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第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江西工作提出的“新的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重要要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干为本、发展为先,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全省生产总值18364.4亿元,增长9%。财政总收入3143亿元,同口径增长9.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51.4亿元,同口径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19378.7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34.6亿元,增长12%。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粮食总产量427.6亿斤,实现“十三连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03.6亿元,增长9%,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0.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40%,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创新驱动能力增强,R&D经费支出增加25亿元,占GDP比重为1.1%。专利申请总量增长65.9%,增幅全国第一;专利授权量增长30.3%,增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3倍。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40%以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17.7%。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城镇新增就业55.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9.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控制在3%左右的调控目标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73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38元,增长9%,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过去一年,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精准有效打出稳增长“组合拳”,有力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帮扶实体经济,先后出台降成本优环境80条、20条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入企帮扶,全年减轻企业负担500亿元以上。坚定不移抓项目、扩投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建设,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504个,实际投资额增长35.6%。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落地省级PPP项目44个,民间投资增长9.8%,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71.4%。实施“扩大消费十大行动”,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深入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三年行动计划,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旅游业稳步发展,旅游接待总人次增长23.5%,旅游总收入增长37.1%。完善省产品出口促进机制,出口结构得到优化。
聚焦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攻坚、扩大双向开放,有效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主线,着力打好“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全面完成煤炭、钢铁去产能年度任务,商品住宅库存平均去化时间比底减少8.1个月,金融风险防范扎实有效。以“三单一网”建设为载体,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32项、其他权力事项99项,出台了行政权责清单管理办法;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77项,对依法保留的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率先在全国全面实行不动产统一登。编制公布省本级工商登记后置审批目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启动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便捷。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江铜、旅游、招标等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江钨集团重组整合和省、市国有企业社区移交工作基本完成。余江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9.3%。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财税金融、医药卫生等改革取得新成效,全面完成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制。积极对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功举办泛珠行政首长联席会、绿发会、瓷博会、药交会、赣港会、赣台会等活动,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2%,引进省外资金增长12%,对外投资增长15%,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
突出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多措并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建立创新型省份建设“1+N”政策体系,设立省“双创”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创业创新,搭建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221个,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19个、高新技术企业376家。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航空、新型电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20%、25%。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万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5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33家。全年新增贷款突破3000亿元,企业直接融资突破2500亿元,成功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054亿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发展布局,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赣江新区成功获批,成为中部第2个国家级新区;昌九一体化向纵深拓展,昌抚一体化加快推进,吉泰走廊发展迅速,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赣东北、赣西两翼发展活力增强。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东乡至昌傅等12条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基本达到6000公里。建成武九客专江西段、上饶三清山机场。赣深客专等4条铁路顺利开工。大唐抚州电厂第二台机组、西气东输三线江西段等项目建成投运,统调电力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全省500千伏主干电网形成大环网,线路突破4000公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鹰潭、萍乡等9个市县开展“多规合一”试点,一批中心镇、特色镇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3.1%,提高1.48个百分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乡村面貌展现新景象。
