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休息好几天了,但本学期最后一次教职工会议结束前,还不算真正的放假。明天就是最后一次教职工会议,会议一宣布放假,过来的一个学期就算真正成为过去。学期末的最后一天,就教学工作而言,还是有必要作些总结。
这是高一下学期,仍然是担任两个(17和18)班的语文教学,当18班的班主任。依然是全校最老的班主任,最老的语文教师。
教学嘛,我一贯的主张是,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教学的过程主要不在于教师做了些什么,而在于学生学了些什么。目的也不在于教师得到了什么,而在于学生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获得了什么。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人人都会说,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不容易就不容易在调动的过程要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行动的实施,更需要智慧的规划,需要实践的落实,更需要理论指导。此外,还需要观念的更新。因此,我才会在前面用“千方百计”一词来修饰。
不错,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还必须承认,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教学的主导还是老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主导的意思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课堂上的怎样教,而且还要规划课堂内外学生的怎样学。教师教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学生的学,教的内容也不能只停留在知识方面,更多的是知识以外的方法。古人说的“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就是这个道理。
什么样的教材也好,不论采用哪种教法,语文的基本功夫始终不会变,那就是读和写,听和说,其的读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教材者,课本也。课本,就是课之本。我不主张脱离课本而叫学生没完没了地做这样的练习,那样的专题。脱离了本,做得再多,也只是舍本求末。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千方百计让学生读懂课本里的课文。在此基础上再去谈延伸什么的。特别是需要背诵的那些经典诗文,又是本中之本。经典的含义,在这里不必细说,我要说的是,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失,是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还必须是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学生的任务就是,必须按照教学要求,一篇一入篇地读,需要背诵的,还要一篇一篇地背。
可以这么说,做多少的专题都是虚的,而把这些经典的东西读懂,并且背下来,却是实的,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正因为如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才会不遗余力地抓读,抓背,一课都不放过,每个学生都必须过关,一个都不能少。这里所说的不遗余力,就是宁愿在其他方面少做或者不做,也要把必要的时间让给学生来完成这个首要的任务,那怕是整堂课什么都不讲。
试想,一个学期下来,两个必修课本的所有要求背诵的经典诗文,所有的学生都能滚瓜烂熟地背下来,那是个什么样的教学成绩。之所以这样说,还不仅仅是因为学生肚子里装了这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且是在读的过程中,在背的过程中,学生都做了些什么,可想而知。如果说,读和背的过程是锻炼的过程,那么,经过如此这般的锻炼,学生仅仅只是学到这么些知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如果一定要用什么考试成绩来证实,也同样经得住考验。
这一新型教学目标的达成,不是教师去做,而是学生去做,教师所做的,不过就是让学生清楚明白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然后千方百计督促学生把设想变成现实。这一点,我可以很自豪表明:我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做了,而且已经做到了。
抓住了根本所在,其他方面就随便多了。教师随便,学生也可以跟着随便。大堆大堆的作业,一套又一套的专题,可做可不做。学生可以不做,我也可以不改,也可以不需要绞尽脑汁地做查找相关的资料,又煞费苦心地去做题。毫无疑问,学生的负担减轻了,我的负担也跟着减轻了。在这里,我们常说的,努力减轻学生的学生负担不再是一句空话。不仅如此,放弃一套又一套的习题资料或专题资料,一个学下来,也可以节省了不少的开支。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样的做法,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作为学生的家长也减轻了不少的经济负担。跟传统的做法就算是一样的考试成绩,也称得上是低成本投入,高质量产出。
至于班主任工作,不得不承认,年纪大了,有点力不从心了。有很多事情都是通过遥控指挥的方式让学生自觉去完成。我的观点是,高中生了,除了学会读书,学到知识,这会考试,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从外表到内在自觉自愿地按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且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是最起码的,也是必须的。
就这方面来说,同样的道理,过程也不是教师时时处处去做了些什么,而在于学生去做了没有,做的效果如何。做得好的,继续发扬光大,有欠缺的,要吸取教训,加以克服。如果为了做得更好,甚至不惜包办代替,实践的主体就不再是学生,而是教师。在我看来,这样事必躬亲的做法,做得再好,也是背离了我们的培养目标。
基于这样的培养理念,教室里,宿舍内就很少见到我的身影,这与学校的管理模式又不太一致了。怎么办?我只好提出申请,下学期不再当班主任。也就是说,我的班主任工作就这样划上了句号。
人才招聘,上聘才网http://www.gkcy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