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遇见
--读胡霞的散文集《位置》有感
我一直以为,最美的遇见便是在缤纷美好的季节里邂逅一段浪漫情缘,在饥饿难耐之际品尝一顿美味佳肴,而当我翻开胡霞的这本散文集《位置》时,我才知道,人生中还有一种最美的遇见,那就是当我们的身心陷入浑浊世界辨不清方向时遇见一本开启心智、润泽心灵的书籍。
尽管阅读一直是我喜欢挥霍时间的方式,但近年来,海量便捷的网络和手机阅读,已让双眼布满了污垢和尘埃。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静下心来捧读一本完整的书,而且是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完它。是什么魔力,让我遇见它就手不释卷,非得合上最后一页才肯罢休?是什么故事,让已经变得麻木不仁的心灵又慢慢激动颤栗起来?
有人说,一本书,只需翻看开头五百字,便可以决定这是不是你想要的书。是的,翻开《位置》这本书时,千字的简短序言便让我的目光深情驻留,这是我喜欢的叙述方式,也是我喜欢的内容。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真情的自然流露,找到了心灵的共鸣感受,找到了人生的深邃思考,也找到了人性的真挚关怀。
其实很早便知晓胡霞的散文写得极好,其散文《邂逅母爱》曾荣获过全国一等奖。很多年前,我也在一位领导的办公室里看到过她与丈夫合集出版的《沙画留声》,但因为与那领导不熟,便没好意思开口借看这本书。后来,我调到了文联,因工作之便,见到了胡霞本人,也有了一些接触,但这种接触还只是工作层面上的,只是凭感觉认定她是一位对生活热忱,对工作认真的女子,有着阅看世事的豁达包容,笑对功名利禄的风轻云淡。然而真正意义上认识她,还是通过这本书--《位置》。翻开第一页,我觉得自己就像踏上了一条抵达她心灵深处的连心桥,在曲径通幽的行走中,我看到了人性中最为善良纯真的一面,看到了一颗挚诚悲悯的赤子之心,同时也看到了作者内心深处那一片柔情诗意的天空。胡霞无疑是非常有担当精神并十分注重人文关怀的作家,在她的心中,始终饱含着一份深深的忧思和责任感,她没有像绝大多数的写作者只是停留于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意境的营造中,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底层民众,投向了那些被命运击打得七零八散的卑微者。她呐喊出了藏匿于角落里的疼痛,反复吟唱着人性的善良和温暖。正如她在序言中所言:“尽量把生活的点滴打磨成闪亮的珍珠,把平凡的事物演绎至艺术的层面,把卑微者的心灵放大至宇宙,唯有这样,作品才有生命力,才有审美价值,才能感人至深。”“艺术不仅要有美感,赏心悦目,而且还要有感人的,能触动人们内心的真善美的,能激发人们向上、向高、向德,能给人以精神动力,满足人的灵魂食粮,唤醒善的本意。”胡霞不仅做到了这点,而且做得是那么绝妙,她用自己的写作姿态告诉了我们,有一种写作无关风月与功名,只是在尘世间洒下一片甘甜的雨露,投射一束温暖的阳光!
遇见一本书,也是一种缘分。我不敢说这种缘分会在每个人心底扎根,但这本书以其自然流畅的讲述形式和深厚丰富的接地气内涵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心生敬意!
