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工资改革方案 > 正文

中国gdp预测,全年GDP增速预计6.6%左右

时间:工资改革方案 高考查询网

目前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进出口同比增长19.6%,超出市场预期;PPI在去年9月转正后,今年1月同比增幅高达6.9%,通胀预期再起。

目前宏观经济处于什么阶段,今年走势如何,会面临哪些风险?围绕今年的经济形势与政策,记者专访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

今年经济增速可能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记者:结合已经过去的1个多月的情况看,今年的经济增速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祝宝良:现在还看不出来全年会是怎样的一个趋势。但从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月份的数据看,形势比预期的要好一些。其中工业、农业没有太大变化,但去年四季度GDP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了0.1个百分点。四季度经济增速为什么上来了?现在其实还没太搞明白。此前市场预计,第四季度房地产业及金融业的增加值都增长乏力,理论上经济增速应该下降,但增速却上来了。

现在看,去年四季度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9%)和其他服务业(10.6%)增加值增速上来了。其他服务业??包括教育、科技、文化、旅游行业,特别是互联网行业??因为国家政策推动,增速上行可以理解。另外一个原因,我觉得是因为四季度财政支出增速快,财政把钱花出去之后,科技、教育、文化等行业形成GDP,同时也推动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速上升。但因为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这个趋势能否在今年持续是有疑问的。

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看,今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力度可能比去年稍弱。外贸的不确定性也存在。另外,房地产行业往下走。综合来看,今年经济增速应该比去年略低,但是降幅是收窄的。全年增速预计在6.5%左右,增速越来越接近潜在增长增速。虽然增速下滑,但问题不大,因为就业不是问题。

具体来看,一季度、二季度增速可能会达到6.6%。如果三四季度不采取措施,经济增速有可能跌到6.5%以下。今年物价指数同比上行,企业利润同比也会增长,统计数据显示宏观经济运行不错。但实际上,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物价环比可能不涨。企业更关注环比,比如这个月价格比上月涨,今天比昨天涨。因此,今年经济运行很容易出现“宏观好、微观不好”的局面。

李迅雷:今年经济增速很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一季度有可能到7%,二三季度有可能回落,全年GDP增速可能比去年要略低一点,在6.6%左右。

去年GDP增长,房地产贡献大概是0.3个百分点。目前房地产投资增速还在相对较高的位置,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的增速不会太低,可能还会在6%-7%左右。此外,基建投资增长的传导效应在中游产业、下游产业得到一定的显现,中下游产业的增长可能会有所回升。因此,一季度的数据会比较好看。但是由于房地产销量的萎缩,预计到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会有所回落。总体来看,下半年经济增速会比上半年略低。

邵宇:我们看到,央行公布的1月份金融数据,信贷2万多亿,比去年1月份略低,但是历史第二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73万亿,创出历史新高。这些资金到位后会在以后月份形成经济产出。另外,PPI同比增速转正,反映企业盈利上升,PMI也处于扩张区间。从这些指标来看,今年经济增速应该很平缓,增速预计在6.3%-6.5%之间。四个季度间应该也比较平稳。

记者:你认为2017年宏观经济运行最大的风险点是什么?

祝宝良:中央经济会议提到产能过剩、金融风险、内生动力不足、区域分化几个风险。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金融风险。前年股市大幅波动,去年12月债市出了风险,金融市场的风险明显增加。本来金融市场是愿赌服输,具有很好的定价功能,但现在刚性兑付使金融市场渐渐失去这一功能,金融市场并没有出清。

当然也有国际外部风险,也就是特朗普任职后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如果美国加息加得很厉害,人民币贬值压力很大。但这个风险是外部的,最根本的风险还是内部风险。

