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数据相关 > 正文

菏泽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分析

时间:数据相关 高考查询网

2018菏泽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分析还未公布,以下是现编整理的2017菏泽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请参考!

2017年,全市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民生保障不断提高,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一、综合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20.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282.0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458.34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1079.76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9:51.7:37.4调整为10.0:51.7:38.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价格水平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5%。

表1: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

指标名称指标值(上年为100)
食品烟酒98.2
衣着102.2
居住101.2
生活用品及服务101.3
交通和通讯101.4
教育文化和娱乐103.0
医疗保健105.9
其他用品及服务100.7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市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粮食生产喜获“十四连增”。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40.29万亩,比上年减少6.37万亩,减少0.4%;粮食平均亩产889斤,比上年增加11斤,增长1.3%;粮食总产达到773.35万吨,比上年增加6.84万吨,增长0.9%,总产创历史最好水平。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203.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林业增加值8.19亿元,可比增长0.7%;牧业增加值59.67亿元,可比增长3.0%;渔业增加值10.94亿元,可比增长0.6%。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

农产品名称总产量(万吨)比上年±%

粮食773.35
0.9
其中:夏粮417.85
0.8
秋粮355.50
1.0
棉花12.59
-4.3
油料22.97
-0.9
蔬菜、瓜类1037.89
2.4
水果49.44
-6.5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全市造林面积16.01万亩,年末实有农田林网面积980万亩,年末活立木蓄积量2028万立方米。

畜牧业生产结构性调整。生猪及家禽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肉、蛋、奶产量全面增长。

表3: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情况

畜产品或牲畜名称单位总产量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万吨74.763.6
其中:猪肉万吨46.414.5
羊肉万吨7.80-3.8
禽蛋总产万吨49.744.5
奶类产量万吨8.512.8
牛年末存栏万头34.44-8.9
猪年末存栏万头406.591.0
羊年末存栏万只574.22-4.7

渔业生产规模壮大。全市水产养殖面积36.47万亩,水产品总产量 13.17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机械化程度得到提高。年末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899.12万千瓦,增长5.6%,其中: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总动力80.07万千瓦,排灌机械总动力197.62万千瓦。拥有农用拖拉机8.35万台。机耕面积1177.02万亩,机电灌溉面积1205.64万亩。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1%,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三、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1281.26亿元,可比增长9.6%,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1.1个百分点。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59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5%;全年各月份累计增速均稳定在10.7%左右,保持了稳定增长势头。分行业看,我市纳入统计的34个行业中,有2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85.3%。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医药制造业、石油加工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增长24.8%、23.4%、17.5%和10.1%。全市工业用电量125.42亿千瓦时,增长3.4%。

工业经济效益总体较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24.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实现利税967.52亿元,增长12.1%;实现利润627.25亿元,增长14.2%。总资产贡献率为28.50%,同比增长0.8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5.83%,同比下降0.8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5.6次,同比增长0.45次;产品销售率98.5%,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表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工 业 品 名 称单 位产品产量比上年±%
小麦粉40160680.7
饲料2040200-5.7
精制食用植物油2420970.8
鲜、冷藏肉1283929.3
饮料酒千升274212-10.1
17324959.4
万米39306.4012.9
服装万件9466.10-1.3
万双754.0034.5
人造板立方米94123794.1
家具37401585.9
机制纸及纸板182278-17.3
化学农药原药2623-42.2
化学纤维47031-35.6
化学药品原药321719.9
橡胶轮胎外胎7765745-5.3
塑料制品17106725.9
水泥9511282-1.1
滚动轴承万套791.00-1.9
变压器千伏安368054264.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84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3.74%,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步增长。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23.56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8.39亿元,增长185.7%;第二产业投资722.88亿元,增长9.1%,其中工业投资721.38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投资582.29亿元,增长7.9%。基础设施投资159.40亿元,增长32%。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82.50亿元,增长9.1%,占全部投资的89.3%,民间投资成为我市投资的主要力量。

房地产投资保持增长势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95.96亿元,比上年增长4.7%。从房屋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完成253.41亿元,增长6.3%,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5.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完成33.56亿元,下降17.8%,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11.3%。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367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2%;房屋竣工面积736.35万平方米,增长49.3%。

