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年终工作总结开头结尾模板范文第2页
务品牌的支撑度、认可度、满意度。一是统计监测得到新加强。坚持将统计监测工作作为服务决策的第一抓手,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突出创新引领、聚焦转型、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等重点,着力加强以经济运行情况为常规监测,转型升级评价、社会发展评价、文化发展绩效评价等为专项监测,基本现代化、省“八项工程”、民生幸福“六大体系”等为重点监测的体系建设,全面完善以“优化服务为目标、保障质量、部门负责制为手段”的监测机制,采取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下发《关于加强和规范部门综合监测评价工作的通知》,以“规范、系统、整合”为原则出台《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监测考核指标部门分工目录》,以树立科学发展为导向制定《苏州转型升级监测评价体系》,以强化局内部专业联动为要求制定《综合监测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等手段,系统提升了监测工作组织管理和综合协调能力,有效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度、分析报告的深度、反映问题的速度和所提建议的高度。
二是统计资料取得新丰收。坚持将统计资料开发作为统计服务的第一载体,坚持“质量兼顾,以质为重”的原则,倡导数据性资料精品化开发、分析性资料差异化开发、课题性资料深度化开发和上报性资料综合化开发的理念,形成了以《苏州统计年鉴》、《苏州统计月报》及增刊、《苏州市情市力》、“两会”服务手册等为影响性精品资料,以“信息快讯”、“统计分析”、“调研专报”等为功能性常规资料,以立项局年度重大课题、承办省级重大课题、联办部门重大课题等为研究性特色资料,以综合采编上报趋势类、建议类、问题类、成果类等为创新性亮点资料的统计资料库。一年来,市局共撰写信息459条,撰写分析和调研报告121篇,近60%信息资料被两办采用,90%左右的分析资料被省网采用,另有多篇资料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其中,《苏州统计年鉴》连续19年获评全国一等奖,并获全市档案编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苏州市20xx年人口普查资料》、《苏州市优秀统计分析报告选编》分获全市档案编研优秀成果三等奖、优秀奖;《苏州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苏州扩大内需对策研究》通过苏州软科学计划评审;《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打造苏州城镇化的升级版》、《苏州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入选《*年中国苏州发展蓝皮书》;《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打造苏州城镇化的升级版》、《苏州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获“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论文三等奖;《大数据时代与现代化服务型政府统计建设》获“大数据与政府统计”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三是调查服务赢得新好评。坚持将专项调查工作作为统计“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第一优势,积极开展上级统计调查部门部署的、党委政府要求的、相关部门委托的各类专项调查工作。全年主要开展了组织工作满意度、作风效能大家评、依法行政评议、群众路线、党风廉政、科学素养等近20项调查。调查内容更趋亲民化,突出关注人民生活和对公共服务领域、政府机关满意度等;调查形式更趋多样化,超过半数调查采用3种以上方式实施,还引入了第三方调查、电信10000平台等新手段;调查工作更趋规范化,注重调查方案总体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通过模拟调查现场等形式强化人员培训,并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工作管理制度和调查员考核办法;调查报告更趋优质化,努力做到所提供的报告立意新、内容真、情况活、反映准、建议实;调查影响更趋品牌化,通过将品牌理念融进每一个调查项目、将品牌宣传贯穿每一个调查过程、将品牌质量体现为每一个调查服务,使苏州统计调查品牌在机关中、社会上的知晓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三、顺应形势、改革创新,数据质量实现全方位保障。
坚持“全面、准确、客观、真实”的数据质量标准,紧扣统计改革的形势、紧跟统计发展的趋势、紧贴统计舆情的态势,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实践,着力从夯实基础、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创新手段、强化法制等方面,构筑起全方位数据质量保障体系,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一是以规范化创建为抓手。按照“统计规范化建设提升年”定位,以“提档升级创示范、提标扩面全覆盖”为要求,在省内率先架构起以“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开发区)、村(社区)、部门、企业”为对象的“六位一体”统计规范化建设新体系,逐一制定并执行规范化建设标准,努力争创一批省级示范单位,实现规范化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其中,局以星级处室创建活动为抓手,在内部进行阶段性、全面性的自我检查;县级统计部门规范化建设在省内率先实现满堂红,其中,张家港、常熟、昆山、姑苏区被列为省级示范单位;镇级统计机构在去年全面创建基础上进一步提档升级,目前有近30%的单位获评省级示范单位;60%的村级单位率先实现统计规范化;联网直报企业全部符合省级规范化要求,目前有5%的单位申报省级示范单位;全市18个部门规范化创建成功率近100%,其中近70%的部门创建成绩优秀,申报省级示范单位。各项规范化创建工作均已达到或超出年定预期目标。
