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观后感大全 > 正文

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专题片观后感

时间:观后感大全 高考查询网

2016《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专题片观后感(1)

辽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辽阳老城西门里路南有一座人称“翰林府”的老宅子,他的主人就是三百年来被广泛赞誉的传奇人物??关东第一才子王尔烈。

王尔烈,字君武,号瑶峰,又名仲方。工诗文,善书法,才学出众,曾参与纂修《四库全书》。他一生虽然未出任显要官职,却深得乾隆皇帝的赏识,且声名远播,成为历史上极负盛名的东北文化人。

家学渊源,天资聪颖才过人

王尔烈,祖籍河南,明代移住扬州之江都县(今扬州市),明朝末年,其四世祖王行焉任辽东都司指挥,于是“定居于辽阳城南三十里风水沟”(见金毓黻《静晤室日记》)。辽阳城南风水沟就是今天的辽阳市兰家乡风水沟村。清康熙初年,其曾祖王三益又迁居辽阳城内,从此世居辽阳。

王尔烈家学深厚。据辽阳王尔烈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辽阳有一个传说,王尔烈的曾祖在修魁星楼时,特意把魁星的笔尖对准了家乡风水沟的方向,想在族人中点出个状元来。天遂人愿,据记载,历史上王尔烈家族先后共出了30多名进士。

大清王朝雍正五年(1727年)正月二十三,过年的喜庆还在辽阳城中弥漫,王缙家中又传喜讯:喜添贵子??王尔烈诞生。出身书香门第、宦官人家的王尔烈,天资聪颖,在其父熏陶下很早就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六岁入私塾,塾师崔璨拔贡出身,学富五车,为王尔烈幼年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一岁,入辽阳中心庙塾馆读书。王家家风朴厚,家教严正,王缙虽常年不在家,但为其子积存下两室图书。据史料记载,王缙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私交深厚,曹家藏历代典籍甚丰,也为王尔烈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之源。王尔烈从小就喜爱读书和研习书法,且勤奋好学,学识日渐渊博。

相传崔璨在授课中曾出过一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朗朗乾坤谁个敢下?”联出后众学子无人敢对。唯幼小的王尔烈站起朗声应答:“地为琵琶路为弦,煌煌世界孰家能弹!”老师随口又出一联:“野外黄花好似金钉钉地。”王尔烈沉思片刻,忽然看见窗外辽阳城里的白塔,顿时文思泉涌,答道:“城内白塔犹如玉钻钻天。”大家听了,都为王尔烈的过人才华而折服。由此,王尔烈被誉为“辽阳神童”。王尔烈十六岁时,诗文、书法就已经蜚声遐迩了。

千山古寺,寒窗苦读终折桂

乾隆九年(1744年),十八岁的王尔烈负笈千山龙泉寺西阁学堂读书,开始“两字功名愁煞人”的寒窗生涯。

千山是东北名山,西阁学堂坐落在龙泉寺净瓶峰北一个平台上,为民式建筑的瓦室三楹,檐下有长廊,两侧建有两幢列脊钻尖式小阁,中为别致庭院。西阁始建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历史上原本是三间茅草屋。后经屡次扩建,规模日大,成为清代千山两大书院之一。晨昏晴雨,春夏秋冬,王尔烈在此读书求学长达十余年。

乾隆十八年(1753年),二十七岁的王尔烈参加了全州的童试,考中了辽阳州八贡生(即秀才)。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王尔烈应丙子科顺天府乡试,结果名落孙山。

王尔烈《客去睡余》行书七言联

王尔烈虽然仕途不顺,但他的书画诗词才华却名声日隆。他时常与一些有识之士相与交往,雅集唱和。他与“性尚慷爽,文思清拔”的同乡常纪“朝夕过从,纵谈古今”,切磋诗词,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同时,他仍然鸡鸣而起,手不释卷,废寝忘食,日夜苦读。

