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恩施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分析还未公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17恩施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请参考!
2017年,恩施州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打造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的目标定位和“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形象定位,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亮点突出、短板明显。
一、从“五端”看恩施州经济运行之“稳”
(一)从供给端看,生产服务供给平稳增长
1.重点经济指标实现总量跨越。201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801.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31.16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03.58亿元,三项总量指标分别在2016年基础上实现了百亿量级的跨越;全年接待旅游者5132.89万人次,实现了从4000万到5000万的跨越。
2.主要指标实现稳定增长。2017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5%,增幅居全省第8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3.0%,增幅居全省第4位,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金融贷款余额增长17.1%,增速居全省第7位,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金融存款余额增长12.0%,增速居全省第9位,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
3.特色产业实现较好发展。一是全州建成4个有机农业基地、8个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国家有机、绿色认证总量居全省首位。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二是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在去产能、环保督查整治等刚性约束下,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三是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7.46亿元,同比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355.08亿元,同比增长9.5%,在三次产业中增长最快、贡献最大,对全州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5.5%,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1个百分点。四是实现硒产业综合产值420亿元。
(二)从需求端看,投资消费需求协同发力
1.投资保持高于全省的较快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1.16亿元,同比增长15.5%。全州投资运行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投资增长呈逐月走高态势,12月累计增幅为全年最高增幅;二是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快,完成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346.59亿元,同比增长33.6%,快于投资总额增幅18.1个百分点;三是工业投资恢复性增长,完成工业投资134.83亿元,同比增长37.7%,在2016年负增长基础上实现恢复性增长,快于投资总额增幅22.2个百分点。
2.消费保持波动上行的平稳增长。全州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41亿元,同比增长11.2%,居全省11位。全州电商交易额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40%,快递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9.5%。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同比增长28.3%;分零售类值看,汽车类商品是份额最大的消费品,全年消费汽车类商品61.23亿元,同比增长11.4%。
(三)从效益端看,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提升
1.从调结构看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产业结构层次提升。2017年全州三次产业结构为20.0:35.7:44.3,较上年同期相比,三产业占比提升1个百分点,一、二产业占比分别下降0.7、0.3个百分点。二是投资结构改善。工业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16.2%,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三是人口布局结构改善。2017年全州城镇化率达43.5%,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2.从增效益看三大部门同步增收。一是公共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州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93亿元,同比增长4.2%,可比增长7.2%。二是企业盈利增加。全州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8.06亿元,同比增长4.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0.2%,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收入保持全省前三位增长。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88元,同比增长9.9%,增幅居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66元,同比增长9.7%,增幅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
3.从惠民生看保障有力。一是精准脱贫攻坚推进,3.9万户、12.2万人脱贫销号,7.4万人易地扶贫迁新居。二是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3.8%。三是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5万人,再就业871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控制线内。
(四)从改革端看,供给侧改革攻坚推进
1.去产能方面,煤炭去产能有序推进,关闭煤矿11家,化解过剩产能69万吨。
2.去库存方面,全州销售商品房306.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280.47万方,同比增长4.8%。商品房待售面积56.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3%,商品房去化周期控制在14.5个月。
3.去杠杆方面,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扩容,新增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72家。为近1000家企业办理过桥服务,累计提供过桥资金1310笔、102亿元。
4.降成本方面,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实现“零收费”,全州累计减税10.8亿元、降费3.9亿元,为企业和社会减负14.7亿元。规模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所耗用的成本76.9元,同比减少1.32元。
5.补短板方面,恩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获批省级高新区,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立,恩施州硒研究院升格为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等领域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五)从支撑端看,关联指标先行指标协调性好
1.用电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州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2%,增速居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4.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从用电量发展速度弹性系数看,恩施州全社会用电量发展速度与GDP发展速度之比为1.6,高于全省平均弹性系数0.8个百分点。
2.金融贷款较快增长。12月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1%,增幅居全省第7位。其中短期贷款中的消费贷款、经营贷款分别增长1.3倍和18.9%,中长期贷款中的消费贷款、经营贷款分别增长25.4%和8.7%。
3.交通周转量稳定增长。全州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长9.1%,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长2.8%。恩施机场客货吞吐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航班起降6333架次,同比增长56.4%,民航客运量同比增长55.2%。铁路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26.2%。
4.新登记市场主体持续增长。全州市场主体达22.65万户,新登记市场主体4.1万户,增长1.9%,平均每天新登记112户。
二、从“三性”看恩施州经济运行之“困”
当前恩施州发展所处历史阶段与新常态下动能转换、转型升级现实背景共存,发展中新旧矛盾叠加,远近困难交织,小气候和大环境共振,经济下行压力集中凸显,去产能、防风险改革阵痛集中爆发,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表现为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三性”叠加。