注重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坚持不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提升绿色发展新优势。成功纳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与广东省签署了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省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全面推行“河长制”,大力实施“清河行动”,新建改建污水配套管网1535公里,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8.6%。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基本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完成植树造林208万亩、森林抚育560万亩。九江、鹰潭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吉安获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萍乡海绵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任务,万元GDP能耗下降4.9%左右。加强环保执法,立案处理环保案件1765起,办结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1050件群众信访件,要求整改的问题正在抓紧认真办理。创建首批60个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生态环境质量继续稳居全国前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办好民生实事、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去年确定的5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福祉得到提高。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77万人实现脱贫,500多个贫困村退出,两个市(县)有望率先脱贫摘帽。尤其是井冈山市率先脱贫意义重大,彰显了党和政府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根本追求,也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3.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低保、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进一步提高。棚户区改造开工17.1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20.9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万户,一大批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教育事业全面推进,42个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专家组认定。启动健康江西建设,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免费救治贫困家庭大病患者14万例。全民健身活动扎实开展,妇女儿童、青少年工作取得新进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取得重大进展,新余市被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举办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活动,有力推动了江西文化走向世界。认真做好人防和拥军优抚安置工作,军民融合发展取得实效。以承办全国综治“南昌会议”为契机,深入推进平安江西、法治江西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提高。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
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全年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10件,制定政府规章4件。狠抓政府执行力建设,严格督导追责问效。大力推进廉洁政府建设,认真做好中央巡视组“回头看”反馈意见的整改,集中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批腐败分子受到惩处。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省人民?力同心,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积极迎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省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贡献智慧、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全省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赣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中央驻赣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江西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需向代表说明的是,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投资、出口、居民收入增长几个指标略低于预期目标。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还不牢固,有效需求增长乏力,实体经济面临较多困难;创新发展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全面深化改革还面临不少难啃的“硬骨头”;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少数干部思想保守、理念落后、缺乏担当、落实不力,政府行政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丰城发电厂“11?24”特别重大事故,造成严重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我们深感痛心和愧疚。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不回避、不懈怠,采取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
二、2017年主要工作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第一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至关重要。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创新驱动,狠抓改革攻坚,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着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着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进一步改进政府工作,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奋力迈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坚实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左右,外贸出口增长1%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
这些目标,贯彻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与省“十三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并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发展动能转换留有空间。在工作中,我们将着力把握好五个方面:一是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相统一。立足经济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同时,着力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坚持优化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有效供给,扩大有效需求,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平衡。三是坚持改革创新与全面开放相促进。着力深化改革、强化创新、扩大开放,以改革激发新活力,以创新增强新动力,以开放拓展新空间。四是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切实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水平。五是坚持民生改善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着力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让人民群众日子过得更好更幸福。
今年的政府工作,重点抓好九个方面:
(一)推动供需两端共同发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提质增效。把牢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提升发展质量。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建设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重点推进980个省大中型项目,总投资1.4万亿元左右,年度力争完成投资3600亿元以上。力争开工建设昌景黄铁路,续建昌吉赣客专等6个项目,建成九景衢铁路,全线开通武九客专;力争开工建设大广高速南康至龙南段改扩建、萍莲高速等4条高速公路;重点推进43个国省道改造大中型项目;开工建设瑞金机场、明月山机场扩建工程,续建赣州黄金机场、井冈山机场二期改扩建项目;推进一批省天然气管网项目;深入实施灾后水利薄弱环节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开工建设四方井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项目;加快特高压电网发展。积极扩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投资,重点推进366个大中型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农业和社会事业项目。着力提高政府投资的有效性,务实推进PPP项目,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产权保护是开启民间投资的“金钥匙”。我们将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平等保护公有私有产权,让投资者安心、定心。
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增强无线网络、数字影音、电子穿戴、动漫游戏等信息产品供给能力,提高信息消费市场份额。落实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推进汽车充电桩和高速公路快充网建设,促进节能环保汽车消费。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加快18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支持鹰潭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推动庐山西海、仙女湖等景区创建5A,促进旅游消费升级。支持兴办养老、健康、医疗等服务机构,加快建设上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打造一批康养产业综合体,促进健康养生消费。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促进城乡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全面带动城乡供给与消费。加强品质监管,强化商标、品牌、标准引领,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市场价格欺诈的整治力度,维护良好消费环境。