乾隆三十年(1765年),已近不惑之年的王尔烈在奉天省城参加乡试,中奉天乡试第181名举人。朝廷拟派王尔烈为顺天府平谷县教谕,待开缺时进补,故未到任。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王尔烈赴京参加丙戌科会试,未考中。次年,四十一岁的王尔烈出任国子监教习、平谷县教谕,自此步入仕途。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适逢乾隆皇帝六十寿辰,于三月加开辛卯科会试,屡遭挫折的王尔烈再攀蟾宫,满怀信心地参加了京师礼部主持的恩科会试,终于折桂,考中贡士,名列一百零二位。非常珍贵的是,王尔烈参加乡试、会试的朱卷各三篇,包括题目、正文、考官评语都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现藏于辽阳博物馆。

考中进士不久,也就是同年四月二十一日,王尔烈参加殿试,高中二甲第一名(即传胪)。授翰林院编修、庶吉士,食七品俸。殿试情形不见记载,但从排名看,从一百零二位跃居第四位,可以想见,王尔烈在太和殿上必有精彩表现。他对策精辟,思维敏捷,文采飞扬,才华横溢,不凡的表现获得考官们的认同,赢得了乾隆皇帝的嘉许,当是自然的。至此,王尔烈夙愿已尝。

名冠京师,纂修《四库全书》

王尔烈入翰林院的第二年,乾隆帝诏告天下,搜集古今典籍,编修《四库全书》。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成立“四库全书馆”,纪昀、邵晋涵、王念孙、戴震等一流学者都应邀进馆,开始编修。王尔烈以翰林院编修被任命为四库全书纂修官并三通馆纂修官,正式参加这项宏大的文化工程。

入馆后,他的主要精力放在对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进行校勘。乾隆四十年(1775年),他还担任礼部乙未会试同考官,协助主考官阅卷。同年底,父亲病故,王尔烈回乡丁忧。是年冬,王尔烈服丧期满,回到北京,以陕西道监察御史衔(正六品)再进“四库全书馆”,继续《四库全书》的编修工作。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三百六十多位高官、学者编撰,收入典籍三千五百余种,三万六千余册,费时十余年完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从乾隆三十八年至四十八年,除服丧三年外,王尔烈大约有七年时间在编修《四库全书》,主要负责校勘《永乐大典》及校勘、续编《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等。王尔烈为《四库全书》的编修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乾隆五十年(1785年)开始,王尔烈仕途通顺,连升三级:被任命为鸿胪寺少卿,官居从五品,掌管庆吊典礼事物;次年,六十一的王尔烈晋升为光禄寺少卿(正五品),负责朝廷祭礼宴会事物;第三年,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奉旨补通政司参议(正五品),负责处理朝廷公文;九月,升任顺天府丞,官至正四品。

嘉庆元年(1796年)农历正月初一,乾隆皇帝让位给十五皇子嘉亲王?琰,嘉庆帝即位,委任王尔烈为内阁侍读学士,诰授中宪大夫。王尔烈还得乾隆“予千叟宴,蒙御赐诗并《集古三星图》、如意、鸠杖等”(《辽阳县志》)。

王尔烈寿屏

嘉庆三年(1798年)正月二十三日,王尔烈70大寿,翰林院为其办寿庆,赠《百寿图》屏风。寿屏为九扇组合屏风,集当时翰林院及朝廷的达官显宦和学界名流一百二十五人,书画一百二十六“寿”字志贺(其中有一人赠两幅),其中有礼部尚书、《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的“水墨仙鹤图”,有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楷书“寿”字,有《红楼梦》的印行者程伟元的“水墨双松图”等。在这125人中,仅状元、榜眼、探花就有88人。可见王尔列当时名气和影响之大。寿屏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辽阳博物馆。此寿屏对研究清代政治、礼仪、书法、绘画的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嘉庆四年(1799年),七十三岁的王尔烈以大理寺少卿(正四品)告老还乡,回到辽东,在盛京掌教沈阳书院。二年后的嘉庆六年(1801年),王尔烈病逝,享年七十四岁。葬于家乡辽阳县风水沟村的南山山麓。

压倒三江,词翰传世名四海

王尔烈以诗文书法闻名于乾隆、嘉庆年间,但其作品大多散佚。著名学者金毓黻苦心搜集,编《瑶峰集》,并收入《辽海丛书》之中,使得王尔烈的诗文作品得以传世。《瑶峰集》二卷,载录诗七十四首(其中包括友人唱和之作),文九篇,绝大部分都是在故乡之作,尤其是诗作都是游千山时所写。

