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观后感大全 > 正文

鸡年央视春晚观后感【汇总篇】

时间:观后感大全 高考查询网

2017央视春晚观后感一

春节,好像除了发发短信,放放炮仗,就是看电视。平时很少看电视节目,这会儿,还是真要看了,中央台的春晚当然要看,虽然从来不看好,觉得越排越俗,但还是每年都有一搭没一搭地看,也算阖家一起过年。不过平心而论,全国十几亿人,东南西北男女老少城乡贫富,都在看这一台节目,怎么演都讨不了好去。能坚持这十几年,也真不容易了。

北京电视台的春节晚会节目,在我周围的人中好评不少。不过也可能是地方台有针对性,适合我们这些北京人的胃口。演员也合口味,那些中央台由于种种原因不让上的家伙都在这儿露面了,比如说郭德纲,还有曾为中央台春晚打下了江山,又被过河拆桥踢出去的陈佩斯朱时茂,在北京台都有上佳表演。

据说每年的春晚都会预示当年的大事,就像费翔唱“冬天里的一把火”那年,就是大兴安岭大火的那年。感觉中,今年各台春晚节目都有点怀旧,老歌老艺术家出来了不少,大概预示今年会有更多地怀旧和反思吧。想想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今年正在对改革进行反思。文艺和政治都在一个大范畴,怀旧和反思也是同一种情结,不可能不在文艺演出中反映出来,特别是春晚。

听到那些老歌,还是觉得不错,但不再有以前那种如醉如痴的感觉。特别是那些老的歌手出来,反而给我带来一种凄楚,朱绪岚、黄宗英等等,在她们全盛时代,光艳照人如日中天,现在却都有点让人惨不忍睹。历史无法重演,时过境迁,即便勉强试图回顾,当年的感觉也是回不来了。就像昨天我在张弛的博客中提到Beatles,想起在文化革命中,大概在1970年左右,我第一次接触了Beatles,在那个文化禁锢的日子里,Beatles的音乐,充满了激情和反叛,我于是成为了第一批Beatles歌迷。那时,录音机才刚刚问世,只有黑胶唱片,Beatles音乐在当时属于靡靡之音,是不许放也不许听的,北京城里,有Beatles唱片的人凤毛麟角。拥有一张Beatles最新专辑的哥们儿之牛气,绝对超过现在拥有一辆最新款法拉利跑车或悍马的大款,因为,这不是钱能买到的。每逢听说有Beatles的新辑到北京了,大伙儿就会夜间齐聚在某家等候,再恭恭敬敬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这位“爷”,看着他从军用挎包中拿出那张密纹唱片,放到留声机上,在唱片缓缓地转动中,Beatles的歌声静夜中传出,如天籁般,慢慢浸入心扉,每一个颤音、每一个和声、每一声配器,都引起一阵心底的颤抖。在这种带有宗教般的气氛中,我记住了Beatles的每一首歌。到现在,只要他们的音乐响起,马上我就会有反应,就像一种生理反射。但是,前几天我又翻出一张Beatles的专辑听,从熟悉至极的歌曲中,却发现它的配器变得单调了、和声也不那么协调了,就像发现多年后又见到自己过去的梦中情人,霍然发现她已容颜老去,美貌不再。

时光如滔滔江水,一去不复回,历史不能重演,过去的就应该让它过去,把那些美好都留在记忆中。我是主张往前看,什么反思之类的全是事后诸葛亮,于事无补。这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有点儿自知之明的,就得抛掉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历史,重新归零再来。不就是个弄潮嘛,跟别人一样学一样试,凭什么就落在别人后面呢?就像陈佩斯,当年他以小品领时代之潮流,现在满台都是小品,以小品成名者如过江之鲫,这种情形下怎么自处?跟别人比资历?当年老子演小品上春晚时,你小子还在农村耪地呢!有什么用?不就是逗你玩嘛,这不,他和朱时茂今年就来个多媒体小品,视频动画新技术全上,搞得也是有声有色。

最怀念的春晚人物就是赵丽蓉赵老师,其实,早年赵老师在评剧界也算个腕儿,唱评剧也火过一阵。如果她老人家也这么吃老本,以什么“老艺人”的身份上台唱两句评戏来搞些怀旧,当然可以。但人家偏不。七十多岁的人,就是跟着时代走,唱流行歌曲跳迪斯科跳霹雳,引风气之先。于是,成就了春晚上最受欢迎的艺人,至今无人超越。