努力稳定外贸出口。实施外贸优进优出战略,巩固提升传统出口优势,促进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重点促进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服务贸易出口,支持南昌、赣州、九江、吉安等地争取国家跨境电商试点。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新口岸查验机制,强化省内口岸与沿海重点口岸的对接,推动国检监管试验区建设,加快宜春海关开关运行,支持九江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让江西企业同步享受全球低成本资源和服务平台。
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继续抓好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充分释放“100条”措施的政策效应。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开展贷款中间环节收费专项整治,有效降低企业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着力解决“脱实向虚”问题。大力推进“众创业、个升企、企入规、规转股、扶上市、育龙头、聚集群”。全面推进“财园信贷通”,创新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支持方式,扶持优势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做大,打造“百年老店”。引导企业突出主业、强化管理、降本增效,培育和发扬“工匠精神”,做精产品、做优服务,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二)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着力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大改革攻坚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化解过剩产能。巩固钢铁行业去产能成果,今年全省退出煤炭产能153万吨。切实做好去产能涉及的人员安置、债务处置等工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部分设区市和县城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严格控制各类高杠杆带来的金融风险,有效化解银行不良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降低企业负债水平。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强化全口径融资平台负债监测,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行政审批目录和行政权责清单的动态调整,年内基本完成省本级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推行乡镇权责清单制度,抓好市县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编制和公开发布工作。按照“应上必上,全程在线”要求,推动省本级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和窗口办理。大力推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启动第二批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积极开展“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信用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全覆盖,推进基层监管规范化建设,让市场监管更加公正、更加透明。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大型骨干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全面完成省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提高混合所有制改革覆盖面。健全国企国资审计监督制度,完善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深化省投资集团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创新管理、评价和考核模式。加快剥离中央驻赣企业办社会职能,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打造国有企业改革“江西样板”。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实施省以下税收收入划分改革,推动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改进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加大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的支持力度。推进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健全税收共治格局。开展省本级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建设试点。推进金融服务的多元化、便捷化和均等化,构建覆盖广、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各类金融机构、金融业态聚集发展,推动江西银行上市和九江银行增资扩股,加快组建江西裕民银行、瑞京人寿等法人金融机构。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扩大政策性贷款投放。规范发展区域性金融要素市场,推进金融结算和供应链融资增信平台建设。推动投贷联动融资试点,培育发展私募投资基金,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推动企业直接融资,今年争取新增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企业3-4家、新三板挂牌50家、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1000家。积极推进“小贷银保通”业务模式试点。加快“险资入赣”,力争引入保险资金200亿元以上。
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实施输配电价改革。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推进盐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合我省盐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力争完成省直事业单位和省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推进市县(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整合,逐步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土资源、国有产权、国有集体林权、医药采购以及排污权、碳排放权纳入统一交易范围,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集中力量和资源,培育壮大新经济业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新旧动能协同发力,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格局。
强化创新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创新驱动“5511”工程和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实施10个左右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和20个左右重点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力争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动,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在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稀土和钨新材料及应用、装备制造等领域,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以企业为主体,强化产学研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支持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实施一批“双创”示范引领项目。落实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开展“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切实提高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抓好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完善吸引人才、激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以产业为导向、企业需求为重点,大力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深化科研成果激励和人才评价、举荐、流动等制度改革,让每一个愿创新、能创新的人,都能在江西这片土地上发展有机会、事业有舞台。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打好企业技术改造、企业管理提升、工业园区功能完善提升“三大战役”,推动工业扩总量、优结构。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动“互联网+”,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抓好“万千百十”工程,推进个性化、定制化、柔性化制造,变“江西制造”为“江西智造”,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实现以质取胜、质量兴省。重点推进南昌航空城、景德镇航空小镇、吉安桐坪航空小镇建设,培育发展低空经济;推进江铃纯电动乘用车、萍乡安源客车和紫金江发新能源汽车、赣州凯马新能源汽车整车、上饶汉腾汽车整车二期、北汽昌河洪源工厂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示范区;推进南昌VR(虚拟现实)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新余、鹰潭申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好企业技改“三千计划”,推进有色、石化、建材、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形成更多新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推动制造产能、关键设备、检验检测认证、标准厂房等资源整合分享。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加快引进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推进17个铁路物流基地、50个物流产业集群和传化智能公路港等建设,构建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运量更大的物流“大动脉”。
