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
这个春节长假天气太冷,一有空我就窝在床上,读完了《史蒂夫?乔布斯传》。
如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所言,这本传记充满了关于创新、个性、领导力和价值观的教益。记得乔布斯离世后的那段时间,中国国内很多媒体在讨论如何培养我们自己的乔布斯,我甚至看见过浙江某处关于批量培养乔布斯计划的报道,但读完本书后,我对此表示深度怀疑,因为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个性和创造,《史记》中随处可见的各种人性光辉的闪耀如今被到处弥漫的功利、短视和实用主义取代。如果乔布斯生在当今中国,他的个性或许早就被湮灭。
我相信乔布斯的个性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他的出身,他的生父是一个叙利亚人,在未婚生子并不能得到家人对结婚支持的情况下,乔布斯的亲生父母选择将其遗弃。从小学时的恶作剧,到后来遗弃自己的第一个亲生女儿,再到苹果非同凡响广告中的“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够真正改变世界”经典话语,无不体现出他性格中叛逆和反抗潮流的一面。当然,成长的因素也至关重要,在他不满20岁的时候就接触了迷幻药、东方精神和佛教禅思,从里德学院退学后,他甚至去印度的一个小山村待了7个月寻找精神的力量,后来回忆这段岁月,他认为禅修让他反思西方世界理性思维的局限,对内心宁静的修炼和直觉思维的发达可以让自己看见平时看不见的东西。
1976年,乔布斯和好友沃兹尼亚克在自家的车库生产了第一代苹果电脑,虽然沃兹尼亚克才是掌握关键技术的人,但乔布斯对商业的敏感导致了苹果公司的创建,在后来的几十年中,苹果改变了个人计算机、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和数字出版等多个产业。乔布斯在苹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1985年的公司内部斗争中,他被自己用那句着名的“你是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改变世界?”一语邀请来的CEO约翰?斯卡利踢出苹果公司的大门,但不屈的乔布斯又创造和收购了NEXT、皮克斯两家公司,后来,他通过出售NEXT回归苹果,通过皮克斯与迪斯尼合作,创造了玩具总动员等传世的动画电影。
书中描述了苹果与微软、IBM、ADOBE、华纳音乐、索尼、英特尔、谷歌等众多公司的是非恩怨,例如乔布斯指责微软盗窃了麦金塔电脑的图形用户界面研发了WINDOWS操作系统,指责谷歌的安卓系统抄袭了iphone的众多创新功能,苹果公司与其他公司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乔布斯的固执下,苹果坚持为客户提供集合硬件、软件和应用内容的端到端一体化的产品,这来自于乔布斯追求完美的个性。他要对用户的全部体验负责,所以无法忍受苹果的操作系统在别的公司生产的蹩脚硬件上应用,与之相反,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是开放的,被允许在不同的硬件上使用,乔布斯因此认为微软是一家毫无品位的公司。在比尔?盖茨看来,乔布斯不会编程,不懂技术,但在乔布斯看来,微软从来就没有创造过什么了不起的产品,比尔?盖茨只是一个商人,所以很适合搞他现在热衷的慈善事业。
乔布斯坚持的另一个哲学就是极简主义,所以他无比关注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细节,这种风格也延伸至了他极具个性色彩的苹果产品发布会。乔布斯非常喜欢他小时候居住的房子,房子由一个定位为“适合美国普通百姓的简单现代之家”的房地产开发商设计建造,落地的玻璃墙、开放式的平面设计、无遮蔽的梁柱构造、混凝土地面和大量的滑动玻璃门为房子带来了干净而简单的品位;对机械和汽车具有浓厚兴趣的养父也为乔布斯灌输了对产品要求完美的理念,哪怕是看不见的部分都要制作精良,这些经历都影响了乔布斯和苹果公司。从80年代开始,乔布斯就坚持参加一年一度的全球设计大会,苹果公司现任的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弗是他最信赖的人之一。他们共同相信极简主义、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因此,苹果的各类产品都显得与众不同,简单举例,比如iphone简洁至上的造型、对滑动解锁的利用,还有无法由用户自行拆卸更换电池。书中艾弗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简洁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也不仅仅是把杂乱无章的东西变少或者抹掉,而是要挖掘复杂性的深度,要想获得简洁,你就必须要挖得足够深。
