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定信心,奋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当前,世界经济仍处深度调整期,国内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我市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同时,我们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省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市已经进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阶段,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皖北振兴等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全市发展的韧性、潜力和空间巨大。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趋利避害、顺势而为,保持定力、迎难而上,努力开创宿州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质提效为中心,坚持依法治市和创新驱动,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加快振兴县域经济,继续实施“全市工业和城乡建设三年振兴计划”,狠抓改革攻坚,强化民生保障,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努力建设“实力宿州、活力宿州、和谐宿州、幸福宿州”。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财政收入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主要动态指标继续位居全省前列。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主攻县域经济。坚持把振兴县域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3111”工程为抓手,以“三个集中”为平台,持之以恒推动县域经济振兴。
培育首位产业。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目标,深入实施“3111”工程,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培育县域经济支柱。支持?桥做大做强服装和板材产业,加快中国中部服装产业城建设;支持萧县壮大建材产业规模,加快张江萧县高科技园、陶瓷产业园建设;支持泗县培育壮大机电产业,高水平建设泗海工业园、泗县当涂现代产业园;支持灵璧积极发展新产业、砀山壮大果蔬食品产业,鼓励两县在食品产业上错位发展。实现县区首位产业产值360亿元、工业税收16亿元(其中首位产业税收9亿元),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注重政策扶持。完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行“一县一策”,主攻薄弱环节,在产业布局、招商引资、项目安排、土地指标、基础设施、政府债务、财政专项资金等方面向县区倾斜。充分利用土地倾斜政策,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实行要素跟着项目走,以项目定用地、以投资额定用地,合理配置土地指标,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用地空间。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县域信贷投放规模、下放业务权限,强化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撑。
激发内生动力。建立权责对等的行政管理体制,把能放的权力放给基层,增强县区自主发展的主体意识。鼓励县区抢抓皖北振兴“新十条”政策机遇,用足用活省、市出台的扶持政策。创新县域经济考核方式,加大首位产业产值、工业税收、园区和城乡建设等指标考核奖惩权重。量化工作目标,坚持县域经济定期调度、首位产业专项调度,引导县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
(二)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持把工业强市兴县真正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要务,定向施策、精准发力,积极培育新增长点,以工业质量、效益的提升,带动整体经济的跃进。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工业项目、招大引强、税源企业、环境保护”原则,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全市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深入推进产业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制定首位产业招商规划,瞄准首位工业产业链和配套产业,招引“顶天立地”的首位工业项目,同时引进一批“铺天盖地”的优质工业项目。继续坚持招商周、领导带头招商、招商任务计划公开等制度,开展市直单位与园区“挂钩招商”活动。完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加大新开工项目、竣工项目、首位产业项目、亩均投资强度和税收贡献的考核权重。依法合规地清理和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持续优化招商环境。
夯实园区发展平台。全面开展“园区项目建设年”活动,推动园区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市经开区重点发展生化医药产业,争创国家级开发区。鞋城重点发展制鞋产业,更多引进整鞋、物流及配套项目,实现工业总产值70亿元。宿马园区重点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加快推进王老吉项目、黄池食品产业园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市高新区争取正式获批,重点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四个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低于30%、税收增速不低于20%。推进各类园区转型升级,严格规范土地出让行为,积极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新建多层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以上,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持续扩张工业总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60亿元,工业投资完成600亿元。认真落实省、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十条”意见,加大“一企一策”帮扶力度,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户。实施创新驱动,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意见和考核细则,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9%左右。力促皖北药业、雪龙化纤等退城进园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在资金、政策、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制定民营经济分类考核办法,加快民营企业发展,新增私营企业2000户、个体工商户10000户。
推动项目提速提效。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责任落实制度化,加大项目谋划、争取和实施力度,组织实施亿元以上和10亿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法,深入实施市级、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包扶项目制度,力促钱营孜低热值煤发电、阿尔法游戏产业园、红旗电缆、朱山光伏发电等尽快开工,确保亿帆药业、欣意电缆、瑞年健康产业园、罗盛达陶瓷、立诚包装等建成投产。力争360个项目列入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年度投资240亿元。认真谋划“十三五”规划项目,调整充实“5161”项目库,储备规模保持在万亿元以上。
(三)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深入推进以人的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城乡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176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80亿元以上,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
突出中心城区建设。加强规划衔接,建立“阳光规划”制度,启动大宿城空间战略发展规划编制,理顺园区规划管理体制。坚持东向高铁、北跨汴河、南展新城、西越高速,强力推进五大片区建设,重点实施四大类工程,实现“双75”目标。加快路网建设,新建道路桥梁工程16个,确保大外环全线建成贯通,加快芒砀路等项目进度,建成人民路唐河桥,打通断头路。加快新汴河景观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植物公园、森林动物园,继续实施清水工程。
加强县、镇、村建设。按照“三治三增三提升”要求,以完善基础、配套功能、提升品位、打造特色,继续实施“555”工程。在县城建设上,四个县各建设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建一处不低于1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10个街头游园,建成一个符合标准的城建档案馆,新建一座日处理能力不低于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在镇村发展上,县区各完成一个镇当县建的控制性详规编制,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管理体系,完成美好乡村示范村供排水和污水管网建设,新增10个以上集体经济收入过10万元的村,五个县区共新增土地流转面积70万亩以上。在工作要求上,四个县各完成土地出让收入10亿元,收储土地1000亩,征迁整理净地不低于500亩,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工作,完成县城地下管网资料档案整理和存档备份。