强化创新要素保障和平台支撑。全面推进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工程,逐步向社会开放交通、医疗、教育、资格资质等公共数据资源。打造数据平台,大力推进南昌、上饶、抚州大数据云计算项目建设,推进鹰潭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和窄带物联网试点。充分发挥江西省发展升级引导基金作用,探索采用母子基金“1+N”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旅游等产业基金。支持商业银行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专营机构。争创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互联网打造开放共享的跨界融合创新平台,加快推进景德镇“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上饶创梦空间创业园、吉安创客空间、九江共青城青创空间等众创平台建设,抓好首批省级30个融历史、文化、产业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创新研发、管理咨询、中试孵化、公共服务等向平台、园区和产业集群集聚。加快建立一批产业和创新联盟,新增科技协同创新体10家,提高创新研发、产业配套的组织化水平。
(四)持续扩大双向开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主动适应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形势,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培育开放发展新优势。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产业、平台布局,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重点项目库。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制造业、农业、旅游等合作,加快推进中哈赣江工业园、华美食品马来西亚农业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加强与福建、深圳、武汉等地合作,集并“陆上丝绸之路”节点城市货源,开展铁海联运,力争实现赣欧班列常态化运行。支持赣州等城市打造联接“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推进南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试验,打造扩大开放“制度高地”。出台我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支持九江沿江产业园创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落实国家“十三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努力在中部率先绿色崛起。
加强区域开放合作。实施深度融入“长珠闽”行动计划,推动经贸合作与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赣京合作,主动对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推动设立北京中关村(江西)科技园。支持赣州国家级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建设,推进赣粤、赣浙、赣闽、赣湘、赣皖合作区建设,打造赣台合作发展示范区,在深化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统筹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坚持引资引智引技并举,大力推动外企入赣、央企入赣、民企入赣和赣商回乡创业。精心办好首届世界赣商大会、赣港会、赣台会、瓷博会、药交会、外交部江西全球推介、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推动我省优势产业“走出去”,精心打造“江西制造”“江西建设”“江西援外”“江西走出去联盟”四张新名片,让“走出去”走得更稳、更宽、更远。
(五)加强区域统筹联动,推进多元支撑协调发展。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提升“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格局。
建设赣江新区引领龙头昂起。推进儒乐湖核心区产业新城建设,抓好“水陆空”无缝对接的综合交通枢纽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推动欧菲光摄像头模组、意中产业园等项目和平台入驻新区,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性功能总部与平台。全面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积极创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南昌新经济试点,开展“美丽南昌、幸福家园”三年攻坚行动,推动“三谷”建设,积极构建南昌大都市区,加快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深入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加强沿江岸线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着力打造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航运中心;加快昌九、昌抚一体化进程,增强“龙头”区域辐射带动力。
增强内生动力助推苏区振兴。加快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中国稀金谷、电子信息产业带建设,促进国机汽车、东风汽车等项目落地,支持赣州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抓好赣州市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推进抚州海西综合物流园等平台建设。大力支持吉泰走廊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吉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全省重要经济增长带。
发展高铁经济促进两翼齐飞。推进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和沿线各市高铁新区建设,提前谋划“昌吉赣深”高铁经济带建设,加快形成以沪昆、京九为主骨架的高铁经济带。推进赣浙省际生态产业合作示范区、上饶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加快萍乡经开区等循环化改造、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宜春丰樟高循环区建设,推进赣西(新余)跨行政区转型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鄱余万都”等滨湖地区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全面提升“两翼”发展水平。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争取城镇化率达到54.4%。积极推进市县空间规划暨“多规合一”。发展装配式建筑。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做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点实施一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公共停车场等项目;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融合,打造一批产城融合示范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同步设计建设、一体运营,提高“水电路气通信”等城乡联网和通达水平,实现全省村村通动力电。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开展城乡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加大拆违治乱力度,促进城乡环境改善、整洁有序、美丽宜居。
(六)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底线,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优化畜、禽、水产供给。深入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建设高安巴夫洛等一批标准高、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特色水果、设施蔬菜、茶叶、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抓好绿色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加快发展特色水产业和草食畜牧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
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深入实施“百县百园”工程,壮大75个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打响“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增加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研制、推广适宜我省地理和耕作模式的农业机械,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123+N”江西智慧农业建设,做大赣农宝、供销e家等电商平台。推进“财政惠农信贷通”工作,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构建省市县三级农业担保体系,使金融服务不脱农、多惠农。