创新、专注和追求卓越是乔布斯的另外几个特点,在管理上体现的尤为显着。从ipod到iphone再到ipad,苹果不断创新,事实上拥有iphone的人一般不会再需要ipod,而苹果一度以ipod为主打产品,高层因此在研发iphone时怀疑其是否会冲击ipod市场,但乔布斯认为“与其让别人取代我们,不如我们自己取代自己”。乔布斯对创新的理解超过一般意义的经济理论,他坚持要苹果的产品为客户带来超越预期的非凡体验,因此他从不进行市场调研。他的理论是亨利?福特的一句名言:如果我当初我问顾客他们要什么,他们会说是一匹更快的马!专注,使得苹果从来不会同时做很多产品,他重新回归苹果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关闭众多毫无价值的产品生产线。在一年一度的百人反思会上,乔布斯经常做的事就是让每个人列出他们认为当前公司最需要做的十件事,互相讨论,达成共识后列出清单,然后乔布斯再毫不留情地删掉最后七项,他说,今年我们只能做前三件事;而对卓越的追求使得乔布斯在管理中常常显得冷酷无情,对没有到达他预期的员工,他会毫不留情地责骂,他说确保团队优秀是他的责任,如果他不去做这件事,没有第二个人会去做。事实上,尽管所有人在被他责骂时都对他恨之入骨,但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承认,乔布斯让他们后来做到了自己做梦都做不到的事情。
关于IT产品是应该采用一体化系统还是开放式系统的争论还会持续,我个人认为开放式的系统是长久的趋势,因为开放式才会带来更细化的分工、合作以及更高的效率。乔布斯认为开放式必然会牺牲产品的品质,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对一体化的执着、对产品极简主义设计和完美品质的追求,才使得时下流行iphone、ipad这样与众不同的产品,苹果也因此超越微软,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如同乔布斯所言,他的目标是打造一家传世的公司,在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的创造伟大的产品,动力来自对伟大产品的追求,而不是利润,这种差别很微妙,但它会影响到每一件事情:你聘用谁、提拔谁,会议上讨论什么事情。要让真正懂得产品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掌管公司,而不是可以创造收入的销售人员。
我相信,即使历史再过去100年,乔布斯还会被世人铭记。哪怕苹果公司不复存在,人们都会记得,史蒂夫?乔布斯创造了伟大的产品,他用自己的方式贡献了历史。
PS:最后要感谢谢同学,看到实体书后我才发现这是一本长达50多万字的大部头,如果不是kindle4让它变得轻薄,我很难一个字不漏地完整读下。
篇二: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
恩,读了书,不能不写点读后感,否则到头来忘记了所有。发现用手机软件读书的坏处就是不知道它究竟是不是全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前后两个不同的版本,也算是勉强读完了吧,他确实属于奇怪的天才那一类。把“自然热爱简洁与统一”发挥的淋漓尽致,固执,完美,不留情面。
有人说:想成为什么人就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我们都想成为比尔盖茨、李嘉诚那样的人,可是他们认识我们吗?他们为什么要与我们交朋友呢?所以要想提高朋友的质量,首先得提高自己,当你本身已是一个磁场的时候,周围人自然会被你吸引过来。不过仔细想想这样似乎显得太过于被动,我们也可主动接近心中的伟人,从他们身上学习宝贵之处。同时,必须记住:行胜于言。再美好的想法,如果不付诸于行动,终究也是空想。而且最好是“立即就行动”,拖延症要不得,越拖越懒,越懒越落后。其实到了这把年纪,我依然没有清晰的方向,乔布斯的兴趣爱好是电子产品和设计,那么我的爱好呢?想来想去,似乎没有什么爱好,听音乐、看电影、读书,这些爱好有可能会成为职业么?