二是以制度化创新为支撑。在统计制度改革创新中,局进一步更新观念理念、积极创新创优、彰显特点亮点、推进率先争先,着力推进以“企业一套表”的四大工程建设改革、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手持终端采价方式改革及服务业、文化产业、投资、能源等重点领域改革。在保障各项改革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上,结合苏州实际,着力探索改革制度下数据质量管理的新型模式,建立能自动生成统计报表的统计电子台账,并在工业、能源等统计专业率先推广运用,努力实现从“单一台账”到“综合台账”、“事后台账”到“事前台账”的两个转变,充分发挥了台账在传递依法统计理念、提升企业数据质量、整合统计工作资源、优化统计业务流程、强化调查对象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是以法制化创优为保障。以“统计工作法制化、法制工作全员化”为理念,以“宣传教育到位、执法检查到位、查处办案到位、管理规范到位”为要求,建立健全以统计继续教育培训、统计行政执法检查员培训、统计普法宣传教育骨干培训、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为教育主平台,以统计开放日、法制宣传日、统计法颁布日及各类主题实践系列活动为宣传主阵地,以统计法律法规、统计改革成果、大型普查进展、统计重大事件等为主题材的法制宣传教育格局,积极构建完善统计监审、统计巡查、统计督查“三维一体”常规执法体系。抢抓《统计法》颁布30周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六五”普法中期评估等有利契机,组织主题征文、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联网直报专项检查、统计联网直报代理机构清理、新增统计调查对象统计法律事务告知、统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等工作。一年来,全市开展法制宣传培训275期,普法宣传4.9万人次,发放统计法制宣传资料7.64万份,统计继续教育1.46万人,普法宣传教育培训统计骨干200人,新增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3678人,新增取得统计初级、中级职称的分别为20人。
四、文化引领、宣传先导,统计环境实行内外部净化。
随着统计关注度的提升,如何营造良好的统计环境成为了提高统计公信力的首要性问题。为此,局坚持内部文化引领和外部宣传先导并举,按照“由内向外积极传导、内外循环良性提升”的思路,努力营造良好的统计内外部环境。
一是注重统计宣传工作。努力在增强统计宣传针对性、多样性、灵活性上下功夫,着力在优化发布式、解读式、服务式宣传模式上做文章,注重抢占舆论引导的高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权。(1)10年坚守成就发布品牌。局坚持季度新闻发布会制度已10年整。期间,不断丰富发布内容、完善发布形式,通过引进事后评议、拓展网络发布等手段,努力实现发布的着眼点、媒体的聚焦点和公众的关注点相统一,切实成为了市级机关中坚持时间最长、发布效果较好的统计品牌。另外,局与众多媒体建立长效联动机制,每月公布CPI指标,使市民及时了解价格走势;(2)亲民互动打造“苏州统计”政务微博。4月,“苏州统计”政务微博在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和新浪网四大平台上同步开通,迅速吸引4000多粉丝的关注,成为了苏州创新统计宣传,营造亲民统计形象的又一窗口;(3)“五进”工程拉近统计与公众的距离。实施统计进党校、进讲坛、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五进工程”,与公众讲授统计数据“怎么来、怎么看、怎么用”等问题,拉近统计与生活的距离,传播统计的声音。(4)多网联合推进政务公开。及时更新“苏州统计调查公众网”信息,并与“中国苏州”政府门户网站、“苏州市委市政府综合信息网”紧密对接,开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信息”、“统计分析”、“统计数据库”等统计专栏,扩大统计发布解读影响力。另外,认真处理群众来电来访及“寒山闻钟”、“市长信箱”、“局长信箱”的咨询意见等,每年回复各类咨询近千条,回复率达100%。
二是强化统计争先创优。坚持以“忠诚统计、和谐进取、求真务实、服务发展”的苏州统计文化为引领,牢固树立统计核心价值观,切实凝聚全市系统的合力,激发争先创优的活力。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开展了“寻找最美统计人”活动,我市周晓红、吴蔚2位同志被评为“江苏省最美统计人”,周晓红还应邀参加“第四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受到马建堂局长的亲切慰问,大大鼓舞了全市统计人的工作热情。在此基础上,局党组对孙仁芳等8位同志授予“苏州市最美统计人”称号,并正开展6项系列学习宣传活动。另外,以“创星级处室、创文明单位、创服务品牌”为载体,进一步深化“争先创优、务实创新”主题实践,通过处室工作演示,“讲、学、评”相结合,达到了“以讲促干、以学促用、以评促劲”的效果,充分发扬了求真、务实、重干的作风,合力推进了苏州统计调查工作不断创新、创优、创先。一年来,局获得全省住户调查基础工作示范点、全省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创业促进工作示范单位、全市党政信息工作一等奖、政务信息工作一等奖、档案收集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各专业统计工作继续保持良好业绩。
与此同时,局机关党务工作、组织人事工作、财务管理、档案工作、保密工作、老干部工作、工青妇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等也都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编辑:琛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