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些人是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人数全球第一达1.09亿人
证券时报网10月13日讯北京时间10月13日下午,据路透社报道,投行瑞信周二发表最新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富裕国家,仅次于美国;以中产阶级人数计中国为全球之冠,达1.09亿名。
报告指出,按当期币值计算,全球财富总值自年中起至年中减少12.4万亿美元至250万亿美元,跌幅为4.7%,因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升值,抵销了股票和楼价走势的影响。若按固定汇率计算,全球财富总值上升13万亿美元,增幅为5.1%。
按国家划分,全球最富裕的三个国家分别是美国(85.9万亿美元)、中国(22.8万亿美元)及日本(19.8万亿美元)。中国今年取代日本占据第二位,主要由于汇率的不利走势,日本的家庭财富下跌15%。
报告指出,“中国股市的市值于截至年中的12个月上升约150%,然而,由于金融资产仅占家庭财富的一半,而股票只占金融资产小部分,故中国家庭财富受股市走势的影响较预期小。”
“中国内地股市其后由6月中旬起急转直下,对整体财富造成的负面影响有限,但其效应会因来年任何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而放大。”报告并称。
报告预期,中国的财富总值于2020年前将增至36万亿美元,在全球财富345万亿美元的占比10.4%,仍居第二位。届时中国的百万富翁人数达232万名,全球排名第六。
报告显示,全球中产阶级成年人的数目已由2000年的5.24亿名增至的6.64亿名,相当于成年总人口的14%。
中国的中产阶级虽然只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但按绝对值计算却是全球最多,达1.09亿名,超越美国9200万名的中产阶级成年人。自2000年以来,中国中产阶级的财富大幅增长330%至的7.3万亿美元,占全国财富的32%。
香港方面,在年中至年中,本港的家庭财富总值增长8.3%至1万亿美元,反映股值和楼价的稳健升幅,以及港币与美元挂钩的影响。44%的成年人口属于中产阶级的财富水准,拥有2830亿美元,占财富总值的26%。
报告以美国作为基准国家,当地以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财富(按年中的价格计算)来界定中产阶级成年人,并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值系列,按本地购买力计算,得出其他国家的等值中产财富范围。
推荐阅读:什么是中产阶级 美国人的中产阶级又是什么?
中产阶级(或中产阶层),是指人们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且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但不到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的阶级(或阶层);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且大部分人的财富是以家庭为单元拥有的,所以中产阶级主要由“中产家庭”组成。
中产阶级,大多从事脑力劳动,或技术基础的体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 中产阶层(或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能否形成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高品质民主的前提条件。中二代,是世界各发达国家高科技人才的主要来源(中一代,大多为自身的发展而错过了创新年龄;富二代,大多只图享受而缺乏进取心)。 中产阶层的主要来源:主要是教育和能力发展正常的中产子女(二代或多代),部分接受了良好教育并有较强职业能力的“贫二代”,以及少数“返贫”的“富二代”。 中产阶层发展的主要障碍:部分国家的社会制度,阻碍了贫困阶层子女的上升通道,使社会阶层固化。 中国划分标准 现阶段我国的中产阶级只有5%,中产阶级是有指标的他的资产至少要在1000万元以上,起码受过大专以上的教育,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念是符合当前政府利益的,中产阶级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稳定程度。(来源于《虚拟资本与虚拟经济概论》作者:李苏淮珠海出版社) 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职业,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以职业区分中产阶级,存在较多争议,如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局长、处长与一般科员、办事员显然就难以相提并论,“重要”机关工作人员如工商局、税务局工作人员,与“一般”机关工作人员如地震局、档案局、老干部局工作人员,在收入与社会地位上的差距,恐怕亦不可同日而语。同为IT技术人员,一些人可能住别墅开洋车,一些人则只能天天吃泡面挤公共汽车。更多的人,包括经济学家在内,倾向以收入作为中产阶级划分的惟一标准或主要标准。但即使大家都以经济收入为标准区分谁是中产阶级,谁不是中产阶级,也仍旧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和定量上的混淆。比如在美国,有人认为凡年均收入在3万美元至10万美元的人群都属于中产阶级,以此标准衡量,美国95%以上的人都应该属于中产阶级。另一些人则认为,美国中产阶级的人年均收入标准应该在4万美元至25万美元,凡人年均收入在此区间的,都可以算是中产阶级。以此标准而论,美国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80%。 在号称中产阶级大本营的美国,区分中产阶级的标准尚如此混淆,世界其他地区就更不用提了。