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放在武汉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谋划创新,用最大的热情、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政策、最多的投入推动创新,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加快构建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认真实施《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和《东湖高新区先行先试实施方案》,充分发挥示范区创新引擎作用。完善落实“一区多园”机制,推动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在全市开花结果。全面推进职务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促进成果转化。全方位改革政府科技资金管理、计划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打造科技金融特区、人才特区。新增科技贷款余额150亿元、科技保险保额200亿元;新引进创投机构30家。深入实施“黄鹤英才计划”、“3551光谷人才计划”,探索人才与风险投资结合机制。积极支持和引进院士工作站,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在创新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制定出台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技术研发平台。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研发机构。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制。向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发展一批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标准战略联盟等创新创业平台,对接产业需求,研发和转化一批科技成果。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100万平方米。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健康等优势产业,壮大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按照千亿目标,聚焦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大数据、北斗导航等新兴产业,使新兴产业成为“万亿倍增”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扩大武汉未来科技城、光谷生物城等特色园区产业集聚规模,推动各开发区、各区积极创建科技园区,依托园区培育和引进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8000亿元,增长20%。
加快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深入实施“青桐计划”,充分激发百万大学生创业潜能。新增大学生创业特区15个,吸纳10万名大学生创新创业。加快建设一批廉租办公室、创业工坊和人才公寓,完善创新创业配套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创新型机关、园区、街道、社区创建,把“创新”镌刻在武汉的各行各业、每个角落。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使创新成为城市之魂。
(四)坚持建管并重、品质为先,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宜居水平
遵循特大中心城市建设规律,更新城建理念,更加注重城市品质,更加关注市民意愿,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管理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努力让城市安静下来,努力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大自然。
强化规划先导作用。启动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推进市域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规合一”,实现“一张图”管理。
持续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坚持投入不减、力度不减,加快构建现代化、高品质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达到1750亿元。
创新城建投融资体制。完善市、区共建体制,发挥市、区两个积极性。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优质资产上市融资,增强平台公司资本化运作能力。
巩固提升交通枢纽功能。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加快推进天河机场三期、阳逻港集装箱三期、武深高速武汉段、汉孝大道武汉段、?孝高速武汉段、四环线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沿江高铁、武西高铁规划建设。支持武汉至孝感城际铁路开通运营。
完善市域快速交通系统。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牢记“地铁生日”,确保3号线一期建成通车,实现中心城区地铁初步成网;精心组织已开工地铁线路建设,开工建设1号线径河延长线和24号线。加快过江通道、城市环线和快速路建设。建成东湖通道、江汉六桥、三官汉江公路大桥。加快建设临空港区跨府河大桥。实现二环线全线贯通。完成三环线、东风大道、雄楚大街和21号公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青山长江大桥、岱家山大桥、巨龙大道延长线。实施汉阳大道、中山大道景观提升工程。
切实抓好“绿道年”、“路网年”、“停车场年”建设。中心城区,武昌地区重点建设环东湖绿道;汉口地区重点建设张公堤绿道,连接汉江绿道、汉口江滩,形成串联汉口主要区域的绿环;汉阳地区重点建设环墨水湖绿道。新城区,重点建设环后官湖绿道、环青龙山绿道、环金银湖绿道与府河湿地绿道、木兰景区群绿道。全市新建绿道228公里。围绕改善提升重点功能区、大型生活区等区域交通条件,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改造连通道60条,形成对接快速路的次支路网;制订规划,出台政策,多途并举,加快配建一批停车场,增加停车位;严格交通管理,力争每个区消除4-5个堵点,使城市拥堵状况明显改观。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对接轨道交通,优化公交线网,加快形成“快、干、支、微”的公交线网新格局,让地面公共交通快起来。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阳逻自来水厂二期工程,完成余家头自来水厂改扩建、琴断口自来水厂升级工程,启动白鹤嘴、宗关自来水厂改扩建。新建排水干管100公里。启动北湖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深隧工程建设,推进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黄家湖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新增污水管网100公里。建成长山口垃圾焚烧厂二期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化智能电网。建成天然气高压外环线,构建全市天然气调度“一张网”。