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与人同行”。同行中的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被生活丢弃在发霉角落里的人,但作者总是用心地将他们从阴暗处一一挪移到人们眼前,用其细腻深情的笔墨裸露出这些卑微者的伤痕和疾苦,唤醒公众的良知和责任感。第二部分“云游心踪”。这是作者在行走中绘下的风景,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不仅能够开阔眼界,身临其境地去领略异国他乡的风情,迷醉于那山山水水的秀丽景观中,更重要的是唤起我们对自己人生和当下生活的多维思考。第三部分“心灵碎片”。看似作者生活中的剪影碎片,其实讲述的都是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哲学。我们在窥探作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同时,不知不觉就会陷入对自我生命的拷问和反思当中。
清泉润心田的叙述
如果说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一组数字后面的0,那么可读性则是一组数字前面的1。没有可读性,后面的所谓思想性和艺术性也终究为零。
《位置》这本书,首先吸引人的是它的可读性,你会深深地被书中的这些底层人物命运所打动,这些都是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在作者出神入化的笔下,他们都是那么鲜活、生动。如第一篇文章《位置》中的李医生。李医生是位盲人,但残酷的生活并没有压垮他,他用自己残缺不全的身体钻研了按摩技术,开了一家盲人按摩院,作者也是因一次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认识了李医生,让作者好奇的是,在这个条件简陋,狭小的按摩院里,生意却那么红火。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作者发现李医生不仅拥有高超的精湛技艺,而且还拥有一颗非常高贵的灵魂,正是凭借着为别人就是为自己的理念而让其人性的光芒灼灼生辉。文中所叙,“李医生应该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他却凭着自己的双手一直在帮助别人,非常了不起。”、“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能够弥补任何肢体上的残缺,从而在世上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如作者后记中所言,“人的一生站在什么样的空间,有什么样的影响力,给社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是由自身决定的。”故而,作者将《位置》这篇文章置于文集首位,并作为文集书名,这也是作者对自己写作姿态的一个宣誓。
文集中《深夜我凝视着这个家》、《移向他乡》、《乡医院》等文章,讲述的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寻常事情,具有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但因为作者善于捕捉感动点,有着洞察人性的入微能力,所以能将最为打动人心的生活画面和情景原汁原味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为文中的人物命运所牵动。
当然,可读性不仅在于内容上的可读,还在于叙述上的可读。同一件事情,在甲讲来乏味可陈,但乙道来却能意趣盎然,这就是叙述的魅力。胡霞说事,就像涓涓细流,无声无息就流淌进你的心里,非常自然流畅,毫无半点作态和虚假,也不会刻意用一些太过华丽晦涩的词句去搭建让读者高不可攀的云梯。如《当回红娘》开篇写道,“朋友A来电,要我帮她侄女介绍男朋友,放下电话,坐着有点发呆。介绍谁呢?”,一句犯难发愁的话,就让我们好奇起后面的故事。《钟点工》开篇第一句,“说实在的,第一次见到她我是不太满意的,满脸皱纹,像烫不平的衣服,找不到哪怕是半点平整的地方。”这种潜藏伏笔的叙述,让我们知道作者后面肯定发生了惊人的思想转变,但这种转变又是如何发生的呢,这让我们很想探知下去。作者就是用这些看起来非常平常朴素的语言,抛出了让读者继续探询下去的悬念,让我们不得不跟随她的讲述,进入到一个又一个或美好或心酸的世界里。