时代造就伟人。那么我们80后所处的时代是到底是什么样的时代?此处本人尚无能回答。
篇三: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记录了在富有开创性的数字化商业时代,一位令人羡慕的业界风云人物的经历和生活,乔布斯本人在生活和创业过程中经历的大起大落在本书中有详尽的讲述。历经各种挫折之后,他又回到苹果公司,像拯救“濒临灭绝的恐龙一样”把世界的电脑产业带出低谷,(www.gkcyc.com)并创造出了一个个令人咋舌的革命性的“I”系列产品。
乔布斯是改变世界的天才,他凭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引领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潮流,把电脑和电子产品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他的朋友、敌人,还有同事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毫无掩饰的视角。谈及和他共过事的人以及竞争对手,都知道他直言不讳,甚至尖酸刻薄。他的激情、精力、欲望、完美主义、艺术修养、残暴还有对掌控权的迷恋塑造出的商业哲学一览无余。
在我眼里,乔布斯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企业家。他有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和犀利激越的性格,充满追求完美和誓不罢休的激情,他创造出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6大产业的颠覆性变革。
乔布斯具有“做海盗,而非海军”的叛逆精神,这是激发创造力的源泉。因循守旧、四平八稳、人云亦云,将难有开创性的作为。
乔布斯持有的是一种非黑即白的价值观,在性格上的表现即为偏执。一旦有人与之意见不合就斥其为白痴。与曾国藩的“不为圣贤即为禽兽”思维想吻合。
乔布斯注重每一个细节,即便是每个人都无法注意到的地方,不宽容任何差错。为了确保优秀的团队,挑起这份责任,他必须做到冷酷。
乔布斯分清轻重缓急,善于抓大放小,将分散精力的事情过滤掉。执着于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他在开会时一般选出最重要的10件事,然后只保留前三件,这样也许就叫做专注。
每天早上醒来,都会想起世界少了一个人。或许有一天iPhone和iPad也会走完自己的时代,但至少在今天,乔布斯,你不仅在我们心里,还在我们手中、桌上和身边。
这个春节长假天气太冷,一有空我就窝在床上,读完了《史蒂夫?乔布斯传》。
如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所言,这本传记充满了关于创新、个性、领导力和价值观的教益。记得乔布斯离世后的那段时间,中国国内很多媒体在讨论如何培养我们自己的乔布斯,我甚至看见过浙江某处关于批量培养乔布斯计划的报道,但读完本书后,我对此表示深度怀疑,因为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个性和创造,《史记》中随处可见的各种人性光辉的闪耀如今被到处弥漫的功利、短视和实用主义取代。如果乔布斯生在当今中国,他的个性或许早就被湮灭。
我相信乔布斯的个性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他的出身,他的生父是一个叙利亚人,在未婚生子并不能得到家人对结婚支持的情况下,乔布斯的亲生父母选择将其遗弃。从小学时的恶作剧,到后来遗弃自己的第一个亲生女儿,再到苹果非同凡响广告中的“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够真正改变世界”经典话语,无不体现出他性格中叛逆和反抗潮流的一面。当然,成长的因素也至关重要,在他不满20岁的时候就接触了迷幻药、东方精神和佛教禅思,从里德学院退学后,他甚至去印度的一个小山村待了7个月寻找精神的力量,后来回忆这段岁月,他认为禅修让他反思西方世界理性思维的局限,对内心宁静的修炼和直觉思维的发达可以让自己看见平时看不见的东西。
1976年,乔布斯和好友沃兹尼亚克在自家的车库生产了第一代苹果电脑,虽然沃兹尼亚克才是掌握关键技术的人,但乔布斯对商业的敏感导致了苹果公司的创建,在后来的几十年中,苹果改变了个人计算机、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和数字出版等多个产业。乔布斯在苹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1985年的公司内部斗争中,他被自己用那句着名的“你是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改变世界?”一语邀请来的CEO约翰?斯卡利踢出苹果公司的大门,但不屈的乔布斯又创造和收购了NEXT、皮克斯两家公司,后来,他通过出售NEXT回归苹果,通过皮克斯与迪斯尼合作,创造了玩具总动员等传世的动画电影。
