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和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水果、桑蚕、秋冬菜、畜禽、水产品等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林下经济,培育休闲观光、生态循环、富硒长寿等新型农业业态,提升品种品质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大宗农产品主产区,探索建立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提高农业补贴政策针对性、有效性和精准度。
(10)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展加快发展服务业行动,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商务会展、科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海洋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商贸餐饮、家政服务、文体娱乐、教育培训、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大力发展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精品线路,提升品牌品质,开拓新产品新业态,积极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建设旅游强区。实施服务业提升发展工程,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
三、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发展支撑能力
现代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我区“十三五”发展需要进一步突破的瓶颈。围绕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支撑新四化同步发展,突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加快构建功能配套、智能高效、安全便利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11)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坚持交通先行,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等发展,重点推进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打通海上东盟、陆路东盟、衔接“一带一路”、连接西南中南、对接粤港澳“五大通道”,促进现代港口网、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密集航空网、光纤通信网、油气管道网“六网”同建,加快打造干线优、支线畅、支流通达的内河航道,构建物流大通道,提升出海出边出省通达能力。加快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片片通民航进程,建设柳州、梧州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强化区内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列车骨干网络和民航网络建设,加强国省干线道路建设维护,打通交通骨干网络连接县城、小城镇和广大乡村的县乡道路,大幅提升区内综合交通通达能力。促进交通运输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节能环保运输工具和方式,明显提升交通运输绿色化智能化水平。
(12)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合理规划布局,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继续优化提升发展火电,稳妥加快发展核电,深度开发水电,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一批现代能源基地。加快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推进分布式能源和县县通天然气工程建设。大力拓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应用领域。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拓展能源区域合作,把广西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基地。
(13)加快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西江干支流、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防洪控制性工程,强化重点海堤标准化建设,明显提升抵御洪涝灾害能力。加强桂中、桂西重点旱片和灌区工程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节水型、生态型大型灌区,扎实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明显提升主要旱片抗旱和灌区灌溉能力。继续推进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加快城镇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实现设区市和城区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集中式饮水工程全覆盖,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三条红线”管理,提高水资源节约、高效、安全利用水平。
(14)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完善城镇市政设施,实施轨道交通、公共停车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地下综合管廊、无障碍设施、海绵城市等重点工程。加快完善学校、医院、文体、市场、养老、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支持贺州、来宾、崇左等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道路硬化、通信设施、供水排水、绿化美化、环境卫生、物流配送等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15)全面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深入实施“宽带广西”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开发和信息资源利用,推动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数字广播电视网,推广三网融合,构建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信息传输网络,实现城镇和产业园区光纤网络全覆盖,农村宽带家庭普及率大幅提升。推广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以信息化推进产业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广西”和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交通、智慧旅游。
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开放合作新格局
加快“十三五”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我区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抓住难得机遇,以“三大定位”为统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增创开放合作新优势。
(16)加快推进与东盟互联互通。抓住中国-东盟合作钻石十年的重大机遇,扩大对东盟的全方位合作,积极参与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构建交通、物流、信息、贸易、金融、人员大通道。以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为依托,加强与东盟国家港口、航线、临港产业合作,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构建海上东盟通道。加快建设南崇经济带,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文莱-广西经济走廊合作,积极融入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建设贯通我国西部地区与中南半岛、衔接“一带一路”的南北陆路新通道。加密与东盟国家重要城市空中航线,建设南宁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桂林国际旅游航空枢纽。依托国际通道和重要节点城市,打造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共建中国-东盟信息港,打造基础设施、技术合作、经贸服务、信息共享、人文交流等服务平台,共筑信息丝绸之路。
(17)增强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能力。以北部湾经济区为重点,建设西南中南地区无水港及物流网络,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建立与黔中、滇中、成渝、长株潭等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的合作机制,形成联结西南中南地区的经济走廊。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重点,主动对接先进生产力,加快两广一体化进程,推动形成通达粤港澳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道。依托南广、贵广、云桂、湘桂、南贵等高速铁路,推进高铁经济带试验区规划建设,促进产业、人口向高铁沿线重要节点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高铁经济带。支持条件成熟的地区在省际毗邻地带设立跨省产业合作园区,探索跨省共建园区新模式。深化拓展桂台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
(18)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升级版,将服务范围由中国-东盟“10+1”拓展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10+6”乃至更大区域,形成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推进我区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建筑业等优势产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和重大项目开发建设。推广中马“两国双园”模式,加快建设一批跨境经贸产业园和跨境旅游合作区。扩大“南宁渠道”国际影响力,拓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功能,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成为中国-东盟的次区域合作机制。参与孟中印缅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密切与中南半岛国家经贸往来。
(19)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加工贸易,推动边境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促进新型贸易方式发展。全面实施单一窗口,推动口岸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模式和高素质人才,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质量和水平。积极参与国家援外工程项目建设和亚投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
五、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大任务,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20)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坚持宽进与严管相结合,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大幅缩减政府核准投资项目范围,规范和优化审批程序和流程,精简前置审批,规范中介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好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落实和衔接,提高政府效能。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价格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形成的价格机制,加强价格调控。
(21)深化财税、金融、投融资改革。优化财税结构,逐步降低非税收入比重,完善保障收入稳定增长、保障民生支出、保障重点建设的体制机制。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和跨年度平衡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规模控制、风险预警、债务考核等管理制度。进一步理顺自治区与市县收入划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健全乡财县管体制,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加大对连片特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各级财政增列专项扶贫预算。落实国家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等重大改革举措,深化国税、地税征管改革。
扩大金融总量,增加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继续实施引金入桂战略,完善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地方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资产证券化进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化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推动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加快组建面向东盟的货币清算、结算及相关业务中心,深化与东盟的金融合作,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建设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新型金融组织,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培育壮大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电商金融等平台。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普惠金融组织服务体系,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推进自治区级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建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面向“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改善金融服务,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资金配置。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建立新型投资审批制度,创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方式,完善后评价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全面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创新融资方式,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股权交易、发行债券、基金融资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
(22)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按照商业类和公益类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推动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实现合理流动、保值增值。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推进股份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优化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深化内部用人制度改革。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
(23)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农村产权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低丘缓坡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等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供销合作社、国有林场和农垦改革。
(24)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深化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户籍、港口、园区、通关、金融、人才开发和行政管理等改革。促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东兴和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玉林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柳州和来宾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等先行先试。统筹推进科技、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
(25)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大力构建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分享经济。开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试点,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导大学毕业生创业创新。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开放非公有制资本准入行业和领域,支持其参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完善非公有制经济权益保护制度,营造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
六、强化双核驱动,促进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协调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加快构建沿海沿江沿边三区统筹新格局,实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协调发展。
(26)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打造北部湾现代化港口群,明显提升北部湾连接西南中南、直通东盟的陆海运输能力。加快发展临港产业集群,布局完善石化、钢铁、汽车、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旅游、海洋渔业、海洋服务业等产业,加强海洋科学研究,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深化海洋国际合作,打造海洋经济强区。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打造北部湾国家级沿海城市群。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探索对外开放合作新模式,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发展的国际经济合作新高地。
(27)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推进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优化畅通西江航道,强化铁水、公水等多式联运,创新西江船闸建设营运机制,全面提升西江黄金水道通行和港口吞吐能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发挥柳州龙头城市带动作用,强化沿江重点城市产业分工合作,建设桂东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点发展汽车、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材等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沿江产业带。发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先行示范作用,支持桂东地区融入珠三角经济圈。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间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构建特色鲜明的沿江城镇体系。规划建设西江水系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强化西江流域生态环境联保联防联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