产业,就是要加强能源的基础地位,使农产品在数量、品种、质量方面都能够同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需要相衔接,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为此,就要实现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把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守18亿亩耕地这一红线。所谓提高第二产业,就是要积极发展这个新兴产业,花大力气振兴装备制造业,助力淘汰落后的产能,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加快发展这一类型新兴产业,国家制定和实施了“十二五”战略性产业发展规划,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11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只是世界制造业的大国,还不是制造业的强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必须解决五个产能过剩的问题,推动我国制造业从产业链的中低端跃升到中高端的水平,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潘明星解读国家“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引领

潘明星,男,汉族,山东青岛人,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经济学学士,中共党员。现任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税收理论与政策方向学术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财税理论与政策、税收制度与管理。主讲课程:政府经济学、中国税制、税收学、财政学、财税理论专题。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国未来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描绘了未来5年国家发展蓝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建议》的精髓和最大亮点。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

《建议》指导思想提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基本特征做出的判断,这一判断是十分清醒也十分必要的。

从发展阶段看,尽管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仍是我国相当长时期的主要任务。

从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期。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全球经济需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未来五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现实来看,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还面临转型时期的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只有坚持发展不动摇,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战略机遇期,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完成我国现行标准下近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等任务,也必须坚持发展不动摇。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建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背景下,全面概括了针对现实、面向未来的“发展新理念”,回答了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如何发展、实现怎样的发展的问题。

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规模大而不强、经济增长快而不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没有创新发展,我国就难以摆脱过多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建议》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创造的财富充分涌流。

协调发展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此我们党曾提出以“五个统筹”为内容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次《建议》中的“协调发展”,提出“三促进一增强”,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这在以往统筹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并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以解决我国发展新阶段的新矛盾,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绿色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良好生态环境,也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事关全面小康、事关发展全局。为此,《建议》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发展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建立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十二五”期间,我国已成为进出口贸易总量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世界第一位,并实现了向资本净输出国转型的历史性跨越。今天的中国已进入与世界深度互动阶段,但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为此,《建议》提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发展

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的本质要求,是*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社会矛盾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问题,这些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为此,《建议》提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国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

贯穿五大发展理念的《建议》,标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定位,彰显了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的战略思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败。《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的本质要求,这五大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的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注重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是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不仅讲速度讲效益,更注重增长与保护、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之间的最佳平衡,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是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

因此,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新思维”。有了这样的“发展新思维”,不仅会破解我国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目标方向,也会为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广东十三五规划纲要印发

广东十三五规划纲要出炉 十三五规划内容

广东十三五规划纲要出炉

广东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印发

广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

广东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权威解读(下载)

解读广东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广东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规划分析

广东省两会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