斯人已去也,其精神还是有教益呢。

2017央视春晚观后感二

2017“CCTV网络春晚”即将于近日和全国观众见面。随着播出临近,晚会的节目单也遭到曝光。在节目组官方公布的节目单中可以发现,本届CCTV网络春晚不仅汇聚了形象健康正面的人气歌手,还将末火爆网络的神曲《PPAP》搬上舞台,许多网友纷纷表示“今年的央视很网络,今年的央视够欢乐”。

大张伟羽泉蔡国庆集体“致青春”

不难看出,在此次的节目单中,歌舞表演可谓相当丰富。先是凤凰传奇、小萌娃、蔡国庆等明星轮番上场,演绎串烧歌曲《过年啦》,而随后的节目中,更有许多“承包青春”的歌曲依次呈现,包括羽泉、大张伟在内的人气歌手,此次都将会演绎他们的成名曲,既有欢乐连连的《嘻唰唰》,又有动感十足的《奔跑》,经典的再次回归,相信一定会给观众带来“温暖又熟悉”的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CCTV网春除了歌舞表演外,还精心推出了一系列的互动活动,包括首次连线南极科考站、明星实时接唱、五湖四海连线送祝福等,这些“直播呼叫”似乎在告诉大家,我们的“小年夜”,不仅热闹,还会很温情。如此多“接地气”的连线,也真正把老百姓的生活展露在大荧幕上,让观众们看到就发生在你、我、他之间的精彩故事。

明星齐唱《PPAP》

各路神曲华丽来袭

今年的2017“CCTV网络春晚”,去年的最火神曲《PPAP》的出现成为了晚会的又一大亮点。,这一首红遍全网的神曲,搭配极具潮流气质的网络春晚,不仅有情怀,还很“时尚”。瞬间拉近了CCTV网春跟当代年轻人的距离,让节目与观众有了最好的“交流”。

除了《PPAP》外,另一首神曲《小苹果》也出现在了CCTV网春的节目单中,据悉,此次张凯丽将会带着这一“神曲”倾情连线,这也让CCTV网春多了更多联想和乐趣。

2017央视春晚观后感三

近年来,有种现象逐渐成为“新民俗”,那就是边看央视春晚边吐槽。除夕夜,这一边电视上正直播着春节联欢晚会,那一边网络上网友“直播”着“槽点”。大家这是什么心理呢?为什么喜欢边看边吐槽?网易健康连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省汕头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马健文,来分析这种现象。

网易健康:很多人认为春晚不好看,一年比一年差,可是还是会看并且边看边吐槽,这是为什么呢?

马健文:之前有个春晚的导演也说过一句话,“看春晚”是一种习惯,“骂春晚”也成为一种时尚。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大家对春晚有一种理想化的期待。人都有一个共性,对越重要的人或者事就会赋予更多的期待,但是期望越高,往往失望也越大。比如家长们“望子成龙”,总会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更懂事听话,再比如老婆总会觉得别人的老公会更懂浪漫更体贴。对一年一次的春晚来讲,各家各户都在收看,老百姓们对这种春晚所承载的期待太多了,甚至理想化了,老年人希望更多有经典的回顾,而年轻人却希望更多有自己喜欢的偶像出现,但事实上春晚只是一台综艺晚会而已,篇幅有限,总会有人感到有些遗憾的。

第二,“怀旧”的情结作祟。我们常说“记忆总能把人灌醉”,人们喜欢沉醉在一种美好的旧时光里面,总以为过去的就比较好,但其实这样是对现实的不满却无力改变的一种回避心态,春晚是一种记忆,也是一颗怀旧的种子,可以说承载了太多年那些“那些年逝去的青春”。

第三,这是一个“吐槽的年代”。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言论更加自由了,不仅是对春晚,你可以发现话题越热门的,吐槽的人越多,吐槽现在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也是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但吐槽不是一种坏事,它会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也促进社会的改变和发展。只有当这种吐槽变成一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抱怨,那才变成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才变成一种会传染的负面能量。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对吐槽时刻保持一种清醒的观察,才不至于成为人云亦云的思想傀儡。

第四,实际上这也是一个需要话题、需要点赞的年代。如果你今年看到你的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上有人声讨春晚,那我觉得事实上他也不一定就那么讨厌春晚,或许只是搏得共鸣,他的朋友圈需要点赞,需要有一个讨论问题的地方。

2017央视春晚观后感四

一,缘起

最近偶然看了一期《鲁豫有约》,嘉宾是陈佩斯的老搭档朱时茂,他在节目中透露了一个在我看来挺重要的信息,让我重新审视了我对春晚的态度,尤其是对春晚语言类节目的态度。

他在节目中说,已经成为经典小品的《吃面条》是否在1984年春晚与观众见面是在最后一刻才决定的,而且是导演黄一鹤在没有上级明确指示的情况下独立下的决定。而最重要的是,当年大家所犹豫的不是该小品的政治面貌,而是:在大年三十让观众笑到那样的地步究竟好不好!

