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材料素材 > 正文

十堰市最美共产党员事迹材料提纲心得体会

时间:材料素材 高考查询网

范文1

陈怡敏,女,193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医药学院退休职工。先后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先进个人”、“感动十堰十大人物”等光荣称号。

她是一位归国华侨,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她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十堰山区。退休时,她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休后,她仍然关注十堰的医学教育事业,始终牵挂着十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了帮助农民工子女学习,她将自己的一间卧室腾出来,为农民工子女开设了一个免费英语补习班。暑期里,还增设音标班、小升中课程补习班。

截至目前,她已为上百个农民工子女义务辅导,为农民工家庭节约了数万元的培训、辅导费用……她老伴去世已近四十年,其儿子考虑她孤身一人,年岁已高,多次接她到新疆养老,她却断然回绝:这里的孩子们需要我,给孩子们补课是在享受天伦之乐,我老了,能为国家做一点事情比坐享清福要愉快得多。她就是这样,用自己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人文情怀。

退而不休义务为农民工子女辅导英语

陈怡敏原籍上海,因为年轻时居住在国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1981年,她不远千里来到鄂西北的郧阳医学院工作。1990年底,她从教学岗位上退休。退休后的她并没有真正闲下来,反而更加忙碌了。

2000年春的一个周末,陈怡敏和往常一样提着菜篮子去市场买菜,看到一个小女孩正趴在卖菜的水泥台上做作业,条件虽然简陋,但神情却很认真。小女孩的爸爸告诉陈怡敏,女儿叫芳芳,刚从房县大山转到城区就读三年级,之前农村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到这里来后,英语一直跟不上。看到芳芳无助的眼神,陈怡敏决定亲自为她补习英语。

由于芳芳的英语基础太差,平时在班里跟不上同学们的进度,一开始对于课外补习有很大的抵触情绪,每次都要妈妈陪同,才肯到陈怡敏家里,学习的时候也有些坐不住。考虑到芳芳的具体情况,陈怡敏耐下心来从最基础的字母拼写、发音开始教起。慢慢地,芳芳的发音变得越来越准确,单词背诵、默写熟练多了,阅读课文也流利起来,最重要的是,她对学习英语有了信心。

陈怡敏一直鼓励芳芳上课时尝试举手回答问题,一次,老师提问说谁能用中文讲一遍课本上的英语故事,芳芳鼓起勇气举起了手,并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语言将英语故事的内容讲了一遍,令老师刮目相看,对她的关注也多了起来。建立起了自信心后,芳芳不仅英语成绩上去了,别的功课也越来越好,那年期末考试,英语成绩是A,语文、数学也都在90分以上,全家人特别高兴。

陈怡敏义务辅导农民工子女学习英语的事,很快在菜市场周围传开了,先后有5位农民工找上门来,请求陈怡敏帮帮他们的孩子。于是,陈怡敏决定在家里开设一个英语辅导班,义务为农民工子女补习英语。刚开始,有家长担心陈怡敏年纪大了,教孩子时间长了肯定要收点费用。陈怡敏知道家长的顾虑后,告诉孩子们:“奶奶上课不收钱,你们回家告诉父母,让他们放心吧。”

找对方法让自卑的孩子有了学习兴趣

陈怡敏通过孩子父母的介绍了解到,这些孩子因为来自偏远的农村,英语基础差,跟不上班上的学习进度,因此特别自卑,基本上不和其他同学来往。陈怡敏想,要辅导孩子们学好英语,必须先让他们走出自己的狭小空间,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为此,陈怡敏让孩子们提前预习书本上的知识,这样第二天在学校听老师的课就会轻松很多。在家里上课时,她也特意向比较自卑的孩子多提问。起初,孩子们拒绝回答问题,陈怡敏就慢慢开导,让他们尝试着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及时给予鼓励。通过这种方法,不少原先有些自卑的孩子慢慢开始对学习有了兴趣。