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京沪高铁宿州东站扩建、宿淮铁路蒿沟站、郑徐客运专线等工程建设,确保济祁高速宿州段建成通车,构筑“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强化与周边地市、县区的路网对接,加快打通跨区域断头路,逐步把宿州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继续推进宿灵泗、宿萧砀、206国道快速通道等一级公路建设,着力提高道路通畅水平。升级改造县乡公路150公里,实施村级公路网化工程200公里。力争市客运中心站主体工程完工。实施淮水北调沱河截污治理,加快汴北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展“电网建设年”活动,建设宿州骨干网架。支持铁塔公司发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适时适量发行市政债,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新体制。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常态化、市场化、精细化水平。深入实施“五化”工程,突出抓好“七乱”整治,重点推进城市“五大节点”改造。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让绿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小区、进公园、进企业”,增绿800万平方米。深入实施森林增长工程,扎实推进“三线三边”绿化提升和“四森”创建工作。加快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加大公交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分担率。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完善大城管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环卫、市政体制改革,完善数字城管运行机制。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要抓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努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现代农业“两区”建设,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打造?桥灰古核心示范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0个、示范合作社50个、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000亿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500家。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实现林业总产值380亿元以上。实施新汴河治理、淮水北调干线及配水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解决63.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技、农机、农艺结合。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开展宅基地管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完成灵璧、萧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乡镇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
不断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坚持“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加快建设第二批37个美好乡村示范村。突出兴业富民,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入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和秸秆禁烧工作,扩大秸秆还田面积,加快建设4座生物质能秸秆发电厂。
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实施扶贫开发“五个一”重点工程,推进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抓好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智力扶贫,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8.5万人,脱贫率达15.6%,贫困发生率降至6.6%。
(五)积极开拓现代服务业。坚持把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的增长极,完善产业体系,推进业态创新。
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态,积极推进亿赞普、中国网库等项目建设。出台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电商、网购、快递融合发展。加快高新区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培育招引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电商企业。推动阿里巴巴宿州产业带运营,力争200家企业上线。抓住省交通运输物流试点市机遇,积极融入粤苏皖赣四省大通道和中原经济区五省大通道。完善交通商贸物流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建设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物流网络。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大型商业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苏宁广场,加快南翔恒泰、国购广场建设,争取百大农产品物流中心三期、创智物流园等投入运营。完成商业网点规划修编,提高现有商业设施利用率,推进商业商务中心人气集聚和业态繁荣。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奇石、书画、戏曲、马戏、唢呐等文化产业名片,推进南翔云集文化商业街等项目建设。抓好皇藏峪5A级景区创建,加快各县区旅游资源整合,力争旅游总收入超过80亿元。继续推进放心早餐、家政服务网点、社区便利店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新增2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稳妥推动金融创新。继续实施金融“五个一”工程,严格执行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制度,出台金融扶持“三农”发展办法,全年新增贷款120亿元。引进大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村镇银行,鼓励农商行和村镇银行增资扩股,加快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加强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建立银政担风险分担机制。组建政策性小贷公司,实施“助保贷”计划,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接续资金问题。加快企业上市步伐,重点推动4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推广表外融资、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金融创新产品。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清收各类不良贷款,规范民间融资,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现有市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平稳转型发展。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不失时机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
推进各项重点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债务风险。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改革。扩大“营改增”范围。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逐步破除以药补医。
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扶持和培育实体企业扩大自营进出口,促进澳利安食品、皖神、东大木业、科技食品、新林纺织等做大做强,壮大东艺鞋业、力成生物等骨干企业,力争全市进出口额增长10%。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公用型保税仓库和海关监管、检验检疫查验场所建设,争取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正式开关开检。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人民需求,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完成149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优秀教师轮岗任教基层边穷学校。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入学。加快宿城一中城南分校建设,建成宿马九年制公立学校。加快职教园区建设,支持职业技术学院转型发展,推进省鞋业人才培养基地和鞋业学院建设。培育诚信文化,启动荣誉市民评选。增加基本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积极推进县“两馆一场”建设,大力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服务质量。加强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加快市立医院新区、市妇幼保健院建设,创建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落实好“单独两孩”政策,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市第五届运动会,基本建成市体育馆。实施城乡困难群众殡葬救助,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严格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水源地保护,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让宿州大地天常蓝、山长绿、水更清。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施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推进矿山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六五”普法任务,加强国防动员、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扎实做好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残疾人、防震减灾、红十字会、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协调推进供销、气象、烟草等工作。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管理,继续保持治超高压态势。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完善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推行“阳光信访”,加快建设网上信访信息平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升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和处置水平。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完成10个“四有”标准示范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村居全覆盖。深化“平安宿州”建设,加快建设立体化、数字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