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读后感 > 正文

新三国观后感3篇(二)

时间:读后感 高考查询网
诸葛亮,虽名曰反对北伐,但却仍不失夺权之争,诸葛亮在形式大好、明知是司马懿反间计的时候,却也不得不回朝先解决报顾之忧,办了李严??而且只贬不杀,这样后方异常稳定,他才能专心伐魏。原著中最为祥和的蜀国,异如此错踪,可看出高希希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去营造局势。最后提吴,吴国最重要的便是吴主孙权与“大都督”们的暗斗。直到吕蒙死后,陆逊看出孙权之意而请辞,孙权方才言道,此前一直受大都督控制,此时才有了当主公的感觉。周瑜大概是权力用惯了,所以已经并不考虑孙权的想法了,而时常擅自用兵,此种行为,任何一个主公都会忌之,直到鲁肃方才好了许多,但吕蒙不顾主公之令,私自追杀关羽,孙权终于按捺不住,不息改变关公追魂的原文而暗杀了吕蒙。在刘备伐吴举国震惊时,他才不得不再启用陆逊,此后因为故事少了,也才没再表现出更多问题。以上便是三国各自的复杂形式,这里大都是高希希的大作,而非原著的思想,但有此一变,也算是呈现了一种新的精彩,应当算是一种成功的改编,值得夸奖一下。

  刘关张的形象

虽然无法改编原著的思想、刻意把曹操表现成完美形象,但在故事中曹操一直很洒脱、壑智,不失为一个英雄形象。而反观刘关张??不少观众留言说,看过此剧,刘关张的形象在心目中一落千丈!其实并不是他们到现在才了解此三人的真实,而是受此剧之影响也!刘备始终很“蔫”,没什么气质,角色又没表现出更多的亮点,而直到称帝后,他开始从正面变成了反面形象??主要是表现为与诸葛亮的不和。他屡屡算计诸葛亮,而诸葛感念三顾大恩,肯定不会与之作对,只能默默承受,否则哪有刘备后来的嚣张与再后来的惨败?刘备成了一个暴戾之君,并且一意孤行,终招恶果。这版中他并没哭几次,但却有着这样的一段并不乐观的结局??虽然与原著同为郁郁而终,却少了原文中那种令人感念其为弟报仇的决心与意志而深受感动的情况,只是感觉是一个没头脑的人物,于是刘备无法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刘备的“善”也在新剧中有一定的诠释,最明显之处便在于夺蜀之时。他明确地表示是怕自己夺了蜀后,堵不了天下人之口,于是错失许多良机。其实他的这种犹豫也矛盾,在现代人身上也有,有时为了口碑而优柔寡断,于是错失良机。在那个年代若何不得而知,但至今在今天的商场上,若似他一般,肯定不行,在今天的时代得胆大心细,敢于作为,才会有所斩获。无论是历史还是今天,虽然我们总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观成败为定论的,所以只有成功了,才是正道。再如伐吴时,表面上是为关张报仇,然而到底是何居心,剧中也有了一定的交待,那便是欲夺吴地,后攻天下。刘备从原著中的至少表面上的完全纯善,变成了很明显外露出来的“心机”,也算是高希希版的一种特有的气质了。而再看关张,更是颠覆了他们在我们心中的美好印象。+关羽的戏有许多,每一幕都是异常显赫,然而在此剧中,不知为何,无论是斩颜良诛文丑,还是过五关斩六将,都没感觉他有多英雄,包括后来的在鲁肃帮助下的单刀赴会以及后来的水淹七军也感觉并没出什么彩,反倒是他在剧中与张飞并无二致的屡屡犯诸葛的形象在大家心中更是根深蒂固。而张飞更不必说,整个一个梁山李逵的形象,完全无法给人“有勇有谋”的感觉。于是此剧他们二人的逝去并没给人太多的留恋感觉,反倒是感觉算是一种理所当然了。如此颠覆此三人形象,是高希希有意为之么?不解!只有问其本人了。

  庞统与姜维

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诸葛亮自不必说,庞统第一次出现,应当是赤壁之战前的献连环计上。但此剧却略过了这一段,而成了于禁提出连环战船。可是此剧却出现了一个乌龙,在诸葛亮吊孝后,庞统终于出来了,而他刚刚出来便提赤壁之战的连环计是他献的??高希希有意为之还是忘了此前没设此戏了?庞统表现的是一种玩世不恭的形象,与司马懿有一定相似,所以才有人期待他们二人能够对决??当然那是不可能的。当他当耒阳县令之时,一月公务半日完成,原著表现得很模糊,老版用的是审案,而此版用的是对各种统计的核算,这个当然是仁者见仁了,谈不上哪个更准确。庞统自跟了刘备后,并没有大的建树,为贪功面陨命落凤坡。但在此版中,他的去世是有意为之,是为了给刘备一个伐蜀的理由。这么一设计,庞统的形象高大了许多,也令人肃然起敬,唯一的问题便是改了原著,当然这一改还是能够令人接受、甚至为一些人所喜的。与此类似的便是黄忠,他老人家七旬高龄了,因为刘备一句“老朽已无用、英雄出少年”而心中不忿,私自出兵,从而中了埋伏而死,而此剧中却改为他以自己为饵,同样提升了形象。对此二人之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成功的,让英雄人物更加英雄了。其中尤其是黄忠,本来他有几次大胜的戏都没给演,最终留下这样的一个形象也无可厚非了。但与此二人的改编令人还算满意所不同的是,姜维的戏就令人颇为不满了。如果姜维出现在三国前期,他也当不失为与五虎上将类似的人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一出现,就令诸葛亮吃了亏??三国演义中只有两个人让诸葛亮吃过亏,一个是司马懿,另一个便是姜维了。文的不行来武的,又派赵云出马,然而也只打了个平手。于是才有了对他的一种略显夸张的评论:文可及诸葛,武可及子龙。虽然夸张,但文武水平都能达到此种程度中,纵观整部《三国演义》,恐怕也唯此一人而已。诸葛亮见之便爱其不已,便设计困死姜维,令其投降,从而收为弟子。在诸葛亮逝后,姜维禀承武候遗志,再度三伐中原,与魏国新秀邓艾、钟会屡战,虽不似武候能够屡胜,却也是胜多负少,若非刘禅之故,仅姜维便可攻取中原,完成诸葛亮未竟之业。惜哉!姜维之智继承武候只有大半,而其愚忠却完全继承了。于是北伐终以失败告终。即使在蜀汉几乎已经灭亡之际,他仍以计让邓艾钟会反目,但终于还是以失败告终,在计划进行中心脏病突发……姜维是传奇的,但可能就因为其传奇的一面,才让高希希还让他在新剧中露了脸。上面讲的,皆为原著中的姜维,而新剧中他的出现也只是魏臣向皇帝报告时提了一句天水姜维降蜀,而后文武皆未有所建功,武候死后他的北伐更成了子虚乌有……惜哉,此一人物未在新三国中重现,也算是一种无奈了。

  被赶下神坛、变成了忧郁王子的诸葛亮

说是被赶上神坛,其实也一样很神。在此剧中,他算无遗策,几乎无一不中。但他却缺少了老版中的那种气度,时常面带微笑,仿佛一切都已经在他的掌握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