创新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13个试点县“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融合互动,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抓好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增强农村要素市场活力。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兴办农民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对2万个自然村组实施整治;启动“七改三网”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8000公里;利用两年时间完成全省25户以上自然村水泥路建设。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全面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抓好500个示范村建设,全面加强农民建房规划管理,保护和修复农村自然景观,延续好乡村人文脉络,为后人多留些“根”的回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教化、约束作用,依法打击邪教等非法宗教活动,倡导节俭文明的婚丧嫁娶行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治理。关心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七)抓好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持续增强绿色发展新优势。把握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机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完成植树造林120万亩。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切实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向环境污染“开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重点行业脱硫脱硝改造,实施省内、省际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力守护同一片蓝天。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清河行动”,加快推进48个县(市)和25个工业园区污水管网、鄱阳湖沿线20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项目建设,年内坚决依法关闭和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全面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开工建设2个以上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通过努力,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让蓝天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强化绿色清洁生产、矿产等资源综合利用,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强化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实施全面节能行动、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矿产、资源节约利用等试点工程。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细化和落实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低碳交通,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倡导全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着力抓好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制度体系、最严格的环境保护与监管体系、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制度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体系建设。配合国家做好省级地区绿色发展指数发布工作。启动省以下环保机构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巩固完善五级河长组织体系,打造“河长制”升级版。完善自然生态空间监测体系。完善覆盖全省、统一规范的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好江西广东东江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全面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切实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对一切环境违法行为做到“零容忍”。
(八)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筹集财政性资金1400亿元,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50件实事。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十大脱贫攻坚工程,全年完成70万人脱贫、1000个贫困村退出、6个贫困县摘帽。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大力推进产业脱贫,因地制宜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有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确保搬迁户愿意搬、能就业、有收入。严格做好兜底保障脱贫,统筹推进健康、教育等脱贫工作。全面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政策,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对精准脱贫和摘帽贫困县进行严格评估考核、严格验收,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深入开展结对帮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注重精神脱贫,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决不“养懒汉”。
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广泛开辟就业创业和群众增收渠道。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帮助就业困难群众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全面落实国家创业担保贷款新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0亿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前提下,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国有农垦企业及其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加强农村低保与贫困户脱贫的衔接、医疗救助与大病保险衔接。探索城乡低保统筹、县域内困难群众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机制。做好贫困家庭大病免费救治工作,提高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待遇水平。大力推进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全覆盖。开展低保申报制试点,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倡导并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全年改造各类棚户区24.23万套,完成国家下达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困难群体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切实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
(九)协调推进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紧紧围绕人民群众需求,补社会事业短板,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编制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大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开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引导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办学,逐步推进高中免费教育。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提升文化软实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和方式,积极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挖掘利用江西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推进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建设和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保护。大力实施“文化+”工程,促进文化与金融、旅游等深度融合,加快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省文化演艺发展集团等公司组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进第二轮修志,做好参事、文史、档案等工作。精心筹办汤显祖国际戏剧节,扩大江西文化影响力。
