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600]
看到这个书名,或许很多人会觉得我母爱泛滥吧!其实,我们为什么不能换种角度去看这本书呢?从孩子的角度去阅读这本书,或许我们会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当我们放学了,很久很久后没见人,是父母的内心最着急;当我们犯错了,是父母内心最挣扎是惩罚还是原谅;当我们误解父母,是父母最难过。
这本书中龙应台用最朴实,简洁的文字把华安、华飞的生活趣事、有教育意义的事写出来,这些童年的事与我们好像丝丝相连,仿佛我们也经历过,而我们经历时少的是父母的旁白,在这书中,龙应台把我们缺少的旁白补上了,我们或许能从旁白中懂得父母内心的想法吧!
“母亲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这句话是华安写给妈妈龙应台的信中的一句话,没错,在孩子面前,父母是榜样,他们在孩子面前必须表现最好的一面,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孩子的模仿对象。
可是如果我们从父母的角度想想,因为我们,父母有很多事情都放弃,他们也想一觉睡到自然醒,他们也想疯狂的玩,他们也有很多大抱负,可是因为我们,他们选择了退步,选择以后在实现,而是把我们放在了生活的中心,一切都会考虑我们的感受在先。其实想想,我们真的欠父母太多了……
“我的母亲也曾经坐在草地上远远地看着我爬行?现在,母亲的手背上布满了老人斑,那只曾经牵过我、抚过我头的手。生命的来处与去处,我突然明白了,不透过书本和思考,透过那正在爬行的孩子。”
或许现在再多的道理,再多的理论,再多的劝解,我们都还不能完全明白父母的辛苦,而当我们为人父为人母时,不用一言一语我们就会完完全全理解。
篇二:《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600]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这是我从这位耐心、内心充满这爱的母亲笔下看到的一段文字,透过这段话,我看到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小家庭。看到了一个快乐的、可爱的健康成长着的孩子。冬日暖阳,这是一本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能写出这样温暖的文字。
在龙应台的眼中,慢与爱是教育孩子唯一主题,从孩子出生开始,龙应台的生活就算围绕孩子而旋转,洗澡、喂饭、认识这个世界。在安安八个月的时候,不会说话的安安总是努力地咿咿呀呀与妈妈进行交流,那语言只有用心的人才能懂得;在每一次去幼儿园的路上,总会出现很忙碌的两个人,妈妈担任起导游的角色,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对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就指出来,提醒妈妈。
妈妈每晚都会给安安读故事,但从来不读暴力血腥的故事,因为妈妈认为“在他往后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必要从两岁开始就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人的快乐童年是何其短暂,何其珍贵”。
《孩子,你慢慢来》记录下了一个母亲所经历的每一丝喜悦和惆怅,现在很多父母亲总是会问自己“我们到底要如何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永远上不完的补习班,写不完的试卷,但是,其实这些都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请多点耐心,多给点时间,像龙应台一样,愿从容的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静静地成长;亲爱的爸爸妈妈,请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看看世界吧,你们也都是从孩子长大的,当年也是否想过,要是我是爸爸妈妈,我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把成年人那一套自以为是丢地远远的吧,用心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一起长大吧,再一次感受童年的快乐与纯真。
篇三:《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600]
龙应台的书一直是我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没有……可能是因为她的笔法,也可能是她的书真的很吸引人,或者很难说……
孩子,你慢慢来,是朋友推荐的,在此之前,我好想压根就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一样,周四在当当下订单,周五收到书,或许是因为“乐学会”,所以我花了3小时不到,就把这本书看完,当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散文或记事文?
可是,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书中那一幕幕的场景即刻呈现在我眼前,八个月大的华安,和父母一起旅游,爸爸第一次教华安用英语说bird,华安第一次认识各种各样的车车,华安第一次认识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种仿佛似跟你说话的语气,和一个个小故事,描述了一个叫华安的中外混血儿的成长记。
书,其实很薄,内容很简单,可是,当看到如此简单的文字,在我面前流淌时,我却感觉到了满满的爱,一种无处不在的淡,却又异常香厚的母爱。时间没有让这爱停留,反而使她越来越浓厚。
我想凡是有孩子的妈妈或者爸爸,都会感叹一个小生命的成长,从像热水瓶大小的它,慢慢的长大,高大到可以为他的父母遮阳挡雨;从第一次会爬会走,到最后稳健的搀扶着他年迈的父母走路;从第一次开口叫妈妈,到后来站在台上流利的用各国语言演讲;从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饭,到最后,站在妈妈曾经最爱的厨房里做饭……曾经的第一次,到后来的无数次,曾经的手把手,到后来他带着曾经那个年轻的你,走过一段又一段属于他的人生……
是的,孩子,的确需要慢慢来,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为那个我们所想的他,或者他希望的人生。看着他第一次慢慢的系鞋带,小小的手指慢慢的穿过那两根比他的小手粗不了多少的带子,看着他那个小小的慢慢的动作,还真担心他会做不好,但是心理的那种成就感,可能要远远的超于他本人……
孩子,需要我们用一种慢慢的心去陪伴,陪伴他的成长,陪伴他所有的慢慢来……当时间一点点慢下来,我们静静的和孩子一起,用慢慢的等待,等他长大的那刻……
篇四:《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600]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这些年最流行的一句话,讲的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那怎么赢?才算是真正的赢在起点,又赢在终点呢?