对于朴实、优美、哲理词句的运用,作者可谓炉火纯青、挥洒自如。如写卑微者的生活场景,几乎全是朴实无华的词句,在《生活使他挺起了胸膛》这篇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我问他拿到残疾证后是否享受了各种待遇?他说我没去享受,我问为什么?他说我们现在还过得去,就不想给政府添麻烦,等老了不能动了,再去享受。听了他的回答,我愕然。面对他,我似乎矮了许多。”作者就是用这种直抵人心的叙述,让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得到净化和洗礼。而写出行游记时,如《井冈绿韵》《烟雨三月走畲乡》《绿色家园》则多为运用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排比,将井冈山,潭头乡,水浆森林公园的景致描绘得如梦如幻,如入蓬莱仙境,让你一步步酣醉在作者的描述中。随处能够摘取的哲理智慧性语言则更是让文章增色添彩,让读者灵台透亮,如“一个人身上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一点,上帝造人就是这样刚刚好。如一架机器齿轮与齿轮间咬合无缝,才能运转自如。”、“一个人能时时做点美好的事是幸运的,能做成美好的事是很幸福的。”、“人的存在不外乎是灵与肉的结合,灵魂的纯净更能吸引人们去接近,高尚的灵魂比一切鲜活的肉体活得更长。”、“一粒种子是落入肥沃之土还是贫瘠之地,结果完全不一样。”、“不在乎生的过程,必然选择死的永恒。”
为生命立命的情怀
著名作家陈忠实说:“作家的使命,就是用笔勾勒出民族的灵魂。”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胡霞就是这样一位用笔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的作家,她关注民间疾苦,同情百姓遭遇,在她的写作理念里,永远将悲悯、关怀、大爱摆在首位,她的写作都是真实的,而非虚构的。如《茶杯人生》这篇文章,描写的主人公--他,就是胡霞在上下班途中经常遇见的一位靠卖廉价茶杯维持生计的中年男子。一次,胡霞再次途径这条道路时,看见这位男子装着茶杯的三轮车被一伙城管人员抬走,这位男子乞求、哀怜、含泪的眼神,让胡霞感觉到城管人员抬走的不仅仅是一辆三轮车,抬走的还有这位男子的灵魂。对于这样一幕生活场景,也许很多人会司空见惯,不以为然,最多也只是一声叹息或心生同情,但胡霞却像被针刺了似的,为这位毫不相干的男子疼痛了一番。此后,她就坐不住了,天天为这个事情纠结着,直到看见男子推着三轮车和他的茶杯再次出现在闹市中才又高兴了起来。她高兴的最好表达方式便是立即奔去那儿买两只家里并不需要的茶杯。借着购买茶杯之际,胡霞了解到这名生意惨淡的男子被罚了20元钱后更感不安了。之后,胡霞一次又一次地从这位男子处购买家里并不需要的茶杯,以致被全家人责问,才意识到自己确实是得了病,她的病是心病--老是担忧着这位患有胃病卖茶杯男子的命运,直到自己帮助他找到了仓管员一职后,她的心病才算医好。胡霞描写的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就是这些小之又小的事情,让我们心生惭愧。因为在太多时候,我们绝大多数人对这样的场景和现象都是持观望和麻木的心态,我们能够尽一切所能去帮助身边的亲人朋友,却往往看不见路人的伤痛。而胡霞不仅见到了,且装进了自己心里,尽自己所能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并将他们的故事倾注于笔端,借以唤起更多人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关怀。
《茫然中寻找出口》这篇文章中的她,没有工作,不负生活的重压,在不到六十岁的年纪就显得苍老无比。丈夫去世,断了300元的退休费,摆地摊的大儿子因为与敲诈他的社会上的“棍子”动了刀子而进了班房,大媳妇一声不吭走了,丢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二儿子开摩的,每天赚着极低的收入,有时运气不好时,还被交警罚去一年半载的收入。老大不小的单身老三因在家没地住,出去打工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就是这样一户人家想去申请低保,但找领导签字的过程却是千难万难,费时近两个月。在当她满怀希望以为可以评为低保时,却不想因为家里还摆放着好多年没用过的旧彩电和旧冰箱而被取消了资格。胡霞描写这类人物生活场景时,都非常用心,也非常细腻,她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独具匠心的雕刻家,一刀一刀小心地把底层人物的悲苦立体形象地刻出来,从而唤醒我们每个人的良知和责任感。作者一年后见到这位妇人的情形是,“她的头发全白了,还不到六十岁,身上穿了一件白色或者说是米黄色,反正已不是本色的上衣,脸上又黑又瘦,双手布满了老年斑。”一段文字就将这位妇人被命运击垮的境遇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如妇人没有评到低保时未曾开口就涮涮地掉眼泪,转身出门时差点摔倒在结冰的积水里,带着两个年幼小孩却不舍得打车等情景,都描写得非常细致、心酸和感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深深地揪紧我们的心,并提醒我们思考起一个问题:(www.gkcyc.com)是这位妇人的命运太不济,还是我们的心平时太过坚硬?记得看过一篇报道,讲述的是这样一件故事:1935年,纽约市长拉古迪亚旁听一桩庭审:一位老妇为孙子偷面包被罚10美元,审判结束后,市长脱下帽子放进10美元,说:"现在请每个人交50美分罚金,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所有人默默捐出50美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不厌其烦地描写了帮助这位妇人找领导签字时历经的曲折环节和过程,不仅替底层民众道出了办事的艰辛和不易,更重要的是对如何提高我们的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思考。