他写于乾隆四十二年的《自隆阜岭至七岭》,诗中有“二十余年成阔别,漫将尘事述山灵”之句,说明此时他离开千山已经二十多年了。功成名就的他故地重游,不禁慷慨万千,诗兴大发:

《龙泉寺》

旧踏龙泉有屐痕,今来西阁阅朝昏。

层轩历落峰峰入,垒障森严日日吞。

瀑水时飞岩际雨,怪松皆走石间根。

幽奇两擅应雄长,一字为褒须更论。

龙泉寺西阁是他当年读书的地方,触景生情,借诗述怀,诗作格调高雅清新,笔意幽深,技巧娴熟。一斑窥全豹。王尔烈留下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思想性、艺术性非常高,堪称佳作。

他的书法师宗王羲之王献之,造诣也十分深厚。民国年间白永贞修《辽阳乡土志》称其“尤工书法,至今推为辽城第一书家”。《辽阳县志》赞誉其为“词翰书法著名当世者,清代第一人”。

王尔烈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清史稿》列传就达三百一十六卷,却无王尔烈传,《辽阳县志》也仅有几段记载,但有关他的故事却广泛流传。仅白希智搜集整理的《关东才子王尔烈》一书刊载王尔烈故事传说就多达35篇。

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是“压倒三江王尔烈”,即他主持三江(江苏、浙江、江西)会试时的故事。当时,三江是全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有许多江南的才子盛气凌人,往往使考官难堪。王尔烈到三江地区后,以“学而时习之”为题,命众考生按八股文形式连作三篇,众考生皆为所难,勉强应试,第一场尚可力成一章,第二场则文不成章,到第三场众考生自叹才尽,面面相觑,尽难泼墨。

考试之后,众考生皆不服气,便请王尔烈自作三篇以难之,哪知王尔烈文不加点,挥毫而就,字字珠玉,郎若晨星,而且立意新颖,众人为之倾倒。有一考生认为王尔烈的文章必是事先有备而作,不足以证其才,于是他写了一上联贴在王尔烈居所的楹柱上:“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王尔烈一看便知其意,笔走龙蛇,马上对出下联:“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此联一天指皇帝,一地指皇后,圣人乃孔子也。那位才子见状脱口又吟:“江南乌纱气流暖”,王尔烈应声而对:“塞北锦袍风无寒”。考生们无不叹服,七嘴八舌问:“王大人学识如此渊博,敢问尊师为谁?”王尔烈笑容可掬地回答:“天下才子数三江,三江不如我家乡。吾乡才子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江南考生们一看在王尔烈面前占不着便宜,都讪讪地离开了。

虽然“压倒三江”的故事是后人演绎的,但却充分显示了人们对这位关东才子的喜爱。他的故事流传久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电视连续剧《木鱼石的传说》,描写的就是关于他的事迹和传说。

王尔烈的文采、名气及威望,在当时的京城,与刘墉、纪昀并驾齐驱,史称三人为清中叶“三奇才”。其实,“宰相刘罗锅”刘墉赠王尔烈的楹联最能概括王尔烈的人品与文品:“骨气乃有老松格,声名须共古人期”。

2016《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专题片观后感(2)

王尔烈其人

王尔烈,字君武,号瑶峰,1727年出生于辽阳西铁门里。以诗文书法、聪明辩才见称于世,是隆、嘉庆年间有名的“关东才子”。《辽阳县志》称誉其为“词翰书法著名当世者,清代第一人。

