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策划书 > 正文

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策划书 高考查询网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1〕110号)精神,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现就全省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依据职业标准,对接产业发展,开展职业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评价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程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以育人为根本。把*、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基本术语

(一)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

(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是详细阐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三)技能人才。掌握专门知识与技能,具有初级及以上职业资格,具备相应的实践(实习)工作经验,并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中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人员。

(四)职业能力。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是人们从事一个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综合。

(五)通用能力。通用能力是指从事相应职业所应具备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包括职业素养、与人交流、自我学习、解决问题、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

(六)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人们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某一特定职业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工作标准的把握、工作方法的运用、劳动工具的使用、劳动材料的选择等。

(七)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确定的,具备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的综合性任务,对从事一个职业(岗位群)具有典型意义,是一体化课程开发的依据。

四、招生对象与学制

按照《江苏省技工院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文件执行。

五、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包含总体培养目标与层级培养目标两部分,层级培养目标分为中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预备技师(技师)培养目标。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中级技能人才和具有高超技艺、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

(二)层级培养目标

中级技能人才应熟练掌握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能按照工作要求及工作程序,独立或合作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高级技能人才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能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独立解决非常规性专业问题,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力。

预备技师(技师)应掌握精湛的技艺,具有独立解决复杂性、关键性和创新性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工作设计能力。

培养目标编写体例为:“培养面向*类型行业、企业就业、适应*职业及相关工种和岗位群工作,胜任*工作任务,具备*职业素养,达到*职业资格要求的技能人才。”

六、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一)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包含职业素养、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必修课程。

2.专业能力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一体化课程和综合训练课程。

3.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分必选和任选两类,主要包括职业能力提升,生产岗位实践等课程。

(二)教学安排

1.每学期教学时间为20周(含复习考试周),周课时一般在24~30学时以内。

2.学分计算以课程(含实践课程)学时(课时)数为主要依据。教学课程(包括理论课、一体化课、实训课、实验课),以16~20个学时(课时)为l学分。其他课程(生产实习、入学和毕业教育、军训、公益劳动等),以30学时或一周为l学分。学分的最小单位是0.5分。

3.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体育与健康等公共课按照部颁《技工院校公共课设置方案》开设。职业素养课程按照省版课程标准开设。

七、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内容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二)招生对象与基本学制

(三)培养目标

(四)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2.能力结构

(1)通用能力

(2)专业能力

3.素质结构

(五)职业(岗位)面向与职业资格

1.职业面向

2.职业资格

(六)课程体系

1.一体化课程序化表

2.课程体系结构

3.一体化课程简介

(七)教学时间分配表

(八)教学时间安排表

(九)教学保障

1.师资条件

2.实训条件

3.教材建设

4.数字资源建设

(十)教学实施建议

1.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与手段

(十一)教学评价

(十二)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2.课时及学分分配

3.职业能力拓展课程

八、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程序

广泛开展企业调研,对接职业标准,通过职业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做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提炼,序化一体化课程,确定课程结构,明确教学内容;通过任务分析,落实能力培养要求,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

九、人才培养方案管理

按照《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规范》相关要求执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素质优秀、实践能力强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电子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电子信息系统、计算机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及应用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二、基本培养规格

(一)政治思想与德育方面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体育方面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智育方面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本专业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1)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与系统的基本能力;

(2)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

(3)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电子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6)英语水平达到《苏州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苏大教[2010]8号)的相关规定。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初步具备外语交流能力。达到大学英语改革方案中较高要求的有关规定。

三、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4年,允许学习年限为3~8年。

四、学分要求和学位授予

在允许学习年限内,学生修满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方可申请毕业,达到学位授予要求者,经申请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需获得不低于120学分,方可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

六、学位课程

高等数学(一)(上),

普通物理(二)(上),

电路分析,

模拟电路,

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

信号与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

电子线路CAD,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电子线路实验。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公司战略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资助工作要落脚到人才培养核心任务上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打造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田

六部门联合发文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