(一)从“不进则退”的局面看竞进发展的紧迫性
1.主要经济指标回落幅度超预期。2017年以来,全州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低于同期、低于全省,与我州经济增长高于全省全国的预期相比有差距。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全省1.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低于全省3.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2.7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幅低于全省1.2个百分点。
2.全州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降低、位次退后。201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是全省除林区和直管市外经济总量未过千亿元的3个地市之一;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2.2%,较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较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6位,较上年退后5个位次。从分产业增幅与全省比较看,我州第一产业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与全省持平,差距在于第二产业仅增3.5%,低于全省第二产业增幅3.6个百分点,其中全口径工业增幅低于全省2.8个百分点。
(二)从历史的背景看赶超发展的艰巨性
恩施州是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发展底子薄、发展底盘轻、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小康程度低、脱贫攻坚任务重仍是发展中的突出问题。2016年恩施州全面小康指数73.09%,低于全省13.09个百分点,其中经济发展指数为38.04%,在五大类指数中实现程度最低。为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如期实现与全省同步小康,恩施州既要当赶超发展的“追兵”,又要当特色发展的“标兵”,既要“转”又要“赶”,经济社会发展需长期保持追赶姿态。
(三)从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看加快发展的复杂性
1.恩施州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一是经济结构落后于空间结构,工业化水平落后于城镇化水平。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9.1%,不足30%,仍然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城镇化率43.5%,工业化率滞后于城镇化率,在产城融合上没有同频共振,城镇化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二是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全州私营企业数只占全省的3.7%,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2个百分点。全州495家民营规模工业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只有64家,税收过1000万元企业只有23家。2017年全州民间投资298.17亿元,仅占投资总额的36%,比全省民间投资占比低25.6个百分点;全州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4%,低于全省民间投资增幅8.5个百分点。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恩施州8县市除恩施市以外均为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在全省县域考核中均属三类县市,县域经济实力总体不强。2017年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更加突出,有5个县GDP增幅低于全州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增幅的仅有恩施、利川两市,高于全省增幅的仅有恩施市;有4个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地方税收收入增幅低于全州平均水平,预算收入增幅最低的县仅增0.7%。
2.恩施州发展不充分的主要表现。一是工业经济发育不良,是州域经济最短的短板。从工业经济增量看,2017年全州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其中17家是2016年底入库的“小进规”企业,2017年新建投产规模工业企业仅有8家。全州528家规模工业企业,停减产企业165家,停减产面31%。当年新培育的企业增量严重不足,难以弥补企业退规、停减产、去产能形成的缺口,直接影响了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从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看,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从2016年的30.6%降到2017年的20.9%,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从2.4个百分点降到1.3个百分点,贡献率减弱10个百分点,拉动率降低1.1个点。工业增值税也同比下降5.5%。二是投资带动作用不强,投资效果系数下降。恩施州投资总量小,仅占全省投资总量的2.6%,是全省除林区和直管市外投资总量未过千亿的两个市州之一,人均投资水平仅为全省的四成。2017年恩施州投资效果系数0.09,即恩施州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加900万元GDP,全省投资效果系数0.14,恩施州每亿元投资增加的GDP比全省少500万元。三是工业投资严重不足。2017年171个省州级重点项目中只有13个工业项目;全州供应工矿用地49宗,面积56.2公顷(843亩),同比减少48%;工业贷款同比下降4.7%。2017年全州工业投资虽有恢复性增长,但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仅为16.2%,全省工业投资占比39.9%,恩施州低于全省23.7个百分点。近年来工业投资在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已连续3年低于2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从40%连续下降到30%、直至2017年的20%。四是创新驱动不充分。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创新能力不足。2017年全州规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3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0%。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33家,产值仅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足1%。工业发展方式过分依赖传统产业、过度依赖要素驱动的路径依赖仍然存在,资源型制造业抗风险能力弱,创税能力不稳定,支柱财源和替代财源的健康发展也受到制约。
三、从“四力”推动恩施州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全州上下要依托特色优势,加快绿色发展。
(一)保持定力,抓实发展第一要务
发展不够、发展不快是恩施州最大的州情,加快发展、绿色发展是恩施州最紧迫的任务。全州上下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聚焦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州委七届四次全会决定,依托资源,创新驱动,聚焦重点、破除卡点、攻克难点、补齐短板,加快建设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在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上实现“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二)培育动力,抓牢投资主要关键
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定海神针”,抓好项目建设是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建设“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和特色产业增长极的基础,要把抓项目、增投资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关键举措,围绕发展抓投资、围绕投资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招商,加快项目落地生效,大力推进有效投资。专家预测2018年制造业投资改善将是一大亮点,要抓住窗口期,不遗余力推进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投资取得实质成效,要高度关注和遏制民间投资下滑,要高度关注项目落地,加大项目签约落地的力度,加快在建项目的进度,加快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确保项目落地有平台。
(三)激发活力,抓紧改革开放文章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将推出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开放举措。恩施州要加快改革开放的脚步,把招商引资作为各级“一把手”工程,要研究对接中省战略,聚焦现代化经济体系、立足产业转型升级谋划产业项目,大力度引进大企业大项目。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让恩施的营商环境与自然风光相媲美,让更多企业家支持恩施发展。要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以改革的阵痛换取经济行稳致远,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确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落实“双创”政策措施,大力培育一批市场主体,加快引进一批市场主体,努力壮大一批市场主体,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