拿印度来说,按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说法,印度现有中产阶级约3亿人。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理事会”是印度中产阶级标准的制订和发布者,其发布的印度中产阶级标准是:凡年均税后收入在3.375万卢比到15万卢比(约合700-3000美元,目前美元对卢比的比价为1∶48.5左右)的家庭均可算是中产阶级家庭。按此计算,2001年,印度有6000万个家庭已经跃升为中产阶级家庭。以一家5口计算,印度目前有中产阶级3亿人。 中产阶级以此看来,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是你说有多少就可以有多少的,因为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非常大。以印度中产阶级的标准而论,倘若户年均收入700美元就可算为中产阶级家庭,700美元按现在我国的外汇比价,也就相当于6000元人民币左右,分摊到一家5口,年人均大约只有1200元人民币左右,平均每人每月100元人民币。这样的收入水平,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恐怕连吃口饱饭都成问题,就别提什么“中产”不“中产”了。美国商业部在宣布印度是目前世界上十大新崛起市场之一的时候说,印度目前的中产阶级已经达到了1.75亿人左右(比印度有关机构的估计几乎少了一半),在未来,这些印度中产阶级每人至少还要购买一台电视机、一台录音机、一个压力锅、一个吊扇、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他们中2/3的人还要购买一辆轻便摩托车、一台彩电、一个电熨斗、一个食品搅拌器和一台缝纫机;一半以下的人要买一台冰箱……“这将是多么大的一个消费市场!”在旁人看来,这更像是美国式的黑色幽默。 |
另外,有数字说,新加坡300万人口中约90%以上属于中产阶级,新加坡[3]家庭年均收入普遍在2万美元以上;韩国人均年收入约1万美元,都可算是中产阶级,但在韩国,很多人没有房子,且韩国工人人均负债1万美元以上;马来西亚自己估计,马来西亚的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60%,约1800万人左右,这部分人人均年收入约在1万美元左右。可见标准都不一样。 可资比较的是,2001年美国研究顾问公司曾进行过一项中产阶级生活费调查,以住房费、交通费及娱乐费等作为基准,依据一个年薪10万美元的3人美国家庭在美国底特律的生活开支,比较了全球22个城市的生活指数。 一个3人的美国底特律家庭,年收入10万美元,人均3.3万多美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在美国只是一个中产阶级的起步水平,也就是说顶多只能算是一个美国的下中产,但要在北京达到美国底特律下中产家庭的生活水平,则一年需要78万港币,也就是约80万人民币。这是许多中国家庭一辈子也不敢梦想的一个数字。可见彼也中产,此也中产,彼中产与此中产不可相提并论。所以,包括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在内,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现阶段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中产阶级。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有中产,而无“阶级”。 另外一些学者则对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准莫衷一是。有学者主张,在中国年均收入达到1万至4万人民币的,就可归入中产阶级。年均收入1万元人民币,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大概只够勉强糊口,想买房买车绝无可能,而拥有私人的住房、汽车是中产阶级的两项硬指标。以北京现有的房价水平,年收入1万元,在北京四环旁边买套建筑面积在100平米左右的房子,不吃不喝大概需要150年。 中国近30年来,在经济上和GDP上确实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世界上总体还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水平。根据国外有关机构的研究,一直到2000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5,只有世界高收入水平国家的14%。依中国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一些专家认为,比较合理的有关国内中产阶级的界定,应该是人均年收入在1万至5万美元左右,也就是8万至40万人民币左右。只有具备这样的收入水平,中国的中产阶级或许才能够具有“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才能够去追求一定的“生活质量”,才能够符合有关中产阶级的一条条硬性或软性的定义,否则的话,中产阶级就只能是“脱贫”或“温饱”的另一个代名词。 《福布斯》中国中产定义: 1.生活在城里。 2.25到45岁间。 3.有大学学位。 4.专业人士和企业家。 5.年入1万?6万美元。 美国人眼中的中产6大标准: 1.是否拥有住宅,房奴不算。 2.是否拥有汽车,豪车优先。 3.子女是否能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 4.是否有退休保障,保持工作时80%的收入。 5.是否有医疗保险,要让大病大灾有保障。 6.家庭是否有度假,每年至少两周的带薪休假。 网友心中的中产阶级: |
1.年收入20万元以上。 2.持有已经上市的股票或者期权,至少有希望于近期内上市。 3.有度假小屋或别墅以及一辆看上去不错的车,跟人合买的也算。 4.有丰富的夜生活,通常是商务谈判或者听音乐会。 5.有外国身份或者至少在外国待过三年以上。 6.知道各种礼仪,风格是美式的,但心里崇拜欧洲。 7.知道最新上演的歌剧和芭蕾舞剧。 8.谈话中经常夹杂外语单词,听众不懂再用中文解释。 9.着装随便,但不是普通的随便,而是一种非常刻意的随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