李迅雷:主要在金融领域。过去几年,整体利率(包括银行间利率)往下走的时候,大家都能赚钱,整个金融链条是没有断裂的风险。但今年的市场利率是往上走的,金融链条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我觉得这是要关注的。今年政府提出使资金脱虚向实,因为过去存在金融泡沫,若脱虚向实的幅度过大的话就面临着金融泡沫“破”的风险,由此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出现。另外也要注意美国加息的影响。每次美国加息都会引发全球局部的金融危机。对中国而言,中美利差加大会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

邵宇:目前值得担忧的仍然是杠杆率过高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在于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杠杆率过高。过去两年的政策框架可归纳为移杠杆,也就是各个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再平衡。通过8万多亿的地方债置换,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已经降低。但是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进展缓慢,企业部门杠杆还在上升。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未来去杠杆需要重点关注。

PPI上涨会温和传导到CPI

记者:物价方面,PPI同比涨幅经历了54个月的负增长之后终于在实现了正增长,今年1月同比涨幅高达6.9%。今年PPI是否会带动CPI上涨?2017年通胀形势如何,CPI是否会突破3%?

祝宝良:去年9月份以来,PPI环比增长都是一点几,市场上几乎所有做数据预测的都错了。这反映出,产能过剩的矛盾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僵尸企业”的数量也没有我们估计的那么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行政手段限制产能,产量下去了,但供给不足,价格就持续往上涨。1月PPI上涨主要是由石油、煤炭等几个行业价格上涨引起的,而且这些行业的价格已经连续跌了几年,突然涨起来,同比涨幅就很大。如继续用行政手段去产能,今年PPI环比增速很可能还是正增长,再加上翘尾因素,同比增速会很高。原来市场大多估计今年PPI涨幅在2.5%-3%之间,看了1月份数据后,大家估计到4.5%,因为去年的翘尾因素就达4.2个百分点。如环比增幅下降,那么PPI会在4%左右。

PPI往CPI传导,属于成本推动型,问题是能不能推动。现在看来,不能完全传导,主要是下游没有完全出清。另外,终端需求不够,买方是有控制力的,市场并不取决于卖方。CPI篮子中,服务业价格可能上涨,比如旅游、交通运输、医疗价格,但1月蔬菜价格环比涨幅比历年春节要低,工业品价格涨幅也不大。CPI全年不会突破3%,很可能是2.5%。

李迅雷:从目前来看,越靠近上游的行业价格上涨越多,接近下游的行业涨幅收窄。从2012年到现在,制造业投资在减速,但基建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也就是说,一方面供给在压缩,一方面需求在增加,这是导致上游、中游崛起的一个主要原因。总体来看,上游采掘业和中游原材料产业两个行业价格涨得比较多,但是很难传导到消费品行业。传导到下游就受到了最终需求的制约,因为上游跟中游都是通过基建、房地产政策刺激,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来增加需求。下游需要通过刺激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但这有难度。因为这些年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一直慢于GDP增速。

预计一季度PPI仍然将处于高位,二季度起将有所缓和,2月份或形成全年高点。而随着前述价格上涨链条的推进,非食品价格继续上升将成为影响上半年CPI走势的最主要变量,预计CPI高点或形成于二季度,幅度在2.7-2.8%一线附近。二季度后工业价格与消费价格的增速均将有所回落,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为什么未来CPI涨幅不大呢?因为CPI包括消费品和服务,目前由于劳动力价格在涨,服务价格也一直在往上涨。但因为消费品占比较高,所以如果消费品(扣除劳动价格上涨因素后)价格不涨,CPI就很难涨上来。而大部分消费品行业已经产能过剩,价格很难涨起来。另外消费品是可贸易品,其价格是全球定价的,涨了可以进口。比如,如果猪肉价格涨,大量猪肉的进口会让猪肉的价格上涨幅度降低。

邵宇:1月PPI同比涨幅确实超出预期。最近PPI上涨主要是由于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进而带动PPI上行。除了煤炭、钢铁外,化工原材料也开始涨起来了,主要因为供给端的压缩。现在产能压缩到了大供应商手里,他们的涨价能力和时效会比较强,但化工产品涨价在现阶段还没有需求配合。从环比走势看,1月PPI增幅有所降低。这意味着PPI见顶概率增加,说明这波涨价高峰已过。

