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中国梦 > 正文

安徽省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合肥的未来规划全文

时间:中国梦 高考查询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工作和“十二五”发展回顾

过去一年,全省人民在*、国务院和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调转促”行动计划,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省经济稳中有进、稳中趋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22005.6亿元,增长8.7%。财政收入4012.1亿元,增长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54.2亿元,增长10.6%。粮食产量707.6亿斤,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23965.6亿元,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08.0亿元,增长12.0%。进出口总额488.1亿美元,下降0.8%,其中出口331.1亿美元,增长5.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936元和10821元,增长8.4%和9.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3%。城镇新增就业65.2万人、登记失业率3.1%。节能减排实现年度目标。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精准发力支持实体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增长。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等政策,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畅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管道,全年新增贷款3389.7亿元、增长14.9%,直接融资2980.3亿元、增长71.5%,新增上市公司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7家。实行省政府负责同志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制度,加强对基层和企业的精准帮扶。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实施项目建设“四督四保”制度,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工程包和专项建设基金,商合杭高铁、合安高铁、京东方10.5代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合福高铁、宁安城际铁路及铜南宣、滁马等10条高速公路建成运营,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670个、建成1069个。

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迈出新步伐。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健全科技创新“1+6+2”政策体系。实施15个科技重大专项,新建国家级研发机构18家,新增国家“*”人才45人,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93个,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1180项、增长115.7%。我省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搭建了创新型省份建设又一重大战略平台。

省委、省政府作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重大决策。启动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实施140个10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8921.5亿元、增长17.6%。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兴业态快速成长,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37.3%、提高1.9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4120.2亿元、增长20.1%。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新增农民合作社12599个、家庭农场14731个。质量、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加强大气、水、土壤和重金属污染防治,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实施“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成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运行平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新登记注册企业14.4万户,增长18.4%。稳步推进国企改革,省属企业整体上市、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新型城镇化等国家级改革试点全面展开。完成省市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新签1000万美元以上工程项目46个,在中德两国总理来皖期间达成8项经贸、金融、教育合作重要成果,“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加密延伸。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扩大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合肥综保区封关运行,芜湖综保区通过国家验收,郑蒲港等一批港区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家批准。成功举办百户央企、百户外企合作和资本要素对接等招商引资重大活动。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6.2亿美元、增长10.4%,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8968.9亿元、增长12.9%,对外投资9.7亿美元、增长1.1倍。外事侨务、对台、港澳工作助推了开放发展。

四是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坚持把更多财力投向民生领域,民生支出437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3.7%,33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建立“1+20”政策体系,在300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减少贫困人口75万人。落实支持就业创业政策,帮助10.3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5.9%。完成829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职业教育市级统筹和资源整合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基本医保省内异地就医实现双向结算,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196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70元。新增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40.3万套,基本建成35.8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9万户。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6.98‰。新建30个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300个农民文化乐园,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合肥、铜陵、芜湖入选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数居全国首位。哲学社会科学、参事文史、档案、地方志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成绩,援疆援藏、气象、地震、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是着力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加快社会治理法治化,推行网格化新型社区管理模式,提升市级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水平。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事故总量和重点行业事故数量持续下降。完善省市县乡四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持续治理“餐桌污染”。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信访网上受理。构建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取得新进展,驻皖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全省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是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加强政府立法,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6件,制定、修改政府规章6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51件。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政协委员提案986件。认真接受司法监督,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制度。严格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完成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605件。加强政府权力运行标准化监管,拓展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强化行政监察,推进审计监督、制度规范全覆盖。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推进巡查、督查、考察相结合,制定整改问题、措施、责任清单,形成抓落实的制度链条,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

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胜利收官。回首过去五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紧紧围绕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把握大势,保持定力,抢抓机遇,克难制胜,经历了应对金融危机、化解“三期叠加”的砥砺奋战,展开了适应新常态、推动新发展的实践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

这五年,是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经济强省建设成效显著,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年均增长10.8%,财政收入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14.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6%和13.4%。全省实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覆盖,整体进入长三角经济区,联动发展、协同共进的新格局加快形成。

这五年,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实施、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创新型试点省和合芜蚌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相继建立,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3%提高到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0.5件增加到4.3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倍,高新技术企业数达3157家、增长1.4倍。粮食产量由616.1亿斤提高到707.6亿斤,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7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4∶52.1∶33.9调整为11.2∶51.5∶37.3。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社会创造力大幅提升的五年。简政放权、医药卫生、公共资源交易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农村综合改革、地方金融体系建设等取得重要突破,各类市场主体由166万户增加到276万户、增长66.3%,私营企业由22.9万户增加到57.4万户,民营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55%提高到70.4%,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63.4%提高到72%。累计利用省外资金33172.4亿元、年均增长17.2%,进出口总额2143.8亿美元、年均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19.2亿美元、年均增长22.1%,境外世界500强在皖设立企业120家。国家级开发区由9家增加到19家。

这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发展支撑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新增高速公路1317公里、一级公路2667公里,总里程分别达4246公里和3166公里,新桥国际机场和九华山机场先后建成,高铁运营里程达1330公里,开启了安徽高铁时代。水资源保障和防洪保安体系不断完善,完成2626座病险水库加固,引江济淮的世纪梦想正在变为现实。移动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用户达3671.8万户、增长1.8倍。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丰硕,“三线三边”治理成效显著,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优美的幸福家园建设进一步加快。

这五年,是生态保护扎实推进、绿色发展行动力大幅提升的五年。生态强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1.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累计下降10.5%、10.8%、13.6%、20.7%。淮河、巢湖水质稳定向好,新安江保持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淘汰燃煤小锅炉5803台、黄标车和老旧车52万辆,火电机组和水泥生产线脱硫脱硝实现全覆盖。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新增耕地110.9万亩,连续17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新增造林949.2万亩,池州、合肥、安庆、黄山、宣城进入国家森林城市行列。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加强,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入列“中国好人榜”总数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市县乡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迈出了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步伐。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覆盖率由不足10%提高到85%,学前、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均衡发展及信息化位居全国前列。城镇新增就业327.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4.7万人。民生工程拓展提升,在全国率先一揽子解决“老字号”、以船为家渔民等群体生活问题,完成2151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工程,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460万人脱贫,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投资和出口增速回落,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风险隐患显现。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任务艰巨,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乏力并存,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问题凸显,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全要素生产率较低。民生保障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存在不少短板,部分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较深,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工作存在差距和不足,一些干部对新常态不够适应,不愿作为、不会作为和作风不实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落实政策措施仍然不够到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我们要直面这些问题,认真加以解决,不负人民重托。

各位代表!

“十二五”发展筑就了安徽加速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也为今后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明大势、务大局、促发展、求突破,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央精神、彰显安徽特色的发展路子。实践证明,抓好安徽的发展,必须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不懈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不遗余力打基础、补短板、增后劲,不断巩固扩大稳定较快发展势头;必须进一步强化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不断厚植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切实提高环境效益;必须扩大开放合作,全面融入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改善营商环境,拓展发展空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视群众关切,多办民生实事,促进公平正义,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践行“三严三实”,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以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凝聚起实干兴皖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

五年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国务院和中共安徽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持续努力、不断夯实基础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皖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安徽改革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市区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图解安徽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

安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安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

安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规划解读

安徽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全文

安徽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解读全文

安徽两会召开时间,安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

安徽省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