意境深远的思想
活着的意义究意何在?这个回答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非三言两语即能详尽,这也是作者在不少文章中一再探索的一个话题。每个人都在找寻自己活着的意义,但受不同文化背景和地方民情影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追寻。正如《归宿》一文中的父亲追寻村庄前人的步伐,姐姐又追寻父亲的步伐,活着的意义就是为未来归宿而努力。三十岁时用一头猪换回两根柏木,五十岁省吃俭用打好寿材,又十年用全部积蓄做好生坟,再过十年花半年生活费买好寿衣,再五年写好遗嘱留下3000元办丧事。如此一生的打拼似乎只为了那一天能够走得风光,走得体面。这种归宿人生不是父亲一个人的人生,也是一代人的人生。接受了现代教育的我们,似乎已经冲出了这种思想束缚,有了更为鲜明的人生追求和想法。可如今,我们很多人又不知不觉陷入了为房子,为职位而永不停息打拼的人生,有了一套房便想要两套,有了两套便想要三套,有了三套想四套、五套;提了副科想正科,提了正科想副处,提了副处想正处……如此周而复始被欲望牵制着,谁又敢说不是归宿人生的变异呢。
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作者在《问自己》、《独一无二的我》等文章中,多处道出了人生的诸多矛盾与遗憾。作者反复以自问形式阐述人类自身,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矛盾与遗憾。“为什么灵与肉要分道而行?为什么有了经验,却没有精力?”、“为什么人的一生要在犯错中长大?在后悔中前行?”、“为什么知道得越多才知知道得越少”……为什么我们在追赶着现代文明时,却又怀想古朴的乡村?为什么我们逼迫自己快速成熟之际,却又念叨着逝去的青春? 为什么我们总会遗憾陪伴父母时间太少,却又以工作繁忙为由常不回家?人活着,总有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遗憾,书中已经告诉了我们:不必惧怕,矛盾与遗憾本就是我们生命中绕不过的一个重要议题。
走进他人,是为了比照自己。作者在《佛法自渡》、《建在法律地基上的国度》、《海上十字路口》等多篇游记中,不仅详尽记录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而且客观陈述了这个国家的社会状况与历史文化背景,从而让我们可以较全面地去了解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当然,我们在骄傲或羞愧地感受这种地域风情差别时,也可以较好地观照我们自身当下的生活,从而对如何改进我们的一些制度和规则提出更为长远的思考。认识一个国家,需以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认识我们自身又何尝不需要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呢?一个人要真正认识自己,除了朝着内心深处走,还要朝着他处看。如今,全国上下都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进行深入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何尝不是通过朝内走,朝外看来了解自己,检查自己,改进自己,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呢!
一个人对自我生命的定义,除了会受基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会受其所接受的教育和环境所影响。所以说,教育很重要,书本传递的观念和知识也很重要。一本具有启迪思想智慧,传递温情关怀,引领人性向真、向善、向美文集的面世,就是作者对自我生命诠释的最好意义,它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在照耀着他人!
极为赞赏后记中所言,“书出来就是意义,就如人活着本身就是意义一样。我认为出书是对自己负责,对生活负责,对创作负责。”
最后,以《位置》中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医生的要义是给患者以身心健康,生命的要义是给人以爱的帮助,这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放置一边!
