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一】
xx出生于1962年1月7日,1983年从夫水镇夫南村嫁于明星村,多年来曾多次被评为“好媳妇”,2010年评为文明市民,被选为华阴市十六届、十七届人大代表、多次荣获“五好家庭”、“十星文明户”称号,2012年被华阴市老龄委评为“十佳好儿女”。
一、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这句话真是不假,在家如果不学习,外面的世界就什么也不知道,思想就跟不上形势,所以多年来我坚持每天看新闻联播,订阅陕西渭南日报,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以最佳女性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怨无悔精心照料年迈的公公和半身不遂的婆婆,在村里传为佳话,倍受称赞。
二、身体力行,孝敬公婆
要想家庭和睦,媳妇一定要孝敬公婆,孝敬公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个农村妇女,特别是媳妇,尊老爱幼是最基本的,几十年如一日和公公婆婆和睦相处,丈夫在外地工作,两个儿子上学,两位老人年老多病,特别是婆婆,高血压脑溢血留下了半身瘫痪的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经常把屎尿拉在炕上,我总是耐心的擦洗干净,从未有任何怨言,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我学习各种有利于老人健康的菜谱,一日三餐将可口的饭菜喂进婆婆口中,每天帮她梳头、捶背、剪指甲、按摩腿脚,经常累的大汗淋漓,俗话讲:病人脾气大。由于婆婆整天躺在床上,难免脾气暴躁,于是我经常和她谈心交流,帮助她舒缓情绪,合理地安排公公婆婆的生活、饮食、起居,精心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更好的照顾好婆婆,我在华阴市买了一辆轮椅,每天下午推着婆婆散散心,使婆婆的心情好一些,10年来我用真诚和关系挽起老人的信任,无论走到哪里我心里装的只是婆婆的病疼。
我不仅是家中的顶梁柱,更是邻居的好帮手。左邻右舍有红白喜事,随叫随到,热心周到,生活过的十分幸福,邻里乡亲竖起大拇指“亚玲,你不愧是*有知识的女性!”
三、组织活动,创建文明
2006年,在村委会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积极组织村民参加秧歌队、锣鼓队,使队员人数由原来的30名发展到70多名,现在每天下午在大队部做健身操,作为文艺队的骨干,我积极组织队员训练演出,受到了群众的好评,村外的群众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部分外村的群众也要求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的活动,不仅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给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色彩,而且还使一些老同志走出了家庭,走向了社会,广交朋友,做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即强身健体,又愉悦了精神,使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四、奉献爱心,表达真情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遭受百年不遇的大地震,几十万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我在电视上看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齐动员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的动人场面感动着我,我第一时间联系村干部组织群众为灾区奉献自己的爱心。玉树地震同样牵动着炎黄子孙的心,我虽不能亲身去灾区一线参加救援,但我可以伸出援助之手略表心迹。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一鸣惊人的能力,靠的是没日没夜的辛勤劳动过日子。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20多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我的孝道,印证了我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妇女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树立了尊老爱幼的榜样。公公婆婆就是我的亲爹亲娘,我只是做了一个女人该做的,我深信在“十八大精神”的鼓舞下,在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今天,我们身边一定会出现更多的,千千万万的和我一样,把自己的爱,把一片赤诚之心奉献给社会,奉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那么,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乃至我们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社区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二】