PPI会温和传导到CPI。原材料价格上涨后,终端产品会有提价要求,但因为终端产品过剩并且需求有限,传导会比较温和。今年供给侧改革会有更多政策的支持,农产品价格可能会上涨,对CPI抬升产生一定影响。我们预计,CPI部分月份可能会超过3%,但是全年中枢应该在2.5%-2.8%之间。

记者:虽然PPI同比在9月转正,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却没有提升?今年PPI同比涨幅大,对工业以及实体经济会有什么影响?

祝宝良:原因是下游需求不足,上游价格无法向下游有效传导。这样下游的利润空间被侵蚀,因此工业增加值增速上不来。而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消费结构变化,我们现在不需要那么多工业品,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汽车、冰箱,工业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李迅雷:PPI可以拆分为两大指数,一个叫生产资料价格,一个叫生活资料价格指数。现在PPI上涨主要还是生产资料价格在涨,但生活资料价格没怎么涨。生产资料主要对应上游和中游产业,生活资料主要对应下游产业。因此,上游跟中游的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速应该是上行,下游的生活资料行业增加值增速不大。所以工业增加值增速没有上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上游、中游价格没有向下游有效传导。

邵宇:我们看到PPI涨幅比较大主要是因为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1月份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洗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这些行业的上涨,并且占据了PPI涨幅的很大比重,但是其他工业门类的PPI并没有明显上涨,因此没有带动工业增加值增速的提升。

货币、信贷、社融增长可能放缓

记者:从2012-的经济金融运行来看,(M2-GDP-CPI)增速差值均为正值(依次3.3%、3.2%、2.9%、5.00%、2.8%),且在3%左右。你如何解读这一差值?今年会是什么情况?M2增速以多少为宜?

祝宝良:3%的差值比较正常。过去M2增速减去GDP增速,再减去CPI同比的差值,我们解释为货币深化不足。也就是一些不统计在GDP里面的经济活动,需要用货币去度量。最近这两年,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化也差不多了,这个差值总体上是缩小的。现在M2余额150多万亿,每年卖地收入4万亿,卖地收入除以M2大致在2.5%左右,与差值相差不大。这一差值,现在看就是资产泡沫化。目前M2指标统计范围窄,如果把表外的业务加上,M2的增速可能不止11%,很可能是16%。这就是最近资产价格(主要是房地产)上涨的重要原因。

李迅雷:从理论上讲,货币多了以后,它需要支持的交易不仅限于货物交易(表现为诸如CPI、GDP的波动),还会流入到金融领域,支持资产的交易。所以这个差值长期以来都是正值,这表明大量的钱都流到金融资产领域,也就是形成资产泡沫。因为过量货币流向虚拟经济,它没有形成通胀。

通货膨胀的预期,再加上资产价格上涨,使得货币政策更多地强调稳健中性。去年M2增速定为13%,显然定高了,前年GDP增速目标在7%左右,对应的M2增速是12%,但GDP增速目标定6.5-7%,而M2定到了13%,实际M2增速仅有11.4%。如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GDP目标是6%-7%,货币政策要回到中性,今年M2的增速目标定11%-12%比较合适,我个人倾向于11%。

邵宇:今年GDP增速在6.5%左右,CPI在2.8%左右,再加上2-3个百分点,理论上M2增速应该在12%左右。但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稳健中性,实际上是适度从紧了。这样的话,M2增速应该略微定低一些,我觉得增速定在11%左右比较合适。

记者:如何评估1月金融数据和融资规模?今年的信贷和融资总体上会是什么情况?