--读胡霞的散文集《位置》有感
我一直以为,最美的遇见便是在缤纷美好的季节里邂逅一段浪漫情缘,在饥饿难耐之际品尝一顿美味佳肴,而当我翻开胡霞的这本散文集《位置》时,我才知道,人生中还有一种最美的遇见,那就是当我们的身心陷入浑浊世界辨不清方向时遇见一本开启心智、润泽心灵的书籍。
尽管阅读一直是我喜欢挥霍时间的方式,但近年来,海量便捷的网络和手机阅读,已让双眼布满了污垢和尘埃。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静下心来捧读一本完整的书,而且是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完它。是什么魔力,让我遇见它就手不释卷,非得合上最后一页才肯罢休?是什么故事,让已经变得麻木不仁的心灵又慢慢激动颤栗起来?
有人说,一本书,只需翻看开头五百字,便可以决定这是不是你想要的书。是的,翻开《位置》这本书时,千字的简短序言便让我的目光深情驻留,这是我喜欢的叙述方式,也是我喜欢的内容。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真情的自然流露,找到了心灵的共鸣感受,找到了人生的深邃思考,也找到了人性的真挚关怀。
其实很早便知晓胡霞的散文写得极好,其散文《邂逅母爱》曾荣获过全国一等奖。很多年前,我也在一位领导的办公室里看到过她与丈夫合集出版的《沙画留声》,但因为与那领导不熟,便没好意思开口借看这本书。后来,我调到了文联,因工作之便,见到了胡霞本人,也有了一些接触,但这种接触还只是工作层面上的,只是凭感觉认定她是一位对生活热忱,对工作认真的女子,有着阅看世事的豁达包容,笑对功名利禄的风轻云淡。然而真正意义上认识她,还是通过这本书--《位置》。翻开第一页,我觉得自己就像踏上了一条抵达她心灵深处的连心桥,在曲径通幽的行走中,我看到了人性中最为善良纯真的一面,看到了一颗挚诚悲悯的赤子之心,同时也看到了作者内心深处那一片柔情诗意的天空。胡霞无疑是非常有担当精神并十分注重人文关怀的作家,在她的心中,始终饱含着一份深深的忧思和责任感,她没有像绝大多数的写作者只是停留于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意境的营造中,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底层民众,投向了那些被命运击打得七零八散的卑微者。她呐喊出了藏匿于角落里的疼痛,反复吟唱着人性的善良和温暖。正如她在序言中所言:“尽量把生活的点滴打磨成闪亮的珍珠,把平凡的事物演绎至艺术的层面,把卑微者的心灵放大至宇宙,唯有这样,作品才有生命力,才有审美价值,才能感人至深。”“艺术不仅要有美感,赏心悦目,而且还要有感人的,能触动人们内心的真善美的,能激发人们向上、向高、向德,能给人以精神动力,满足人的灵魂食粮,唤醒善的本意。”胡霞不仅做到了这点,而且做得是那么绝妙,她用自己的写作姿态告诉了我们,有一种写作无关风月与功名,只是在尘世间洒下一片甘甜的雨露,投射一束温暖的阳光!
遇见一本书,也是一种缘分。我不敢说这种缘分会在每个人心底扎根,但这本书以其自然流畅的讲述形式和深厚丰富的接地气内涵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心生敬意!