刘xx,女,1976年生人,汶上县郭楼镇董赵庄村村民,在郭楼镇董赵庄村,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年轻的媳妇背着一位消瘦的老人在村卫生室或附近的几个板材加工厂间走动,不知内情的都认为这是闺女侍候自己的父亲,或者是老人高价雇佣的保姆,素不知她背的竟是她贫困潦倒、疾病缠身的老公公。
她叫刘xx,今年38岁,是董赵庄村蔚成磊的妻子,她背着的是她的老公公,叫蔚立民,今年61岁。在刘xx与丈夫结婚之前,婆婆就因癌症去世了,留下了沉重的债务和忠厚老实的公公与丈夫。结婚以后,丈夫去县城里当搬运工,公公是种地的“老把式”,不仅种好了自己的责任田,还租了邻居家的几亩地。就这样,生活过的虽然不是很富裕,但生活在这样一个勤劳朴素的家庭里,刘xx也觉得很满足。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她们结婚后不到一年,她发现公公变了,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早出晚归下地干活,变得连自己的饭碗都懒的去端。再后来,她发现公公手脚僵硬、言不达意,常常说一些连他儿子都听不懂的话。她知道,公公病了,而且病的很严重。
几番求医之后,终于得出了一个让他们全家都很难接受的结论:“老年痴呆症”。这意味着,家里不仅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更是增加一个不小的负担。尽管如此,刚刚生育孩子的刘xx还是从容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坚强地承担起抚养孩子和照顾公公的重任,每天洗衣做饭、带公公打针吃药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2009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刚刚下过一场雨,刘xx抱着孩子架着公公到街上去散散心。来到中心大街上,她让公公坐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自己扶着年幼的孩子学走路,谁知刚离开没几步,公公突然歪倒在路旁的沟子里。看到在泥水里挣扎的公公,刘xx顿时吓得六神无主,失声大哭,回过神,她将孩子放在地上,两步冲了过去,跪在路沿上,双手将老人的头托起,然后自己下到水沟里将老人拖了上来。被雨水侵透衣服的老人冻得浑身发抖,寸步难行。看看四周没有一个人,情急之下的刘xx蹲下身子,让老人趴在自己的背着,趔趔趄趄地回了家。从此,儿媳妇背老公公的故事成为父老乡亲口头相传的一段佳话。
这年春节前的一个早晨,女儿突然发高烧,不知所措的刘xx抱起孩子就往医院里赶,出门时却忘记关上大门,当她下午回到家的时候,她发现公公不见了。刘xx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在找完家里的所有角落以后,她赶快与丈夫打通了电话。自感愧疚的她本认为会遭到丈夫的一顿训斥,但不想丈夫没有说什么,回来后把孩子委托给对门的邻居,夫妻俩便开始寻找。从下午到傍晚,从晚上到天亮,她们找遍了邻近的十几个村,问遍了所有熟悉的人,但仍然没有老人的音讯,奔波一天一夜的刘xx被自责和焦虑折磨的寝食难安,第二天上午回家喝了些水以后,夫妻俩又带上些干粮,踏上了寻父之路。她们的孝心感动了四邻,在村支部书记的号召下,全村父老加入了寻人的行列,收寻的人员越老越多,收寻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终于在第三天下午传来了好的消息,公公在距家十几里地的巴掌柳村头上被发现。当夫妻二人把老人接回家后,刘xx一头栽倒在床上,几天没有起来。
尽管刘xx四处求医、精心侍候,但仍然没有阻止公公病情的恶化, 到了2010年冬天,公公的下肢完全失去了知觉,大小便经常拉到床上或裤子里。天气越来越冷,她担心晚上去厕所会感冒,就在公公的卧室里安了一个坐便器,每次大小便后及时地打扫。为了让公公有一个好心情,刘xx除了每天为他换洗内衣和被褥外,天气晴朗的时候还背着他到大门外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最大限度地让公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公公治病需要钱,孩子营养不良需要补,房子破了需要修,而这些支出全靠丈夫一个人打零工维持。看着丈夫心力憔悴的样子,刘xx难免心疼。为照顾好公公,补贴家用,春节过后,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背上公公去村里的板材厂打工。在与丈夫多次协商以后,终于征得了他的同意。从那以后,每天早饭后将公公背上三轮车,来到板皮厂以后再从车上背下来,放到特制的椅子上,自己再去旁边的架子上补皮子成为这个板厂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从公公得病至今已经有五年多的时间,刘xx精心侍候了他五年,背了他五年,她用无私的奉献和无悔的坚守发扬了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为尊老爱幼、孝老爱亲树起了一个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