五、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稳定。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0.45亿元,比上年增长9.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57.62亿元,增长9.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92.83亿元,增长10.0%。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485.01亿元,增长9.6%;餐饮收入165.44亿元,增长12.1%。随着我市商贸物流基地建设的推进,全市商品交易市场类别不断增多,个数不断增加,成交额不断扩大。年末全市共有亿元商品交易市场55家,全年市场成交额201.5亿元,商品交易市场逐步走上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充分发挥了集聚效应,有力推动了全市商品流通的发展。

外贸出口健康发展。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9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出口总额160.59亿元,下降2.2%;进口总额239.05亿元,增长25.9%。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实现交易额3.8亿美元,增长15%。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5个,合同外资金额12.8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27亿元。。

六、交通运输、邮电、旅游

公路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我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含农村公路)已达24279公里,其中:国道909.4公里,省道750.7公里,农村公路22618.9公里,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506.5公里。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17.4公里。

邮政电讯通信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6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完成电信业务总量60.51亿元,同口径增长36.6%。全市拥有固定交换机容量1101万门,固定电话21万户,移动电话755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58万户。网络服务不断拓展,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市接待游客1957.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4%,实现旅游消费总额155.84亿元,增长15.1%。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63万人次,增长7.7%,入境游客消费额369.89万美元,增长2%。

七、财政、金融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6.5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税收收入143.28亿元,增长10.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比重为76.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6%。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09.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教育支出100.60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9.11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6.27亿元、农林水支出68.43亿元、住房保障支出41.10亿元,分别增长8.9%、20.8%、1.4%、30.1%、198.6%。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494.80亿元,比年初增加470.09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住户存款2552.24亿元,比年初增加335.5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010.62亿元,比年初增加205.56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住户贷款803.63亿元,比年初增加134.98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203.10亿元,比年初增加67.64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截止年末共有46家保险公司在我市开展业务。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121.78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8.77亿元,增长26.1%;人身险保费收入93.01亿元,增长21.4%。全市保险业赔款支出31.97亿元,增长14.9%。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4.39亿元,增长25.6%;人身险赔款支出17.58亿元,增长7.5%。保险业务的不断拓展,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效保障。

八、科技、教育、文化

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共组织科技计划104项,其中省级以上77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48项,其中1项获省奖励。随着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科技进步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日益显现。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高等院校4所,在校生48666人;中等职业学校36所,在校生62126人;普通高级中学51所,在校生16.15万人;普通初级中学329所,在校生35.11万人;小学1358所,在校生100.60万人。小学毕业升学率97.57%,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繁荣。年末全市拥有博物馆16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0个,艺术馆1处,文化馆9处。公共图书馆10处,藏书总量34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91万册。艺术表演团体12个,乡镇文化站168处。全市拥有无线广播电台10座,电视台10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0座,调频发射和转播台10座,有线数字电视用户60.85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99%和99%。

九、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实现提量增质。全市共受理各项国内专利申请6525件,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356件,增长5.6%;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1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223件,下降18.6%;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1.26件,比上年增加0.25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件数为5件,质押金额为0.72亿元;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6件,其中司法认定4件,行政认定12件;著作权作品登记197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

十、卫生、体育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39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12所,医院、卫生院病床48537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3880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1360人,注册护士21325人。全市万人拥有病床55.56张,比去年增加8.48张,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1.7人,比去年增加3.2人。医疗条件和防病治病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体校10所,其中业余体校9所,各类体校在校生381人。在省级以上重大比赛中共获金牌115枚、银牌105枚、铜牌180枚。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

人口稳定增长。年末全市共有常住人口873.6万人,比上年增长1.3%;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6.5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为62.9%,比上年提高6.29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05%,比上年提高1.69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22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16元,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3元,增长9.8%。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979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262元,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375元,增长12.4%。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二、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全市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88处,共有床位数39217张;救济灾民22.78万人,享受城市低保3.04万人,农村低保18.72万人。

就业与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5%。全市企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5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2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27.9万人;企业单位养老保险实缴金额32.0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缴金额39.1亿元;退离休人员领取养老金人数12.4万人。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2533元/月,失业保险金900元/月。

十三、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能力增强。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71μg/m3,同比改善13.4%;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128μg/m3,同比改善10.5%;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为22μg/m3,同比改善37.1%。全年“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达到254天,同比增加30天。

安全生产监督效果明显。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8起,死亡52人,其中较大事故一起,死亡6人,没有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181,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1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1.282,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056。

菏泽人均GDP增速排名,菏泽GDP经济全国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