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与人同行”。同行中的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被生活丢弃在发霉角落里的人,但作者总是用心地将他们从阴暗处一一挪移到人们眼前,用其细腻深情的笔墨裸露出这些卑微者的伤痕和疾苦,唤醒公众的良知和责任感。第二部分“云游心踪”。这是作者在行走中绘下的风景,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不仅能够开阔眼界,身临其境地去领略异国他乡的风情,迷醉于那山山水水的秀丽景观中,更重要的是唤起我们对自己人生和当下生活的多维思考。第三部分“心灵碎片”。看似作者生活中的剪影碎片,其实讲述的都是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哲学。我们在窥探作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同时,不知不觉就会陷入对自我生命的拷问和反思当中。
清泉润心田的叙述
如果说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一组数字后面的0,那么可读性则是一组数字前面的1。没有可读性,后面的所谓思想性和艺术性也终究为零。
《位置》这本书,首先吸引人的是它的可读性,你会深深地被书中的这些底层人物命运所打动,这些都是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在作者出神入化的笔下,他们都是那么鲜活、生动。如第一篇文章《位置》中的李医生。李医生是位盲人,但残酷的生活并没有压垮他,他用自己残缺不全的身体钻研了按摩技术,开了一家盲人按摩院,作者也是因一次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认识了李医生,让作者好奇的是,在这个条件简陋,狭小的按摩院里,生意却那么红火。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作者发现李医生不仅拥有高超的精湛技艺,而且还拥有一颗非常高贵的灵魂,正是凭借着为别人就是为自己的理念而让其人性的光芒灼灼生辉。文中所叙,“李医生应该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他却凭着自己的双手一直在帮助别人,非常了不起。”、“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能够弥补任何肢体上的残缺,从而在世上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如作者后记中所言,“人的一生站在什么样的空间,有什么样的影响力,给社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是由自身决定的。”故而,作者将《位置》这篇文章置于文集首位,并作为文集书名,这也是作者对自己写作姿态的一个宣誓。
文集中《深夜我凝视着这个家》、《移向他乡》、《乡医院》等文章,讲述的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寻常事情,具有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但因为作者善于捕捉感动点,有着洞察人性的入微能力,所以能将最为打动人心的生活画面和情景原汁原味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为文中的人物命运所牵动。
当然,可读性不仅在于内容上的可读,还在于叙述上的可读。同一件事情,在甲讲来乏味可陈,但乙道来却能意趣盎然,这就是叙述的魅力。胡霞说事,就像涓涓细流,无声无息就流淌进你的心里,非常自然流畅,毫无半点作态和虚假,也不会刻意用一些太过华丽晦涩的词句去搭建让读者高不可攀的云梯。如《当回红娘》开篇写道,“朋友A来电,要我帮她侄女介绍男朋友,放下电话,坐着有点发呆。介绍谁呢?”,一句犯难发愁的话,就让我们好奇起后面的故事。《钟点工》开篇第一句,“说实在的,第一次见到她我是不太满意的,满脸皱纹,像烫不平的衣服,找不到哪怕是半点平整的地方。”这种潜藏伏笔的叙述,让我们知道作者后面肯定发生了惊人的思想转变,但这种转变又是如何发生的呢,这让我们很想探知下去。作者就是用这些看起来非常平常朴素的语言,抛出了让读者继续探询下去的悬念,让我们不得不跟随她的讲述,进入到一个又一个或美好或心酸的世界里。