加快推进“三旧”改造。整体拆除城中村10个以上,还建房项目开工、竣工各300万平方米以上。各中心城区完成50万平方米以上的旧城、旧厂征收任务,启动两片以上棚户区改造。逐步消除D级危房,确保居民住房安全。
各位代表,持续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给市民的生活与出行带来不便和影响,广大市民给予了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与我们一道,共担压力、共建家园。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调整重点、把握节奏、优化时序、强化管理,快完工、慎开工,尽量缩短建设施工影响市民出行的“阵痛期”,让广大市民尽早享受到快速路网的便捷,更多享受到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带来的美好生活!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升华理念、提升标准、完善制度,巩固提升“城管革命”成果。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在街道层面探索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环卫作业、绿化养护市场化。全面提升主次干道、窗口地带保洁水平。强化铁路沿线、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薄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强化物业服务质量监管,破解住宅小区综合管理难题。深入开展“三创”工作,力争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省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功,并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创建成果。
治城育人,弘扬*,形成催生“武汉群星”现象的常态机制,让城市明星在武汉有地位、载入史册,激励广大市民学习、争做模范市民、功勋市民,不断增强城市认同感、荣誉感、自豪感。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绿水青山,让城乡环境更美。深入实施绿满江城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三环线生态带,启动建设四环线生态带示范段、机场高速公路生态廊道。继续推进两江四岸江滩建设,建成武青堤江滩一期。基本建成龙灵山生态公园。全面完成破损山体生态修复。造林绿化10.6万亩。
全面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深入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严格落实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加快建设临江环湖沿河公园。加强沉湖、涨渡湖等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维护湿地原生态。切实保护长江、汉江、梁子湖等战略水源地安全。研究制订《武汉市水污染防治规划和行动计划》。
大力实施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重点治理PM2.5和PM10。积极参与武汉城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
全力办好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按照“生态园博、绿色生活”的理念,加快建成园博园,确保园博会如期开园、精彩开幕,打造“百年精品、世纪园博”。
(五)坚持统筹城乡、四化同步,加快推进新城区“独立成市”
加大“三农”工作力度,走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推进新城区产业、功能和城市格局现代化。
大力推进现代化新城建设。编制产城融合发展规划,推动产业项目向新城聚集。加快建设城镇市政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四级联创”,创建一批国家级“美丽乡村”、省级“宜居村庄”。
提升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水平。推进1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提档升级。探索“菜篮子”工程跨区域发展,在市外合作共建养殖基地。启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13个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新增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5万亩。建设武汉国家级种子产业园。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产值2500亿元。高水平建设六大山水田园赏花区,推进赏花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
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4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更新改造134处骨干泵站,整治3500公里排灌港渠,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发展。
纵深推进农村改革。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开展新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推行土地流转风险保证金制度。鼓励规范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村资源资本化水平。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权和农业设施抵押贷款。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个、家庭农场600家。
(六)坚持为民惠民、共建共享,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福祉
民生决定目的。我们要带着感情和责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圆梦人”,让市民生活年年都有新变化,一年更比一年好!
