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新常态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国内外发展趋势,认真研究今后五年我区发展目标任务,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奋力实现“两个建成”目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结合实现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谋划和推动我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1)“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的历史方位。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历届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立足区情不断探索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从上世纪80年代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到90年代发挥区位优势建设西南出海大通道,从进入新世纪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机遇,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每一次发展战略的丰富完善,都极大促进了全区的开放发展。经过30多年接续奋斗,全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全国交通末梢向重要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从西南边陲地区向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前沿和窗口、从人民生活温饱不足向实现总体小康并朝着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
特别是“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新成绩。全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态势良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交通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区域发展协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开放合作深化拓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成效明显,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开启新征程。“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步迈上新台阶,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显著提升。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履行中央赋予我区“三大定位”新使命,基本建成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的关键阶段,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和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重要阶段。必须准确把握我区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新趋势新特点,把我区放到全国乃至全球发展大格局中去谋划,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抢抓机遇、勇于作为,努力走出一条新常态下具有广西特色的发展之路。
(2)“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新的发展方式、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进程加快,广西在全国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国家扶持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持贫困地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我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全面深化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空间广阔、潜力巨大。自治区党委就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加强法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工业、服务业、旅游、生态经济、新型城镇化、非公有制经济、教育、扶贫和农民工工作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发展布局更加完善,政策举措更加精准有力,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受宏观环境、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区“三期叠加”特征明显,发展动力青黄不接,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下行压力大,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在工业化中期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难度大,传统增长动力减弱,新的增长点不多,创新能力不足,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任务艰巨;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贫困人口多,补齐民生短板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土地、能源等要素供需矛盾突出,各类人才仍较缺乏;区域发展不均衡,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素不少,等等。
综合判断,我区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准确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下更大功夫,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奋力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3)“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战略。*,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三大定位”,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全面推进三大攻坚战,加快转型升级、赶超跨越,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构建面向国内国际开放合作新格局,推动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协调发展,确保如期实现“两个建成”目标。
深入实施四大战略:
??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建设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广西。
??开放带动战略。进一步发挥和拓展我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更好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双核驱动战略。抓住我区实现国家战略全覆盖的重大机遇,倾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两大核心增长极,使之成为支撑引领全区加快发展的战略引擎,带动左右江革命老区加快振兴,促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全面升级,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绿色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强区、生态惠民,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
全面推进三大攻坚战:
??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围绕国际通道、开放合作、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加快建设完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形成通江达海出省出边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保障发展需要的能源体系、内联外接的信息大通道和比较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以技术改造、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制造业服务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广西产业升级版。
??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和“十大行动”,完善扶贫开发政策,创新脱贫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突出问题,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
(4)“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的主要目标。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两个建成”: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空气、水体、土壤环境质量优良。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全面加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
基本建成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与东盟及周边省份互联互通便捷高效的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水运网、航空网、信息网总体形成,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加快推进,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更加密切。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交通、产业、金融、城镇、生态等支撑体系加快完善,形成现代商贸物流枢纽、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一批标志性项目建成,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开放平台和机制进一步拓展,中国-东盟信息港基本建成并发挥作用,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创建。
二、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确保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区“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双重任务。必须以创新为引领,增创新优势,促进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5)推动以科技创新的全面创新。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广西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优先领域,前瞻性布局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重点攻克新材料、石墨烯、机器人、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创新型城市,以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带为重点,新增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加强检测中心建设。完善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建设,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并扩大开放共享。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
(6)拓展投资消费增长新空间。围绕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惠民生,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扩大民间投资规模,促进投资持续有效增长。把增投资与优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投资向关键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和民生改善等领域倾斜,提高投资质量效益。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实施重点领域消费工程,推动消费新业态发展,引领消费朝着智能、健康、安全方向转变,释放消费潜力。深入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把绿色消费培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
(7)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互联网+工业”行动,加大食品、汽车、机械、冶金、石化、有色金属、建材、轻纺、造纸与木材加工等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推动糖业铝业二次创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优化产业布局,创新园区体制机制,推动向创新型、特色型、生态型发展,打造一批千亿元园区。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强化质量、品牌和技术标准建设。积极培育建筑业支柱产业,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
(8)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广西制造向广西智造、广西创造迈进。大力发展轨道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电力装备、农机装备、通用航空等产业,建设柳州和北部湾经济区等一批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北斗导航、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大力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培育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深入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应用。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引进关键技术和项目,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军地资源开放共享和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培育发展军民融合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