对于朴实、优美、哲理词句的运用,作者可谓炉火纯青、挥洒自如。如写卑微者的生活场景,几乎全是朴实无华的词句,在《生活使他挺起了胸膛》这篇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我问他拿到残疾证后是否享受了各种待遇?他说我没去享受,我问为什么?他说我们现在还过得去,就不想给政府添麻烦,等老了不能动了,再去享受。听了他的回答,我愕然。面对他,我似乎矮了许多。”作者就是用这种直抵人心的叙述,让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得到净化和洗礼。而写出行游记时,如《井冈绿韵》《烟雨三月走畲乡》《绿色家园》则多为运用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排比,将井冈山,潭头乡,水浆森林公园的景致描绘得如梦如幻,如入蓬莱仙境,让你一步步酣醉在作者的描述中。随处能够摘取的哲理智慧性语言则更是让文章增色添彩,让读者灵台透亮,如“一个人身上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一点,上帝造人就是这样刚刚好。如一架机器齿轮与齿轮间咬合无缝,才能运转自如。”、“一个人能时时做点美好的事是幸运的,能做成美好的事是很幸福的。”、“人的存在不外乎是灵与肉的结合,灵魂的纯净更能吸引人们去接近,高尚的灵魂比一切鲜活的肉体活得更长。”、“一粒种子是落入肥沃之土还是贫瘠之地,结果完全不一样。”、“不在乎生的过程,必然选择死的永恒。”
为生命立命的情怀
著名作家陈忠实说:“作家的使命,就是用笔勾勒出民族的灵魂。”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胡霞就是这样一位用笔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的作家,她关注民间疾苦,同情百姓遭遇,在她的写作理念里,永远将悲悯、关怀、大爱摆在首位,她的写作都是真实的,而非虚构的。如《茶杯人生》这篇文章,描写的主人公--他,就是胡霞在上下班途中经常遇见的一位靠卖廉价茶杯维持生计的中年男子。一次,胡霞再次途径这条道路时,看见这位男子装着茶杯的三轮车被一伙城管人员抬走,这位男子乞求、哀怜、含泪的眼神,让胡霞感觉到城管人员抬走的不仅仅是一辆三轮车,抬走的还有这位男子的灵魂。对于这样一幕生活场景,也许很多人会司空见惯,不以为然,最多也只是一声叹息或心生同情,但胡霞却像被针刺了似的,为这位毫不相干的男子疼痛了一番。此后,她就坐不住了,天天为这个事情纠结着,直到看见男子推着三轮车和他的茶杯再次出现在闹市中才又高兴了起来。她高兴的最好表达方式便是立即奔去那儿买两只家里并不需要的茶杯。借着购买茶杯之际,胡霞了解到这名生意惨淡的男子被罚了20元钱后更感不安了。之后,胡霞一次又一次地从这位男子处购买家里并不需要的茶杯,以致被全家人责问,才意识到自己确实是得了病,她的病是心病--老是担忧着这位患有胃病卖茶杯男子的命运,直到自己帮助他找到了仓管员一职后,她的心病才算医好。胡霞描写的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就是这些小之又小的事情,让我们心生惭愧。因为在太多时候,我们绝大多数人对这样的场景和现象都是持观望和麻木的心态,我们能够尽一切所能去帮助身边的亲人朋友,却往往看不见路人的伤痛。而胡霞不仅见到了,且装进了自己心里,尽自己所能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并将他们的故事倾注于笔端,借以唤起更多人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关怀。
《茫然中寻找出口》这篇文章中的她,没有工作,不负生活的重压,在不到六十岁的年纪就显得苍老无比。丈夫去世,断了300元的退休费,摆地摊的大儿子因为与敲诈他的社会上的“棍子”动了刀子而进了班房,大媳妇一声不吭走了,丢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二儿子开摩的,每天赚着极低的收入,有时运气不好时,还被交警罚去一年半载的收入。老大不小的单身老三因在家没地住,出去打工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就是这样一户人家想去申请低保,但找领导签字的过程却是千难万难,费时近两个月。在当她满怀希望以为可以评为低保时,却不想因为家里还摆放着好多年没用过的旧彩电和旧冰箱而被取消了资格。胡霞描写这类人物生活场景时,都非常用心,也非常细腻,她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独具匠心的雕刻家,一刀一刀小心地把底层人物的悲苦立体形象地刻出来,从而唤醒我们每个人的良知和责任感。作者一年后见到这位妇人的情形是,“她的头发全白了,还不到六十岁,身上穿了一件白色或者说是米黄色,反正已不是本色的上衣,脸上又黑又瘦,双手布满了老年斑。”一段文字就将这位妇人被命运击垮的境遇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如妇人没有评到低保时未曾开口就涮涮地掉眼泪,转身出门时差点摔倒在结冰的积水里,带着两个年幼小孩却不舍得打车等情景,都描写得非常细致、心酸和感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深深地揪紧我们的心,并提醒我们思考起一个问题:(www.gkcyc.com)是这位妇人的命运太不济,还是我们的心平时太过坚硬?记得看过一篇报道,讲述的是这样一件故事:1935年,纽约市长拉古迪亚旁听一桩庭审:一位老妇为孙子偷面包被罚10美元,审判结束后,市长脱下帽子放进10美元,说:"现在请每个人交50美分罚金,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所有人默默捐出50美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不厌其烦地描写了帮助这位妇人找领导签字时历经的曲折环节和过程,不仅替底层民众道出了办事的艰辛和不易,更重要的是对如何提高我们的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思考。