书中描述了苹果与微软、IBM、ADOBE、华纳音乐、索尼、英特尔、谷歌等众多公司的是非恩怨,例如乔布斯指责微软盗窃了麦金塔电脑的图形用户界面研发了WINDOWS操作系统,指责谷歌的安卓系统抄袭了iphone的众多创新功能,苹果公司与其他公司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乔布斯的固执下,苹果坚持为客户提供集合硬件、软件和应用内容的端到端一体化的产品,这来自于乔布斯追求完美的个性。他要对用户的全部体验负责,所以无法忍受苹果的操作系统在别的公司生产的蹩脚硬件上应用,与之相反,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是开放的,被允许在不同的硬件上使用,乔布斯因此认为微软是一家毫无品位的公司。在比尔?盖茨看来,乔布斯不会编程,不懂技术,但在乔布斯看来,微软从来就没有创造过什么了不起的产品,比尔?盖茨只是一个商人,所以很适合搞他现在热衷的慈善事业。
乔布斯坚持的另一个哲学就是极简主义,所以他无比关注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细节,这种风格也延伸至了他极具个性色彩的苹果产品发布会。乔布斯非常喜欢他小时候居住的房子,房子由一个定位为“适合美国普通百姓的简单现代之家”的房地产开发商设计建造,落地的玻璃墙、开放式的平面设计、无遮蔽的梁柱构造、混凝土地面和大量的滑动玻璃门为房子带来了干净而简单的品位;对机械和汽车具有浓厚兴趣的养父也为乔布斯灌输了对产品要求完美的理念,哪怕是看不见的部分都要制作精良,这些经历都影响了乔布斯和苹果公司。从80年代开始,乔布斯就坚持参加一年一度的全球设计大会,苹果公司现任的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弗是他最信赖的人之一。他们共同相信极简主义、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因此,苹果的各类产品都显得与众不同,简单举例,比如iphone简洁至上的造型、对滑动解锁的利用,还有无法由用户自行拆卸更换电池。书中艾弗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简洁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也不仅仅是把杂乱无章的东西变少或者抹掉,而是要挖掘复杂性的深度,要想获得简洁,你就必须要挖得足够深。
创新、专注和追求卓越是乔布斯的另外几个特点,在管理上体现的尤为显着。从ipod到iphone再到ipad,苹果不断创新,事实上拥有iphone的人一般不会再需要ipod,而苹果一度以ipod为主打产品,高层因此在研发iphone时怀疑其是否会冲击ipod市场,但乔布斯认为“与其让别人取代我们,不如我们自己取代自己”。乔布斯对创新的理解超过一般意义的经济理论,他坚持要苹果的产品为客户带来超越预期的非凡体验,因此他从不进行市场调研。他的理论是亨利?福特的一句名言:如果我当初我问顾客他们要什么,他们会说是一匹更快的马!专注,使得苹果从来不会同时做很多产品,他重新回归苹果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关闭众多毫无价值的产品生产线。在一年一度的百人反思会上,乔布斯经常做的事就是让每个人列出他们认为当前公司最需要做的十件事,互相讨论,达成共识后列出清单,然后乔布斯再毫不留情地删掉最后七项,他说,今年我们只能做前三件事;而对卓越的追求使得乔布斯在管理中常常显得冷酷无情,对没有到达他预期的员工,他会毫不留情地责骂,他说确保团队优秀是他的责任,如果他不去做这件事,没有第二个人会去做。事实上,尽管所有人在被他责骂时都对他恨之入骨,但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承认,乔布斯让他们后来做到了自己做梦都做不到的事情。
关于IT产品是应该采用一体化系统还是开放式系统的争论还会持续,我个人认为开放式的系统是长久的趋势,因为开放式才会带来更细化的分工、合作以及更高的效率。乔布斯认为开放式必然会牺牲产品的品质,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对一体化的执着、对产品极简主义设计和完美品质的追求,才使得时下流行iphone、ipad这样与众不同的产品,苹果也因此超越微软,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如同乔布斯所言,他的目标是打造一家传世的公司,在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的创造伟大的产品,动力来自对伟大产品的追求,而不是利润,这种差别很微妙,但它会影响到每一件事情:你聘用谁、提拔谁,会议上讨论什么事情。要让真正懂得产品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掌管公司,而不是可以创造收入的销售人员。