采访时,帮记者开门的阳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三年级上学期因为英语基础不太好,期末考试英语成绩只有30多分。他来到陈怡敏的补习班学习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陈怡敏发现阳阳是个很有耐性的孩子,学习很认真,对于自己不会的单词发音,他愿意10遍、20遍地练习。下午5点钟,别的孩子都下课回家了,只有阳阳还坚持留在补习班,认真地学习到6点。在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开始前,阳阳除了更加努力地复习英语,还主动请班上英语好的同学辅导自己。经过努力,阳阳下学期的期末考试英语科目取得了90分的好成绩,这让陈怡敏非常高兴,阳阳也对学好英语充满了信心。

难舍学生为了补习班放弃天伦之乐

今年是陈怡敏帮孩子们补习英语的第十个年头了,她的身体已不如之前硬朗,为了让自己省点力气,她干脆每天只吃两顿饭。她还坚持每个周末都给孩子们补课,因为开学就要上新的内容,如果预习一遍再去听课就会简单很多。

陈怡敏的儿子在新疆生活,小孙女今年才2岁半,非常可爱,每次打电话都会在那头使劲地喊着:“奶奶,奶奶!”家人担心她的身体,多次让她到新疆去养老,她也很想去那边抱抱孙女,享受天伦之乐。可每当看到来上课的孩子,她总觉得放心不下。为了让孩子们学好英语,培养自信,她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与家人团聚。

孩子们也没有让奶奶失望,暑假里学完了课本上的单词、课文,不少学生又自己买来参考书主动到陈怡敏家里学习,一个班的小伙伴们互相帮助,你帮我复习单词,我帮你整理要复习的范围,互助的氛围特别浓厚。前不久,孩子们得知陈怡敏快过80岁生日了,准备给奶奶一个惊喜,便凑了40元钱,30元订蛋糕,10元买水果。生日当天,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来到陈怡敏家里上课,课间休息时,几个孩子出去悄悄取回蛋糕,然后郑重其事地按了门铃。陈怡敏一打开门,只见孩子们端着蛋糕,举着水果拥了进来。听着孩子们为自己唱着生日快乐歌,陈怡敏感动不已。

陈怡敏说,去年自己曾承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会坚持为学生们补习英语,把他们都顺利地送进初中。这几天,孩子们纷纷给奶奶带来了好消息,琴琴上了七中,林林上了市实验中学……

陈怡敏说:“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微薄了,而且年纪越来越大,能为孩子们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少。希望能有更多比我年轻、健康的志愿者加入进来,让孩子们可以一直有人教!”

范文2

刘峙清,男,196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生前系丹江口市均县镇党委副书记、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先后荣获丹江口市十佳组工干部、老龄工作先进个人、统战工作先进个人、十堰市老龄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他自2009年3月开始负责均县镇移民安置、安全维稳、信访综治、后勤保障等工作,先后52次赴枣阳、宜城护送移民,圆满完成了2300多户9100多人次的移民搬迁护送任务。2010年,他又主动担负起移民内安重任,同时兼任关门岩村移民内安工作组组长。

2011年4月1日,从早上7时就有移民等着找他反映问题,一直忙到晚上9时许,疲惫的刘峙清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经过5天的抢救,刘峙清终因突发脑溢血,于4月6日病逝。4月8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专门为其发来唁电。2011年,他被追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十堰市优秀共产党员、丹江口市劳动模范。

“汉水丹心”刘峙清

日夜赶工建房的均县镇内安移民,放下手中忙不完的活计,来了;远在宜城、枣阳的外迁移民代表,带着乡亲们的嘱托,来了;曾经并肩战斗的镇村干部,肩负尚未完成的使命,来了;担负全市移民重责的市委书记、市长,搁下手头的工作,来了……