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以创业兴业带动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新增创业2.5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1万人。出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配套政策,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改革社保业务办理方式,新建一批社保经办服务点,探索推进资源共享、全市通办。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集中解决一批困难群众的社保问题。社会保险净增参保35万人次,综合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确保完成省下达的住房保障目标任务。深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抓好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推进优质教育均等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继续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行学区制、托管制,建立教育联盟和学校共同体,深化小学小班化试点,提高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水平。推动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化发展。建立“年度教师”评选制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扩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覆盖面。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支持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等院校办出特色,努力建设一流的大学之城。
加快建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名医、名科、名院、名中心”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分类实施公立医院改革,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新办高水平国际性医院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服务先进市。推进医养融合,实现中心城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全覆盖。开工建设市老年病医院。认真实施预防保健强基工程。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夯实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快“文化五城”建设。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实施实地观看各类演出观众突破1000万人次、服务读者突破1000万人次、1000万人次走进博物馆等“三个千万人次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支持创作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深度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建成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加快建设盘龙城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加强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做好万里茶道文物保护和申遗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办好WTA武汉网球公开赛、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亚洲田径锦标赛等大型赛事。持续推进国家足球试点城市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依法治理,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市民法治观念;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完善社区律师制度,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坚持系统治理,推进“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城市”建设;培育社会组织1800家以上。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工作。深化平安武汉建设。创新发展具有武汉特色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加强网络管控服务。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薄弱问题、突出问题整改,有效防止和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强化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今年,我们将继续办好十件实事。
1、缓解市民出行难。开通微循环公交线路30条,增加公交车辆400台。建设30条、120公里公交专用道。改造提升三环线内道路交通标志标识、信号灯、护栏和安全防护等管理设施。建设公共停车位13500个。修复老旧破损人行道15万平方米。开展新一轮“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实现村村通客车。
2、改善就学就医条件。新建、完善300所中小学校内安全视频系统。在全市中小学安装学生直饮水系统。继续为新入学的全日制大学生每人赠送一本市民手册和一张100元的“武汉通”公交乘车卡。提档升级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乡镇卫生院。启动订单式培养100名社区全科医生。为全市6万名新生儿实施免费耳聋基因筛查。
3、加强扶残济困。为一户双(多)残低保家庭发放护理补贴。对距离办理国家规定退休手续五年内的已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正常缴费的灵活就业残疾人给予补贴。为本市户籍14周岁以下患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脑瘫等重大疾病,且家庭贫困无力继续承担后续住院治疗费用的儿童,一次性提供5万元以内的临时大病医疗救助。
4、实施文体惠民。为2122个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出版物。在三镇选择35家游泳场所,为中小学生提供20天免费暑期游泳。对3500名青少年开展游泳、足球、网球免费培训。更新农村健身器材300套。
5、便利群众生活。新改扩建公共厕所100座。建设84座地埋式垃圾收集站。新建社区蔬菜便民店100家。为流动人口免费发放30万张“武汉通”式居住证。连片整治265个社区、60条城市道路架空管线容貌。在全市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出入境24小时自助服务机”69个。
6、改善空气质量。安装工地扬尘污染在线监控设施80套。推动100个建设工程工地安装喷洒降尘设施。淘汰7万辆黄标车和老旧车。从今年5月1日起,市域内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7、改善老旧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加强100个老旧社区“幸福社区”创建工作,重点完善社区道路、排水、公共照明等基础设施。推进200个老旧社区绿化提档升级。续建100个社区消防室。
8、强化食品安全保障。在校园周边、集贸市场周边、老旧社区和城乡接合部,规范、设立小餐饮便民服务区36个。在白沙洲、四季美、皇经堂三大批发市场建设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站。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分级A、B等级达到65%以上。开展食品安全抽样检测3万批次,双月公布抽检信息。
9、完善养老服务。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44元增加到180元。提档升级30家社区养老院。新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50家、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40家。
10、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新建10个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站,实现留守儿童关爱全覆盖。举办面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报告会50场、剧目演出20场。
各位代表,科学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围绕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宏伟目标,切实谋划好推进“万亿倍增”、创新驱动等事关武汉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各项工作,充分凝聚各方智慧、集思广益,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使之成为科学指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七)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全面实施《武汉市法治政府建设规划》,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城市的能力和水平。
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明确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确保决策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制定出台《武汉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实现各区(功能区)、各政府部门及街(乡镇)法律顾问全覆盖。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完善决策咨询制度。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完善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积极探索交通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加强对行使行政强制自由裁量权的监督检查,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办理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强化审计监督。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切实做到清廉为官、事业有为。深化“治庸问责”,扎实开展十大突出问题整改,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为。切实履行政府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十一条禁令。抓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反“四风”长效机制,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责任重大。全体政府工作人员务必自觉践行*提出的“三严三实”、“四有”要求,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精力倾注在“能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奋发有为激情干,求真务实科学干,敢于担当带头干,只争朝夕抓紧干,守规矩、有作为,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和全市人民一道,让武汉每天不一样!
各位代表: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实现“万亿倍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光荣使命,鼓舞我们砥砺奋进;全市人民的信任期盼,鞭策我们勇往直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谱写武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