我觉得朱时茂这样说不是在追忆光辉岁月,且不说陈朱应该算是中国电视小品的发明人,也不说他们合作的小品在今天看还是各个经典,单说他们的小品本身就自成门类,而且在他们退出春晚舞台后完全无人继承,关于这个问题,后面还会提到。

朱时茂的话让我恍然大悟。我一直以为,在年三十看春晚狂笑几次是理所应当的,以观众笑的程度去排名春晚语言类节目也是理所应当的。然而在春晚创办之初,笑不笑,怎么笑的问题却曾使一群人困惑,这让我觉得在多年以后有必要把这个问题重新翻出来,看看这么多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是那样的理所当然。

二,我打个样,你随意

我在初中高中阶段也曾哥们义气深重,喜欢同看着顺眼的人在酒精中寻找共鸣和快乐。酒量不大,胆量却不小,经常是竖着进去横着出来,或者抱着马桶整夜地呕吐。但是,在众多的酒局当中,让我心甘情愿喝多遭罪的毕竟只是少数。有很多罪我并不想遭,只是好面子,逞能,或者赖不过。

一个比较具体的例子是,某个人,我可能并不想跟他喝酒干杯,但是他走过来说上几句话,最后来一个“我干了,你随意”之后,我就没办法随意了。他那叫打个样,我好面子,就要有样学样,其实就是干,不管是黄的白的。

学生时代还有一个事做的比较多,就是寒假之后,拿刚学来的赵本山的几个段子与同学调侃。有的时候,这种调侃能持续一学年,甚至还能在本山大叔的熏陶之下创造若干类似的段子,逗一学年的嘴。总之是,本山大叔春晚打一个样,我们有样学样,一直到没有了味道,就开始期待下一次春晚。

现在回头想想,为什么我们不学别人,只学本山大叔,我觉得是有些内容我们觉得不值得一学,而有些内容我们根本就学不了。

三,文本三态

根据现代文本理论,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文本分为三个区域:文本内即文义及逻辑结构区,文本外即文本与现实的结合区,还有文本本身构成的符号区域。当然,这些区域不是彼此隔绝的。

根据这样的分法,我们大致可以说陈佩斯朱时茂的作品是以“内功”为主,以文本本身为辅,“外功”既非目的又非手段,而是通过逻辑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自然而然地去触及现实类型,而非现实本身。从艺术的角度来讲,属于高级玩法。

通俗地讲,陈朱作品的内在逻辑非常强,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丰富,台词不多,有时甚至接近哑剧。由于逻辑与艺术形式的密切结合,这种玩法因触及到了更加原始的现实类型,因而更能触及每一个人。正是因为如此,在陈朱退出春晚舞台后,此类玩法可以说已在春晚失传。我在这里没有算上严顺开是因为我把他的作品看作是一个独立的门类,滑稽戏,其逻辑机制与陈朱小品类似,我们在其中感受的不是某个现实情况,而是小人物遇到的某类尴尬处境。

本山大叔,我觉得应该算是“外家大师”,内功为辅,当然我说的内功不是演员的表演功力,而是作品的内在逻辑。之所以说本山大叔是外家大师,主要的原因是他的作品会让我们不停地跳到文本之外,而这个之外又不是现实本身,而是赵本山本人和东北话的幽默潜力,这可能也正是他的创作源泉。因此,与赵本山相比,陈佩斯绝非本色演员。正是因为是外家大师,使得赵本山的处境很尴尬,一方面大家要求他招式要漂亮,让人大笑才算及格,另一方面又有外行在内功方面攻击他,让他要雅一点,当然,领导也时常要求他的作品多些教育意义,例如最让本山大叔糟心的《三鞭子》和《火炬手》。就算是不考虑内功,单说如何能让全国人民大笑这个问题就足以折磨本山大叔了。年轻的时候总想跟本山大叔学个一招半式,到“朋友圈”去装一装,人生阅历多了之后,现在也知道去留心这一招半式背后的痛苦了。

四,大补

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因撞击或体热流过鼻血,可能我天生冷血。只有那么一次稍微有点征兆,那是我好奇偷吃了一根人参须子后。都说人参大补,但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大补肯定不是人参的靠谱属性,大补更应该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需要安全感的结果。稀少就珍贵,珍贵就疗效强或广,大补源自于人的逻辑。不管做什么样的列表,《本草纲目》或是《神农本草经》,总会有几款孤冷的药告诉你是病就有药,只是买不到。