4月7日,300多名干部群众默默汇聚在丹江口市殡仪馆,为一个乡镇基层干部送别。

他叫刘峙清,生前是丹江口市均县镇党委副书记,负责全镇移民的安全维稳、信访综治和后勤保障工作。

去年,他把近1万名移民安全顺利地送到了外迁安置点。今年,他原本计划帮助近1万名移民内安选点、建房、搬家。

第一个任务,历经千辛万苦,他圆满地完成了;第二个任务,他满怀一腔激情,正甩开胳膊大干,却被病魔击垮,累倒在移民工作岗位上。

一、刘峙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8岁的老母亲说,他是好儿子。每到春节,他会往母亲的枕头底下放一沓5元、10元的零钞,好让老人给孩子们发压岁钱。

妻子和女儿说,他是好丈夫、好爸爸。他每年都给女儿过生日,去年生日当天,他护送移民外迁宜城,忙得脚打后脑勺,还不忘给妻子发来短信,叮嘱给女儿买个蛋糕。

同事们说,他面善心细,做群众工作是把好手。

去年4月12日,均县镇莲花村、岗家沟村最后500多名移民实施外迁。哪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半夜一场“倒春寒”挟雨而至,气温由33摄氏度骤降至23摄氏度。

猝不及防的移民们,身穿单衣,在瑟瑟寒风中硬顶苦熬。有位80多岁的老奶奶,冻得浑身发抖,亲属找到移民干部质问:“这么冷的天,老人冻坏了谁负责?”刘峙清闻讯赶到,马上从镇卫生院叫来两名医护人员,贴身照顾老人。

移民行李早已打包装车,拆包取衣势必造成混乱,但移民没有御寒衣服怎么办?刘峙清立即动员镇干部、移民工作队员、中学老师和学生,为移民捐献衣物。两个小时后,200多件衣服送到了移民们手里,穿到了移民身上。

暖流在流淌,躁动的人群慢慢安静了。中午时分,移民们满意地登车启程,驶向新家园。忙前忙后的刘峙清,却一直没能换下被淋得透湿的衣服。

刘峙清常说:“要把移民当亲人。”这位有情有义的汉子,把对亲人的一腔热爱,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万名移民。

“在车上发给移民的面包准备好没?矿泉水到位没有?每辆车上移民姓名条子都贴好了吗?”

22批次、2155户、9152人的移民外迁,刘峙清都这样不厌其烦地安排着每个细节。“他是移民的贴心人。”回忆起刘峙清的点点滴滴,均县镇信访办副主任闵德世动情地说,“只要他出马,移民的矛盾总能解决,因为他是带着对移民的深厚情感去处理问题的。”

二、移民搬迁,人称“天下第一难”。

难在哪里?难在移民诉求与相关政策有距离。

2009年的腊月二十三,是农历小年,也是怀家沟村和莲花村250户移民初定的搬迁日期。移民们早已放下手中的农活,不能带走的鸡、猪、羊等禽畜统统卖掉。

正当移民吃完在家乡的最后一顿晚餐,准备第二天搬新家过新年时,却听到消息:安置地建房未能如期完成,搬迁时间推迟到春节后。

消息传开,移民炸了窝:“说话咋不算数?咋又不让走了?”“家里没菜没肉,这年可咋过哟!”“没新房过年,到镇政府过年去!”

一些移民情绪激动,稳定工作顿时紧张起来。有人提出,既然不能按期外迁,政府要给移民发补偿款。但是,移民工作政策性很强,这样的口子开不得。

思来想去,刘峙清提出,春节来临,何不把这部分移民列入春节慰问对象?给他们送去慰问物资,既不违反移民政策,也解决了移民的实际困难。

他立刻将这一想法汇报给镇党委书记张兆华,并得到了支持。

25岁的副镇长周丽赶紧采购来慰问物资,正准备通知村干部来领取,被刘峙清摆摆手制止了。他和周丽带着几名镇村干部,开着车走村串户,给每户移民送去10公斤猪肉、5公斤粉条、10公斤白菜和25公斤萝卜。

每到一户,刘峙清诚恳地解释:“这次没走成,是家乡舍不得你们走,想留大家再过个春节。东西不多,一点情意,过完这个年,再欢送你们搬新家、住新房。”