意境深远的思想
活着的意义究意何在?这个回答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非三言两语即能详尽,这也是作者在不少文章中一再探索的一个话题。每个人都在找寻自己活着的意义,但受不同文化背景和地方民情影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追寻。正如《归宿》一文中的父亲追寻村庄前人的步伐,姐姐又追寻父亲的步伐,活着的意义就是为未来归宿而努力。三十岁时用一头猪换回两根柏木,五十岁省吃俭用打好寿材,又十年用全部积蓄做好生坟,再过十年花半年生活费买好寿衣,再五年写好遗嘱留下3000元办丧事。如此一生的打拼似乎只为了那一天能够走得风光,走得体面。这种归宿人生不是父亲一个人的人生,也是一代人的人生。接受了现代教育的我们,似乎已经冲出了这种思想束缚,有了更为鲜明的人生追求和想法。可如今,我们很多人又不知不觉陷入了为房子,为职位而永不停息打拼的人生,有了一套房便想要两套,有了两套便想要三套,有了三套想四套、五套;提了副科想正科,提了正科想副处,提了副处想正处……如此周而复始被欲望牵制着,谁又敢说不是归宿人生的变异呢。
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作者在《问自己》、《独一无二的我》等文章中,多处道出了人生的诸多矛盾与遗憾。作者反复以自问形式阐述人类自身,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矛盾与遗憾。“为什么灵与肉要分道而行?为什么有了经验,却没有精力?”、“为什么人的一生要在犯错中长大?在后悔中前行?”、“为什么知道得越多才知知道得越少”……为什么我们在追赶着现代文明时,却又怀想古朴的乡村?为什么我们逼迫自己快速成熟之际,却又念叨着逝去的青春? 为什么我们总会遗憾陪伴父母时间太少,却又以工作繁忙为由常不回家?人活着,总有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遗憾,书中已经告诉了我们:不必惧怕,矛盾与遗憾本就是我们生命中绕不过的一个重要议题。
走进他人,是为了比照自己。作者在《佛法自渡》、《建在法律地基上的国度》、《海上十字路口》等多篇游记中,不仅详尽记录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而且客观陈述了这个国家的社会状况与历史文化背景,从而让我们可以较全面地去了解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当然,我们在骄傲或羞愧地感受这种地域风情差别时,也可以较好地观照我们自身当下的生活,从而对如何改进我们的一些制度和规则提出更为长远的思考。认识一个国家,需以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认识我们自身又何尝不需要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呢?一个人要真正认识自己,除了朝着内心深处走,还要朝着他处看。如今,全国上下都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进行深入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何尝不是通过朝内走,朝外看来了解自己,检查自己,改进自己,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呢!
一个人对自我生命的定义,除了会受基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会受其所接受的教育和环境所影响。所以说,教育很重要,书本传递的观念和知识也很重要。一本具有启迪思想智慧,传递温情关怀,引领人性向真、向善、向美文集的面世,就是作者对自我生命诠释的最好意义,它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在照耀着他人!
极为赞赏后记中所言,“书出来就是意义,就如人活着本身就是意义一样。我认为出书是对自己负责,对生活负责,对创作负责。”
最后,以《位置》中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医生的要义是给患者以身心健康,生命的要义是给人以爱的帮助,这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放置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