王尔烈祖籍河南,元末定居辽阳城南三十里风水沟(今兰家乡风水沟村)。王尔烈深受其父(王缙,深州学正)影响,从小就喜爱读书和研习书法。乾隆十八年,王尔烈在辽阳城参加童试,考中辽阳州拔贡生(即秀才)。乾隆三十年,在奉天省城参加乡试,考中181名举人。乾隆三十二年,官任顺天府平谷县教谕,国子监教习。乾隆三十六年,开辛卯恩科黄轩榜,王尔烈中二甲一名进士,职授翰林院编修。1773年,四库全书馆成立,王尔烈任四库全书处纂修官及三通馆纂修。1781年,王尔烈出任陕西道监察御使。1788年,奉调回京任京师顺天府府丞。1796年,任内阁侍读学士、官至通政司副使。1799年,以大理寺少卿致仕,在盛京(今沈阳)掌教沈阳书院。1801年(嘉庆六年)王尔烈病逝于辽阳,葬于辽阳县兰家乡风水沟南山坡上。

王尔烈少时聪颖过人

大清王朝雍正五年,公元一七二七年,古城辽阳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刚过正月十五的第八天,时任直隶深州学正的王缙(王尔烈之父)家中就传出了喜添贵子的佳讯。

王尔烈父亲王缙学识渊博,王尔烈幼年在其父熏陶下开始了启蒙教育。王家家风朴厚,家教严正,王缙虽常年不在家,但为其子积存下两室图书。所以王尔烈精深于文字,更酷爱诗词。据史料记载,王缙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私交深厚,曹家藏历代典籍甚丰,也为王尔烈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王尔烈幼年私塾老师崔璨,拔贡出身,学富五车,为王尔烈幼年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传崔璨在授课中曾出过一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朗朗乾坤谁个敢下?”联出后众学子无人敢对。唯幼小的王尔烈站起朗声应答:“地为琵琶路为弦,煌煌世界孰家能弹!”老师随口又出一联:“野外黄花好似金钉钉地。”王尔烈沉思片刻,忽然看见窗外辽阳城里的白塔,顿时文思泉涌,答道:“城内白塔犹如玉钻钻天。”大家听了,都为王尔烈的过人才华而折服。由此,王尔烈被誉为“辽阳神童”。

据说,有一年冬天,王尔烈戴着一顶草帽在院里玩耍。有一南方商人笑他说:“穿冬装戴夏帽胡度春秋”,王尔烈则回敬了一句“走南方窜北地混账东西”。

卧薪尝胆龙泉寺

乾隆十四年(1749年),王尔烈负笈千山龙泉寺西阁学堂,并拜龙泉寺元空大师为师。从此王尔烈与龙泉寺结下了终身之缘,开始了长达二十几年的寒窗生涯。

古时,西阁向为高人名士习书泼墨之所,达官显宦下榻之地。每逢夜阑人静,灯火远烛,树影婆娑。“西阁客灯”以其独具的风韵而载入史册,成为著名的龙泉十六景之一。难怪王尔烈几经迁徙求学,最终选中此阁求读求学断断续续达22年。因爱其灵山胜境,得如情怀,王尔烈竟如醉如痴,常挑灯夜读,通宵达旦,为日后名震中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阁地处绝壁之上,其室狭长如舟,每逢晨起,雾海茫茫,狭室犹如一叶孤舟游戈在雾海之中,又如同雄踞雾海中的一座岛屿。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王尔烈寓居龙泉寺西阁之时,在品定“西阁客灯”之后,又命之名为“琼岛虚舟”。龙泉寺也是王尔烈一生之中题字最多的地方,共有两副匾、六副联,今天赏读它们时,仍然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功成名就之后,对寒窗苦读之所的浓郁的回报之情!他给琼岛虚舟题的联是“室狭如舟蓬窗四启峰围岸;山深似岛松生一派海生潮。” 从“来游总向西窗宿,琼岛虚舟惬梦魂。”的诗句中更能体会到他当时苦读的那份惬意。

主考江南传佳话

乾隆三十六年四月,王尔烈以会试第一百零二名的身份参加殿试,果然中了个二甲一名的进士,就是排在状元、榜眼和探花之后的传胪。据说,他本可考中头名状元,只因乾隆私下考场,名列第四。主考官便把他同乾隆对换一下名次。后乾隆见王尔烈文卷甚佳,即拜王为“侍读”,留宫教授太子?琰,故有“老主同场少主师”之说。