同样,喜剧与笑,起码与大笑也是没有必然关系的。很多喜剧表现的是很可悲的内容,而且文明社会也告诉我们什么喜剧情景不可以笑。如今,春晚最初的主创人员们的犹豫似乎有了无可质疑的答案:三十要笑,要大笑。而我们看到的是演员的痛苦,笑点的单一化,还有就是观众的不满。喜欢不喜欢赵本山且不管,试想这样一件真实地发生过的事,什么样的社会会让一个喜剧演员在让全国人民狂笑后到后台痛哭(发生于《火炬手》演出结束后)。在我看来,这就像是让一个厨师割下自己的舌头给人做最美味的菜肴一样。

意大利作曲家雷翁卡伐洛的现实主义歌剧《丑角》中的经典台词“笑啊,小丑”在此十分应景。所以我想说,春晚不管如何反映现实,它的现实主义其实就是它本身。

做欢笑的奴隶依旧是奴隶。

五,春晚探班

中国没有全民公投,其实就是在有全民公投的国家,其内容无非也就是赞成,反对和弃权。绝对不如春晚,是中国最大的社会学实验场,是全世界最大的电视真人秀。从晚会的构思到播出后的反响,从一个节目的酝酿到演出,其中还经历了一次次的修改和一遍遍的审查,春晚都不仅体现了当下中国各项艺术的水平和中国当下的文化健康度。不管演员参加春晚能得到什么,他们的经历都值得我的同情,因为他们失去的和得到的也不见得就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尤其是那些常来常往的演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春晚中那些年年挨骂和那些无人理睬的笑星和作品了。我觉得这些人起码在最近几年的作品中都是以文本本身为主,而很多跟笑,跟大笑真的没有关系。

例如,相声演员的一套贯口不是用来让人笑的,而是展示技艺的,但是与舞蹈演员不同,没人会容忍相声演员专注于技艺的展示。但还是要说,用笑声来评判这样的节目无疑是用秒表评判铅球比赛。这种作品不只涉及相声,小品中也有,就是把某段台词说的合辙押韵,像快板一样。赵本山还给这种形式起了个名字,叫“说口”。他还说他早年用这种形式,黄宏现在依旧还在用。评价这类内容与评价一副对联无异,也应该与笑无关,说口编排的好也就行了。

还有一类内容,或者说一种现象,用杨澜的话说是有意提高嗓门并且直接向观众要掌声的情况,这类情况其实也不该一棒子打死,因为这是脱口秀演员现场能力的反映,不应以电视的标准评判。观众听了看了无动于衷,主要原因是隔着屏幕。

除了以上以文本为本的节目原本就与笑没有太大关系外。我们看到,还有很多其他类型。例如赌上自己的观众缘每年折旧人气还不忘收集年度最佳网络段子的冯巩,热衷于发明俏皮话,以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人物出现但最终被社会正面价值收编的蔡明。当然还包括那些把一切社会矛盾都归结为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想的节目,还有所谓有教育意义的节目。这些节目都是挨骂最多的,既没有内功,也不扎根于泥土或某种艺术,我也把它们算作是以文本为本的节目。对待这些节目,如果非要与笑建立联系的话,我的态度是,它们在春晚出现本身可能就是能找到的最大的笑料。而且我宁愿相信,出演这些节目的演员自己是知道这一点的。

六,会心一笑

笑的种类有很多,不全是按轻重来分,就像人参好不好也要看各人体质。想了这么多,我觉得我可以比较平和地看待春晚了。演员都是爱自己的艺术的,张艺谋说,干这一行就是在坚持中学会妥协,在妥协中不忘初衷。我觉得这就挺好。作为观众,如果我对春晚有什么要求,那就是在让观众欢乐之前,先让自己的演职人员快乐吧。否则观众就是笑了春晚也有失真诚,况且把一部分人的快乐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痛苦之上总不是好事。

至于笑,好像它原本也与快乐没有必然关系。作为一个在外漂泊多年的人,春晚语言类节目对我的意义好像主要是随着每个笑点去幻想在国内的家人的反应。这个地方我爸会笑,那个地方我妈一定会喜欢,凡是遇到这样的共鸣,我就会得到快乐,不必笑出来。


鸡年央视春晚观后感范文

鸡年春晚观后感,春晚观后感600字作文范文

鸡年春晚观后感,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鸡年猴年春晚观后感,央视春晚观后感

央视春晚点评好不好看,鸡年央视春晚观后感

今年春晚好不好看,鸡年春晚观后感

春节联欢晚会观后感 央视春晚观后感10篇

央视春晚观后感,今年春晚好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