好言一句三冬暖。真诚朴实的话语面前,移民的怨气消解无形。

移民利益无小事,但当移民利益与国家政策发生矛盾时,基层干部往往面临两难局面。“既维护国家政策严肃性,又倾听移民合理诉求,兼顾移民利益,这是基层干部的真本事,也是刘峙清留下的宝贵财富。”张兆华说。

三、为了万名移民外迁,刘峙清往返均县镇与枣阳、宜城之间52趟,相当于二万五千里长征走了一个来回。

去年底忙完移民外迁,今年初,刘峙清又马不停蹄投入内安工作。17个村,2444户,9448人。移民内安,又一次万里长征。

内安比外迁更复杂。安置点的选择,房型的设计,建房质量的监督,一步都不能出岔子。有人测算过,对移民迁出地的移民干部而言,内安工作量是外迁的5倍以上。

繁难的任务面前,刘峙清迎难而上。

迎风寺村拖石沟安置点计划安置18户移民,原先的设计是新建3排房屋,每排6户。方案一公布,就有移民不满意:谁都不想住“又窄又卡”的中间那一排。

考虑到移民要求,刘峙清出面协调,将房屋改成两排,每排9户。图纸出来后,移民还是不同意。两排房屋同一个朝向,农村又习惯在后院养猪养鸡,天一热气味难闻,谁愿意住后排?于是,刘峙清再次协调修改设计方案,改成两排房屋门对门。

谁知又有人提出,紧靠安置点的通村公路,路基必须降低。原来通村公路路基比安置点宅基地高,又是弯道,汽车一旦失控,可能直接冲上房顶。刘峙清现场踏勘后,认为移民说的有理,再度与设计负责人协商。路基降低后,移民终于满意了。

一次次公布,一次次讨论,一次次修改。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刘峙清的工作艰难而卓有成效地推进着。“他是一个把移民装在心中的人。”均县镇镇长柯林清这样评价刘峙清。

心怀移民,才能脚踏实地;情系移民,才会不畏艰难、勇于担当。

四、均县镇34个内安安置点,跑一趟下来得花3天,要走500公里。

刘峙清至少跑了3趟。那是他生命中最后的1500公里。2011年4月1日,对刘峙清来说,这只是普通而忙碌的又一天。

早上7点钟,在去食堂的路上,就有移民等着找他反映问题。忙碌中,错过了早饭,也忘了吃降压药。9点15分,送走反映问题的移民,刘峙清急急忙忙去看安置点。5个小时内,连看袁家店、马槽沟、闵家沟、王家垭4个安置点。

二房院村村支书朱之仁留他吃午饭,刘峙清对这位10多年的老朋友说:“算啦算啦。喝酒吧,下午还有事;不喝酒吧,你说我不够朋友。”

一直拖到下午2点,刘峙清回到镇上,草草吃了几口午饭,又赶往丹江口市城区,找市里有关部门商量移民线上资源补偿问题。

直到晚上8点多,刘峙清还和几个移民干部边吃边谈。这顿晚饭就一碗面条,刘峙清却吃得很香:“好长时间没有吃到这安然的饭了,真舒服啊!”

晚上9点10分,谈完工作的刘峙清站起身来,准备回家,却感觉头晕目眩。他下意识地往口袋里摸降压药,却什么也没摸到。“忙得几天没吃药,这药也忘带了。”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经过5天抢救,4月6日,刘峙清终因脑干大面积出血,以身殉职。

刘峙清永远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事业、他所热爱的乡亲,但他的名字,将留存在楚山汉水之间,镌刻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历史里

最新十堰市最美共产党员事迹材料精神学习心得

湖北十堰市“最美共产党员”个人事迹材料汇总篇

湖北十堰市最美共产党员名单及先进事迹材料介绍

关于十堰市最美共产党员人员名单和事迹材料

十堰市最美共产党员好人事迹材料多篇

有关十堰市最美共产党员颁奖典礼观后感

关于十堰市最美共产党员颁奖典礼观后感

十堰市最美共产党员颁奖典礼观后感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