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自我评价 > 正文

中学生学业成就自我评价

时间:自我评价 高考查询网

中学生学业成就自我评价

  【摘要】现代科学教育,则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充实、调整、发展,更全面、更合理地把科学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探究自然的活动,它不仅涉及逻辑推理与实验验证,同时也是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而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只是探究活动的结果。科学的探究自然的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不仅要求从事活动者具有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科学的过程、方法,具有进行探究活动的实践能力,还必须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与关联的关系等。科学教育理论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讲一步的完善,也为科学教育评价理论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科学教育 成就评价 基本理念

  改革首先是指导思想的变革。《纲要》指出,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新的评价方式强调可操作性,力求评价指示简明、方法易行,使第一线教师容易使用。这些目标体现了新世纪课程改革对教育评价的新要求,也是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改革目标。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讨论稿)》指出:“评价与考试的改革必须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念,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这些也都可看成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具体到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改革,以上的目标、要求也是适用的,而且是上位层次的“适用”。但以上的所列,大部分都是高度概括、放之四海皆适用的内容,缺乏具体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操作性的指导意义。前述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多从宏观上和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而改革却要结合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在从一定的角度出发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从具体的微观面上做起,来推动宏观上问题的解决。所以,针对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先从宏观的、过程的、学科的和学生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列出三条微观的具体的基本理念。

  一、改革应以科学素养的培养为根本出发点

  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该学科的名称从“自然常识”到“科学”,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学科培养目标的变化。以往的“自然”学科主要以让学生学习与周围自然现象有关的知识为主,包括相关的技能、学习的兴趣,以及爱祖国、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情感。现代科学教育则强调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并做出明智决策,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科学内容与科学过程的结合,以及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因此,以培养科学素养为课程目标,最能反映出学科的这一变化趋势。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共主要维度或基本要素有: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实践、对与科学相关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课程目标就是以这三大维度或三大要素为脉络来进行表述的。总目标对小学生经由科学课程的学习而在科学素养主要维度上的预期发展水平做了高度概括,分目标则对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而在科学素养主要维度上的具体发展水平做了明确界定。总目标和分目标一起,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

  国际上,科学教育这几年的发展趋势就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全面关注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方法、能力、行为和习惯的培养。国内,从理科的传统学科教学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注重学生科学方法与能力的培养;90年代STS理论的引进和综合理科出现;90年代末,从传统的理科学科发展到科学课程,这一系列的变化与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基本上是同步的。《科学(3一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科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己经注重了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包括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科学探究领域以及科学知识领域都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要求。

  在课程目标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相互关系之中,课程目标对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所起的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主要方面。因此,把评价工作和学生的学业成果与受到重视的科学教育目标联系在一起,就是评价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课程目标以培养科学素养为中心,与此相对应,科学课程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也必须关注科学素养,把科学素养的提高作为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主要内容。由此,特别是鉴于目前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现状,从评价内容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改革必须以科学素养的培养为根本出发点。

  二、改革过程中应牢固树立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意识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不同于学生学业成绩或学生学习结果(效果)的评价。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是依照课程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价值判断,并把判断结果反馈于教育实践以改进教和学,促进教育的良性运行。它是把学生作为评价对象,是评价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不同于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它除了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情感领域的发展:它除了采用各种测试的手段外,还可采用其它手段在任何时间收集信息,进行评价;它除了进行终结性评价外,还进行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评价;它除了依靠笔试的手段外,还依靠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评价;它除了使用百分记分法和等级记分法外,还使用描述语句、模糊分数等的方法;它除了评价预计范围内的成就外,还要评价预计范围之外的成就……正是由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与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这些不同,在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过程中,首先必然会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特别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情感领域发展的评价;其次,会根据不同的具体评价目的,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再次,也会针对不同的评价主客体,采取不同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法。

  因此,在改革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过程中,从评价方法的角度出发,必须牢固树立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意识,时刻注意评价的方法是否与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相吻合,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三、科学教育改革应把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益作为最终目的

  这一基本理念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都有从评价中获益的权利;二、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改革,它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获益,包括在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实践、与科学相关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都能获益。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基本理念,下面从三个方面对第二层含义进行一些阐述

  1、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要让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获得自信和前进的动力。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一个成功者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既有学业智能,又有人事智能、实用智能、创造智能等。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他根据多年对人类心智的研究,认为,人类至少具有七种智力,这七种智力是: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动作、音乐、人际与自我智力。他认为,每个人都会有多种智力,这些智力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和运用,以完成不同的任务,解决不同的问题,并且在不同的领域上发展。不同的人在这七种智力上的表现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智力领域,在这个类型的智力活动中会表现更好。多元智力理论主张对学生的评价要在实际生活及学习情景中,从多方面来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允许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其学习;对学生在各个领域的表现的评量,应该允许变通,在某个领域的优秀操作可以弥补在其他领域的不足。

  一个在学业智能发展上比较缓慢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他在其他智能方面的发展也缓慢。所以,绝不能以学业智能一种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而应该从学业、人事、实用、创造等各个维度和层次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或者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就应给予肯定、鼓励。

  此外,对于学习水平较低、与课程目标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的学生应采用个人标准进行评价。这个标准既不要求学生和学生比,也不要求学生和课程目标比,而是让学生自己和自己比,即用他的现在和过去比。只要比过去有进步,就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从鼓励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在这里,以个人标准为依据进行的学业成就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个学生面前,甚至于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最感困难的学生面前,都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并使他在这个领域里达到一个高处,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他为此大声疾呼:“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