祝宝良:信贷低于预期的2.5万亿,M1增速也下来了,说明央行货币政策往稳健中性在转,实质上就是往紧的节奏在转。现在价格同比上涨,环比也在涨,理论上要求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实际上,名义利率减去价格同比涨幅后,负利率程度比以前年份更高。

李迅雷:1月贷款没有超过去年,金融机构倾向于在1月份多放款,增加利息收入,所以1月份数字高并不可怕。1月新增住户中长贷款6293亿,很明显是去年额度今天用了;去年按揭贷款额度收紧,因此签订的个人住房贷款协议在今年一月份集中开始生效,这就导致按揭贷款信贷又往上冲了一下。经济复苏的动向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是信贷的增长。今年1月信贷数据中,企业中长期贷款(企业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1.52万亿,占到四分之三,占了很大一个比重。今年货币政策回归中性,利率有上行风险,企业发债的规模会减少,社融也很难有大的增长,增速可能会放缓。去年13%的增速,今年应该在10%左右。

投资增速会下降

记者:预计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如何?其中制造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基建投资会呈现怎样的走势?

祝宝良:中国的基建基本已经饱和了,理论上中国的基建增速是要往下走的。美国20万亿美元的GDP,现在一年的基建投资是6000亿美元。如果今年GDP要稳住6.5%的增速,基建增速应该到17%(包含电力投资),大约需要资金18万亿元。但是资金从哪里来?一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二是基建投资的收益降低,维持这么高的增速没有必要。

现在房地产交易量有下降,但投资不会降得很快。目前看,因为房地产调控升级,2017年房地产投资增速肯定比要低,但是要比要高,差不多在2%-3%之间。

现在制造业投资增速还看不太清楚。制造业投资主要是民营企业在投资,而这主要取决于民间企业是否有信心:一是投下去能否赚钱,二是投下去资金安不安全。去年对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在加强,环境会好一些。赚不赚钱又有几个问题,民间投资经过这么几年的低迷后,产能是否出清,民营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是否在涨?如果产能出清了,有需求了,民营企业就会加大投资。从1月份的物价来看,CPI中工业品的价格是微涨的。PPI在涨,但下游工业品的价格涨幅不大。

在之前PPI负增长的时段内,上游工业品的价格是在下跌的,实际上利润转移给下游了,但是这种情况下民营资本还是不投资,民间投资增速还是逐年在下降。这说明下游工业品领域在逐渐出清,但是还没有出清完毕。而工业品需求端增长乏力。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游工业品的价格突然上涨,把中下游的利润吃掉了。这个时候,民营资本也不会增加投资,民间投资增速不会大幅下降,但是还没有见底。

因此,投资增速总体应该是往下降的,但是因为辽宁的因素也不好说。辽宁因为统计数据挤水分,去年投资下降63.5%。辽宁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在2-3个百分点之间,今年辽宁投资正增长,又会把全国的投资增速拉上去。

李迅雷:去年投资增速是8.1%,今年投资增速预计比去年要低,但也不会降太多,预计在7.5%左右。房地产投资增速肯定要降,估计是4%的增长。去年下半年销售增速下降,一般半年以后,房地产投资增速也会回落。制造业投资增速已经是连续四年回落,最近需求增加了,设备投资会多些,故增速会略有回升。像2012年来钢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负的,今年可能转正。

基建投资连续高增长4年了,2013年、这两年的基建投资增速都在20%以上,和在17%左右。但基建长期高增长是很难持续的。现在基建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这么大的规模想要继续保持接近20%的高增长就不大可能。因为体量越来越大,再继续保持高增长,需要更巨大的资金投入。但现在PPP也好,各种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好,它的效果都是有限的。

另外,四年来基建投资增速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两倍还要多,这是很畸形的。比如制造业投资增速4%多一点,民间投资增速也是3%多一点,为什么基建投资增速还要高增长?基建投下去的项目很多没有效益,不产生现金流,都向银行借了钱、向社会发了债,怎么还利息呢?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基建投资不可能连续高增长。所以我判断今年基建投资的增速在15%左右。而财政收入增速比较低,我估计今年财政赤字率也不会提高。因此,基建主要是政策性银行发债、地方政府PPP或搞产业引导基金(变相举债)来支持,但这样操作会使地方政府债务进一步上升。