我相信,即使历史再过去100年,乔布斯还会被世人铭记。哪怕苹果公司不复存在,人们都会记得,史蒂夫?乔布斯创造了伟大的产品,他用自己的方式贡献了历史。
PS:最后要感谢谢同学,看到实体书后我才发现这是一本长达50多万字的大部头,如果不是kindle4让它变得轻薄,我很难一个字不漏地完整读下。
篇二: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
恩,读了书,不能不写点读后感,否则到头来忘记了所有。发现用手机软件读书的坏处就是不知道它究竟是不是全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前后两个不同的版本,也算是勉强读完了吧,他确实属于奇怪的天才那一类。把“自然热爱简洁与统一”发挥的淋漓尽致,固执,完美,不留情面。
有人说:想成为什么人就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我们都想成为比尔盖茨、李嘉诚那样的人,可是他们认识我们吗?他们为什么要与我们交朋友呢?所以要想提高朋友的质量,首先得提高自己,当你本身已是一个磁场的时候,周围人自然会被你吸引过来。不过仔细想想这样似乎显得太过于被动,我们也可主动接近心中的伟人,从他们身上学习宝贵之处。同时,必须记住:行胜于言。再美好的想法,如果不付诸于行动,终究也是空想。而且最好是“立即就行动”,拖延症要不得,越拖越懒,越懒越落后。其实到了这把年纪,我依然没有清晰的方向,乔布斯的兴趣爱好是电子产品和设计,那么我的爱好呢?想来想去,似乎没有什么爱好,听音乐、看电影、读书,这些爱好有可能会成为职业么?
时代造就伟人。那么我们80后所处的时代是到底是什么样的时代?此处本人尚无能回答。
篇三: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记录了在富有开创性的数字化商业时代,一位令人羡慕的业界风云人物的经历和生活,乔布斯本人在生活和创业过程中经历的大起大落在本书中有详尽的讲述。历经各种挫折之后,他又回到苹果公司,像拯救“濒临灭绝的恐龙一样”把世界的电脑产业带出低谷,(www.gkcyc.com)并创造出了一个个令人咋舌的革命性的“I”系列产品。
乔布斯是改变世界的天才,他凭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引领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潮流,把电脑和电子产品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他的朋友、敌人,还有同事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毫无掩饰的视角。谈及和他共过事的人以及竞争对手,都知道他直言不讳,甚至尖酸刻薄。他的激情、精力、欲望、完美主义、艺术修养、残暴还有对掌控权的迷恋塑造出的商业哲学一览无余。
在我眼里,乔布斯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企业家。他有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和犀利激越的性格,充满追求完美和誓不罢休的激情,他创造出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6大产业的颠覆性变革。
乔布斯具有“做海盗,而非海军”的叛逆精神,这是激发创造力的源泉。因循守旧、四平八稳、人云亦云,将难有开创性的作为。
乔布斯持有的是一种非黑即白的价值观,在性格上的表现即为偏执。一旦有人与之意见不合就斥其为白痴。与曾国藩的“不为圣贤即为禽兽”思维想吻合。
乔布斯注重每一个细节,即便是每个人都无法注意到的地方,不宽容任何差错。为了确保优秀的团队,挑起这份责任,他必须做到冷酷。
乔布斯分清轻重缓急,善于抓大放小,将分散精力的事情过滤掉。执着于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他在开会时一般选出最重要的10件事,然后只保留前三件,这样也许就叫做专注。
每天早上醒来,都会想起世界少了一个人。或许有一天iPhone和iPad也会走完自己的时代,但至少在今天,乔布斯,你不仅在我们心里,还在我们手中、桌上和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