推进健康江西建设。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建设好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启动建设中国中医药产业创新科技城,实施樟树“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培育壮大一批名医、名科、名院,加快打造中医药强省。健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全面治理“餐桌污染”,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抓好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做好妇幼保健和优生优育工作。完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及服务网络,办好环鄱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强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做好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推进省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支持社会资本设立养老机构,增加公共养老服务供给,为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推进法治江西建设,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信用江西建设,依法处置失信行为。扎实做好全省第十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加强国家安全工作。深入推进平安江西建设,织密视频监控“天网”,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深刻汲取丰城发电厂“11?24”特别重大事故惨痛教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制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军民融合,做好人民防空和拥军优抚安置工作,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支持法院、检察院工作。支持工、青、妇、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发挥更大作用。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震、气象、测绘、地质、援疆等工作。
各位代表,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美好生活愿景,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担当起加快全省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我们坚决做到恪守为民施政,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时刻谨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多做让人民群众暖心的事,多说与人民群众贴心的话,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严格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制度,确保所有政府行为都于法有据,任何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力行阳光理政,推动公共权力、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公开透明,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和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畅通政府与公众互动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向群众说真话、道实情,始终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守清廉为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坚决打掉权力寻租空间,坚决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害群之马”,让腐败分子没有藏身之地。全面从严治政,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坚决履约守信,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强化绩效评估,严肃行政问责。政府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勇于担当、善谋实干,真正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每一位革命先烈。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展望新征程,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的*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内容名词注释
1.扩大消费十大行动:指城镇商品销售畅通、居民住房改善、旅游休闲升级、教育文化信息消费创新、绿色消费壮大、农村消费升级、促进汽车消费、康养家政服务扩容提质、体育健身消费扩容、消费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十大”行动。
2.“三单一网”:“三单”指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一网”指江西政务服务网。
3.“五证合一”:指在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基础上,再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全面实行“五证合一”登记制度。
4.河长制:指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
5.全域旅游: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6.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指国际贸易和运输相关各方面在单一登记点递交满足全部进口、出口和转口相关监管规定的标准资料和单证的一项措施。
7.“一址多照”“集群注册”:“一址多照”指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工商登记机关允许在同一个地址注册多户企业,办理多个营业执照。“集群注册”指允许多户企业由同一托管企业(即商务秘书公司)提供住所托管等服务,组成企业集群的注册登记模式。
8.“双随机、一公开”:指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在依法实施工商职能监督检查时,采取随机方式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方式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开检查结果。
9.小贷银保通:指通过政府风险补偿等政策引导,以保证保险产品为工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帮助小微企业等融资主体以合理的融资成本获取银行贷款,构建政府、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多方参与、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融资平台。
10.“万千百十”工程:指在“十三五”期间重点领域推广应用一万台(套)智造制造装备、打造一千个智能制造车间、培育一百家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建设十个智能制造基地。
11.VR(虚拟现实):指借助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三维环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方式,通过调动用户各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来享受更加真实、身临其境的体验。
12.企业技改“三千计划”:指推进1000家以上企业实施重点技术改造,实施1000个亿元以上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力争完成2500亿元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
13.“三谷”:指南昌的光谷、慧谷、绿谷。
14.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指推进绿色生态产业标准化建设行动、“三品一标”农产品推进行动、绿色生态品牌建设行动、化肥零增长行动、农药零增长行动、养殖污染防治行动、农田残膜污染治理行动、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行动、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和农业资源保护行动。
15.“123+N”江西智慧农业:指建设“1个数据云”即江西农业数据云;“2个中心”即农业指挥调度中心、12316资讯服务中心;“3个平台”即农业物联网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N个系统”涉及农业生产、项目管理、资金监管、综合执法、行政审批、市场信息、农技服务、政务办公等各个子系统。
16.“三权分置”:指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
17.“两权”抵押贷款:指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可以依法依规进行抵押贷款。
18.“七改三网”:“七改”是指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沟、改塘和改环境;“三网”是指电网改造、广电网络建设和电信网络建设。
19.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指国家、省、地市分别对年能源消费总量最大的“百家”“千家”“万家”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实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江西省两会开幕时间人事调整安排,江西省两会精神政府工作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