王尔烈曾随乾隆皇帝数次出巡江南塞北,留下了无以计数的名诗佳联。这之中还有一个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即他主持三江(江苏、浙江、江西)会试。当时,三江是全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有许多江南的才子盛气凌人,往往使考官难堪。王尔烈到三江地区后,以“学而时习之”为题,命众考生按八股文形式连作三篇,众考生皆为所难,勉强应试,第一场尚可力成一章,第二场则文不成章,到第三场众考生自叹才尽,面面相觑,尽难泼墨。考试之后,众考生皆不服气,便请王尔烈自作三篇以难之,哪知王尔烈文不加点,挥毫而就,字字珠玉,朗若晨星,而且立意新颖,众人为之倾倒,惊问翰林之才何得如此之高,真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王尔烈又挥笔写下一首诗戏曰:“天下才子数三江,三江不如我家乡。吾乡才子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

有一江南才子认为王尔烈的文章必是事先有备而作,不足以证其才,于是他写了一上联贴在王尔烈居所的楹柱上,意欲以突发之势试试王翰林的才华和应变能力,联曰:“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王尔烈出门望见,命人取笔立对下联曰:“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此联一天指皇帝,一地指皇后,圣人乃孔子也。那位才子见状脱口又吟:“江南乌纱气流暖”,王尔烈应声而对“塞北锦袍风无寒”。一天,几个江南才子邀王尔烈到郊外野游,还想考考他。在一座庙前,出联道:“万瓦千砖百日修成十字庙。”这时候在庙前的河中正有一只小船从桥下摇过。王尔烈见状对道:“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孔桥。”又一人出联道:“冰凉酒一点两点三点。”王尔烈扭头看桥旁一丛丁香花开的正盛,脱口而出:“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至此,众才子对王尔烈的才智与机敏尽皆叹服,王尔烈的名字也伴随着“压倒三江”考生的故事传遍了中华大地。

王尔烈为官清廉

有一次,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回来,嘉庆询问完主考情况后,又问王尔烈家境如何?王尔烈回答说:“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数间草房,半仓农器半仓书。”嘉庆听了很高兴,对王尔烈说道:“老爱卿为官一贯清廉,朕早就知道,如今朕派你去安徽铜山铸钱。”其实,皇帝特地给了他一个发财的机会。

王尔烈一去就是3年。一日奉诏回京,嘉庆问:“老爱卿,这几年怎么样?”王尔烈听出了言下之意,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长袖里掏出三个铜钱来,交给了皇帝。皇帝仔细一看,这几个磨得溜光锃亮的铜钱,分别是“当十钱”、“五铢钱”、“嘉庆国宝”,都是铸钱之样钱。王尔烈这才回答说:“老臣除这3个铜钱外,依然是两袖清风,一无所存啊!”嘉庆深知王尔烈是不敢多贪一分钱的老实人,感动之余,封其为“老实王”。

王尔烈告老还乡,一支浩浩荡荡的驴驮子大队从京城出发。看热闹的人议论:“什么老实王,是假的!”“什么两袖清风,早贪饱了!”这话传到嘉庆那里,他马上下令截查,又招来王尔烈,当着朝臣问:“驮子队所载何物?”王答:“不过是皇上所赐。”嘉庆说:“你告老还乡,我所赐不过千两白银,还用大队驴驮载吗?”王尔烈只得请求检查。经查实,驴驮子上载的全是破砖烂瓦。人们瞠目结舌,王尔烈说:“臣家里只有3间茅屋,回去无栖身之地。为此,我捡了些破砖烂瓦,驮回去盖房。”嘉庆很感动,为王尔烈在辽阳修了一座翰林府。翰林府盖成之后,王尔烈把正厅作了义学馆,自己只住偏房。

在封建社会尚能有这样两袖清风的官员,真是难能可贵啊!看看现在的大贪官们,贪足了,捞够了,把中国的大量货币带到国外,肥水流了外人田。再这样下去中国真的像清政府当年一样,白银大量外流,国库空虚,个个贪官富可敌国,那就晚了。现在新一届领导人的反腐举措真的大快人心,但也让人堪忧,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刀阔斧?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专题片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观后感

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观后感3篇

观看王尔烈家训有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