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问题是关键
财经北京12月2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纠结了7年之久的养老金并轨改革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消息显示,以“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已经拟定,并在决策层面获得通过。
据了解,我国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养老金双轨制,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备受诟病,社会上呼吁并轨的声音从未间断。虽然高层多次表态或破题,但多年来均未获得实质性进展。然而,在资本市场上,由养老金并轨相关消息引发的概念股爆炒则备受关注。
进入,养老金并轨改革加速,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鼓励发展企业年金“。4月,有媒体报道“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原则已经确定,5月,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明确提出“事业单位人员依法参加社保”。12月23日晚间,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一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审议通过”的讲话,让纠结了7年之久的“养老金并轨“成为板上定钉的事情,
多年改革难题破冰虽然值得肯定,但在养老金缺口加大和财政收入放缓的压力下,这些公职人员养老金的钱去哪里“找”,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看来,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需要迈过三道坎儿。
王国军:实际上主要的坎大概有三道。第一,它原来是高低不同,并轨之后就有人损失有人得利,如果统计都提到高水平,那这个可以。国家财政的钱资源是有限的,可能达不到,但是如果发现降低,利益就会受到侵害,所以阻力比较大。利益的损失还有利益的得利,之间总要有一个通道,这是一个砍。
第二,如果机关事业单位和城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这样的制度同样轨道,现在机关事业单位老人和中人就是一个问题。因为原来城镇职工由退休制转变了,社会养老保险老人和中人账户也是空缺的,这个钱虽然有账,但是没钱,所以大量空白账户在那里放着,这个钱从哪里来,也是企业事业单位转过来的一道坎。
第三,可能是机关事业单位所涉及到的,如果并轨,那就有收入的调整,比如说公务员,原来退休金比较高,是不是在这期间低一点也可以忍受,现在如果让上交一部分职业年金,这部分钱从哪里来?收低的话,这块怎么补偿?这就涉及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收入调整的问题。另外,城乡之间也涉及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整个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还涉及到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养老金,将来制度并轨之后怎么办,这些问题都应该说在现实当中都会成为坎儿。
养老金并轨的消息一出,就激发了资本市场的热情。昨天,养老概念股逆市活跃,整体涨幅超过1%,板块内个股几乎全线飘红,与重挫近2%的大盘行情形成明显对比。
多家券商分析指出,养老金并轨不过是日益加快的老龄化社会提出的基本要求。华安证券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消费潜力将增长至106万亿元,这将会吸引巨量的资本进入。银河证券和民生证券均认为,随着老龄化的加速,未来养老服务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促进民间资本发展养老产业的优惠政策有望出台,医疗、保健品等多个具有养老题材的行业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但是,爱建证券投资顾问袁峻认为,资金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坎儿,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切都只能有待观察。
袁峻:养老金并轨改革时间拖拉的很久,差不多有七年。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未来养老金给付压力变大了,筹资渠道相对偏窄,社保基金能不能入市,能不能出台促进民资发展养老产业优惠等,这些都要值得关注的。所以这个后续和相关题材是我们要关注的一个点。
经济之声:市场上由养老金并轨相关消息引发概念股爆炒,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这次消息一出,一些券商也相继发布了研报,明确表达了养老金并轨对于保险股的利好,您的观点是什么?
袁峻:所有人都知道,商业保险这一块可能会加大力度,就是说你可能会购买更多的商业保险或者相关的一些保险产品等,这个是一个利好。但是实质来讲,这个利好有多大的范围,多大广度和深度,目前来看,因为这个调整而涉及的人口将近4000多万,4000多万的人口能够实质给保险公司带来多大的收益,是需要时间来观察,不能轻易下结论。
经济之声: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当中有4类的股票具备养老题材,比如医疗企业股、民营医药股,还有受到老年人关注的中医药股,以及养老地产概念股,这四类上市公司当中有没有机会可以把握呢?
袁峻:我觉得还是谨慎对待,这些都是概念,我关注的是什么,我觉得未来关注是老年人的一些养老地产概念,或者说保健品、中药类这些产品,营养保健品是这些年关注的,因为好多人都要慢慢改变他们生活和消费的习惯。
据相关媒体报道,2013年中国的养老金缺口达18.3万亿元,虽然这一数字不一定具有权威性,但养老金所承受的压力显而易见。国务院方面表示正在研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但有专家认为,拓宽社保筹资渠道、实现自身的保值增值才是王道。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坦言,目前结余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十分单一,绝大多数存银行、买国债,收益率非常低。下一步将制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办法,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扩大投资渠道,实现保值增值,增强基金支付能力。事实上,社保基金近几年来也在股市投资方面做了不少尝试,资料显示,2013年全国社保基金股票收益205.57亿元,收益率6.73%,远远跑赢CPI。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社保基金入股市,不论从规模上还是步伐上,都有望再上一新的台阶。
三大问题
第一,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可能再度引发人才流失。
目前,对于差额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大中专院校、公立医院以及部分差额拨款的科研院所)职工此前欠缴的养老保险埋单,国家财政不会拨款,一些公立医院、大中院校,可能不得不大幅推高服务价格、收费价格,原本应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公共服务费用或会被转嫁,还会因此影响到公益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吕井海表示,在3100多万事业单位人员中,有67%是专业技术人员,因为工资等待遇偏低问题,近年来像高校、医院、科研等类的事业单位,已经有严重的优秀人才流失问题;就连一些新招聘到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也往往会在落实户口后,转而跳槽至薪酬更高的企业。
一些距离离退休只差两三年的高校老师,有可能选择提前退休,或者下海经商。这样的情况过去曾出现过。因为担心退休金受改革影响,当年广东先行推行事业单位改革时,广东高校就有六成骨干教师要求提前退休,有的中年教师甚至提出,要自己出钱买断工龄,来达到早日退休。如今这种人才流失问题若扩散至全国,对我国科教、医疗和公共服务领域可能带来巨大冲击。
第二,养老金并轨应该避免在年金差距上产生新的不公。
现阶段,并轨改革的关键在于企业年金:既然已经明确“并轨”不会降待遇,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要与企业一样,那么这里减少的待遇就要用年金补上。不过,公务员、全额事业单位人员的职业年金资金来源由财政保障;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解决方案可能是“财政支出+单位自筹”。虽然目前对于职业年金的具体交纳方案和拨款细则尚未确定,但可以想见,这些年金由谁出,怎么出,都是难题。按照现行费率,单位缴费为20%入社会统筹,个人缴费8%入个人账户;职业年金最高缴费标准为16%,其中单位个人分别缴纳8%。这样算来,单位和个人的总费率最高将达44%,这也是目前虽然制度允许所有参保企业为职工建立年金,但绝大多数企业都无法提供的原因。可以预见,“并轨”以后,对于公务员和部分资金雄厚的大企业来说,年金不成问题,但对于普通的事业单位而言(如学校),自己难有收入来源解决这一问题,而各级财政恐怕不愿意也没能力为他们买单。目前看来,年金制度其实是用一种不公代替另一种不公。未来最大的不公平将是年金的差异,有没有年金以及年金的比例将成为职工养老金多寡的决定因素。
第三,公务员养老金不可能短期内实现“并轨”。
改革开放以来的所有改革都是增量改革,目前的公务员养老金并轨问题,也不可能超出这一边界。公务员养老会遵循“隐性福利阳光化”的趋势逐渐转型,但其背后的利益群体决定了转型不可能拉低公务员群体的收入。即使未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真能从现在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