一般孩子开始上学后,最大的改变之一,就是家庭作业,而这个作业的问题,在上海,或者国内其他发达城市,甚至是提前到了幼儿园的中班,大班。就我们这个年纪来看,孩子的作业可以用浮云来解释,可是,就孩子而言,作业简直就是恶魔,他们能花2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玩,却只能在写作业上坚持五分钟之久,五分钟后,无论作业有无完成,孩子肯定会做一些和作业无关的事,比如玩玩笔,折下飞机,看看窗外,发发呆,或者出来找找妈妈在干什么……
这种走神,对于孩子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不是吗?美国的孩子花1个多小时写作业,日本的孩子话3个多小时,中国的孩子呢?8个小时……即使我们有多大健忘症,忘记了很多童年往事,但是关于不愿意写作业这件事,或多或少多应该还有点印象的吧。自己当年有多么不愿意写作业,自己又是如何面对老师的质问的?
所以,孩子不一定非要赢在起点,或者以这种方式来赢,输一点点又如何呢?
早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因为政策,因为当时的大背景,父母总希望我们事事第一,或者至少比同伴们好,不论我们是不是做得到,那时,我们是父母的唯一,唯一的骄傲,唯一的谈资,唯一的希望……那么,才走过那段路的我们,是不是要看着孩子在走一遍自己都不愿意走的路呢?
其实,对于孩子而言,我们是父母,是权利和权威的象征,但是我们也和他们一样,都有第一次,第一次当父母,第一次直面孩子的教育问题,第一次看到他们得优,也第一次看到他们得不合格,我们需要的不是责怪,哪怕一个眼神都不要,这不是父母……
记得有一次,妈妈一定要安安把最后一行作业写好,因为安安已经很久没有拿到A了,可是安安不愿意,他哭着质问妈妈,为什么你总要我得到A?我也有权利得到C……
是的,我们都有这样的时刻,更何况孩子,最后妈妈让安安去玩了,安安在出门前,却又说了这样的话,其实,有时候,我也可以拿A的。看看,孩子们的心事明白的,他们是孩子,他们有玩心,但是他们一样知道他们有什么样的能力。
不用担心我们的下一代会输在起点,因为他们一定不会输在终点。
篇五:《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600]
“维克多是个早产儿,他说话晚,吐字也不清楚,六岁时就被诊断为认知能力低下……”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维克多的父母并没有放弃。相反,他们一直坚定地站在维克多身后。给他温暖给他鼓励。特别是维克多的父亲,他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在表达对儿子的信心。
第一次,在维克多刚出生不久,父亲就说:“没关系,虽然维克多的个子瘦小了一点,但他以后又不用像我一样干体力活儿。看他又细又长的手指,说不定将来他能成为钢琴家呢!”
第二次,爸爸带着维克多来到儿童咨询中心。咨询师要和爸爸单独沟通,小维克多就一个人在侯客室里玩起了魔方。因为爸爸说过“借用的物品在归还时要保持原来的样子才行”,他就转啊转,一定要把魔方复原。门开了,刚听完咨询师“宣判”的爸爸看到了大汗淋漓的维克多。咨询师并没有耐心等他把魔方复原,她只是把魔方从维克多手中抢走了。但爸爸却笑着对维克多说:“没关系,你什么都没做错。所以,什么也别担心。”
第三次,父亲从维克多的书包里翻出了被维克多的老师和同学嘲笑的“风”与“虫子”两幅画。爸爸在仔细审视了这两幅画后说:“维克多,你画得很好”,并把它们郑重其事地挂了起来。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
佐佐木正美在《关注孩子的目光》中将“管教”一词的含义总结为“重复地教+不急躁的等待”。而维克多的父母等待的时间之长恐怕是大多数家长都不能相比的。
可惜的是,学校里的老师并不是每个人都给了维克多关心和鼓励,有的老师甚至让维克多的内心受到了非常严重的伤害。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将同等的耐心给予每一个学生。成绩至上的原则面前,也许无数个像维克多这样的孩子就此被老师忽略了。这是学生的遗憾,也是老师的遗憾。
孩子在成长的路途中,也许偶尔会没有力气,也许偶尔会遇到阻碍。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是否能多给孩子些鼓励,不急不躁地说一句“孩子,你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