邵宇:今年来看,基建投资还要做一些发力,还是要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保证增长速度,我们预计今年基建投资增速会在20%左右(全年是17.4%)。因为今年是换届年份,换届年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略高些。实际上,基建投资有弥补其它投资不足的作用,在需要的时候会适度放大。

基建投资要看后续资金接续的情况,应该不会特别差。PPP可能是基建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虽然PPP项目中有些名股实债、承诺收益不符合法规的交易结构,但是这类项目落地同样也会增加基建投资的规模。

房地产投资有人比较悲观,目前市场普遍预期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会出现负增长。我们觉得可能还好,虽然很多城市加强调控,但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投资需求还是比较强烈的。这一轮房价上涨主要集中在一二十个一二线城市,而目前这些城市库销比基本都在六七个月的水平,这会对新增投资带来支撑。我们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会在0-5%之间。

制造业投资在经历了连续五年的持续下滑状态,现在已经处于历史低位,目前已经有企稳的迹象。比如工业企业利润和民间投资都有所修复,PPI由负转正。随着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效应显现,加上外需的局部改善,会对2017年的出口形成一定的拉动作用。这也会对制造业投资提供支撑。总体而言,今年投资会略微下降,但下降空间也比较有限,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在7%左右。

记者:1月进出口实现“开门红”。进出口增速回升的原因是什么?2017年能否持续增长?

祝宝良:外贸大幅上涨的原因在于去年基数太低。另外一个因素是进口价格涨上来了,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由此推高进口值。1月份,中国进口的铁矿砂、原油、煤等大宗商品价格分别上涨81.3%、46.7%、110%。数量不一定增长很多,但贸易额上来了。

李迅雷:因为出口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我的判断今年会由负变正,今年的出口额应该比去年要高。但中国出口比重在全球的份额会下降。虽然全球大环境比去年要好,但是小环境不好,尤其是特朗普对中国肯定还会采取一些贸易报复措施。另外,中国出口在全球的份额在去年已经见顶,将来中国在全球的出口份额比重会逐步地降下来。

邵宇:进出口回暖主要还是受到外需改善的影响,但我觉得人民币贬值的影响有限。人民币贬值更多是相对于美元贬值,其它货币相对于美元贬值更多。这样看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并没有贬值太多,对出口影响可能不会特别明显。

记者:消费增速为10.4%,相对平稳,汽车消费的增长做了较大贡献。2017年的消费增长还能维持相对平稳吗?

祝宝良:居民消费与居民收入高度正相关,以来,居民收入低于经济增速,会影响居民消费能力。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将会抑制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家电、建材等相关商品消费,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对政策依赖较强,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能否延续,对汽车消费影响较大。当然,旅游、休闲、文化、体育等个性化新兴消费模式和消费热点仍比较活跃,电商网购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消费方式。总体来看,我国消费需求将保持稳中略降态势,预计2017年消费增长10%左右。

李迅雷:去年拉动汽车消费增长的两大因素,一是汽车购置税的减半征收。另外是置换率的提升,就是汽车的更新换代需求。这对汽车销量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目前来讲这种支撑作用已经到尾声了,今年的汽车销售增速并不乐观。房地产销售增速回落之后,居民购买家具、家电、装饰材料方面的需求会降低。因为房地产、汽车大件消费占到整个消费的比重在50%左右,如果这两块销售不振的话,2017年的消费增长估计还是有难度,预计实际消费增速为10%左右。

最新中国GDP预测最新篇

关于专家预测中国GDP增长率

中国GDP数据专家最新预判最新篇

中国未来十年gdp增速 中国GDP增速破7增长最快

中国gdp省份排名,中国gdp省份排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