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不合群,会使我们忧虑;亲友不合群,会使我们怨恨。
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群体。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自己不合群,会使我们孤独、痛苦;孩子不合群,会使我们忧虑不安;亲友不合群,能引发我们怨恨;旁人不合群,会让人讨厌。那么我们一旦不合群怎么办呢?
鬼谷子说:“欲合者用内。”即要想合群,首要的是自己去努力争取。不合群的症结是自己与群体不适应,所以,适应群体,就必须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应先了解自己不合群的症结,弄清楚不合群的原因:是自卑害羞而作茧自缚,还是自大高傲而目中无人;是孤僻恐惧而钻入套中,还是固执多疑而拒人千里……挖出病根,认识危害,对症下药。孤僻就要知道:“人间朋友远非无,世上自有真情在”;羞怯应该明白愈是注意就愈无法改善,千万不必太在意自己;自卑要懂得“天地本宽,卑者自隘”,自信是成功的秘诀;自大要清楚“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自大足可戒,谦恭诚可学;多疑须知“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应力求实事求是,严于责己,宽于待人,学会冷处理,避免以怀疑为基础的“合理推论”……
爱默生说:“找到朋友的唯一办法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被人相容的人,首先是肯于相容。“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心理上不再执着滞碍,拆除阻隔合群的篱笆,就容易通达事理,与人和顺了。
这里的“开合”,是指交际时言行情感的开放和闭合。不合群的人,大多是因为他们交际时该开放的时间和地方不开放,如不参与、不介入、不表达等,使人难于接近;该闭合的时间和地方不闭合,如不看对象、场合而言行随意、放肆,令人感到不近人情;或开放、闭合过度等所致。那么合群的开合应依据什么呢?
就一般的情况而言,交际的开合应以适应环境、遵循规律、合情顺理为原则。开放要考虑周详,应考虑开放内容、方式、程度,开放的对象、环境及结果等,要说于该说,行于当行,言行适度、得体。注意为他人的开放留足余地。闭合要求处事缜密,要考虑到闭合的方方面面,要使言行止于必止,止之适宜。为了共同的利益,为了团结、合作、和睦相处而有效地自我约束,或约束他人。
不合群者,要根据交际的实际,修正言行开合的失误。不妨请师长来加以监督、提醒、帮助,避开言行开合不当的“雷区”,在交际中学会闭合尖刻,开放包容;闭合炫耀,开放谦恭;闭合恶言,开放善语;闭合粗俗,开放文雅;闭合怪异,开放随和;闭合被动,开放主动;闭合放纵,开放克制;闭合冷漠,开放热情等等。使自己在不背离原则的基础上,同人们迎之、随之、和之、容之,步入合群的坦途。
研究“剧情”,调整“角色”演员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取决于剧本和剧情发展的需要。要想使自己扮演的角色成功,先要了解和研究剧本、剧情和人物等。我们进行交际,也应像演员一样尽可能地了解交际的“剧本”、“剧情”、人物,必须根据交际的需要、人们的期望、交际对象、环境、时间的变化等扮演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相符的角色;必须随时随地注意角色的调整和转换。譬如,在父母长辈跟前,我们可以扮演撒娇、耍赖、讨便宜的孩子角色。
在人际交往中,只有置身其中,才可能融入群体,为此,我们应遵循“一致”的规则。这里所讲的“置身其中”“一致”是存异求同而入乡随俗;是内方外圆,适应环境;是不背离原则的灵活机动;是保持自己的特色,而又处处与人际接轨。它需要我们把自己看作整体的一员,努力在穿着、言行等方面与群体合拍。它要求我们为人谦和、待人恭敬,不过于执拗,要善于通融,以祥和的态度、平等的心情去待人接物。它告诫我们行不要有意悖于常规,以免被视为异端;言不可故意追求怪诞,防止被视为邪说等等。
不合群的人由于不善与人相处,一下子置身于陌生人中,往往会更不适应,无所措手足,不知怎样应变。而只有调整其交际的序列,让他们从亲到疏,从近到远,从熟人到生人,从家里到家外,从了解到不了解,循序渐进,逐步适应,掌握了同亲人、熟人和睦相处的方式方法,和外人、生人相处,合群也就容易了。另外,不合群者应先多与宽厚者、开朗者、有包容心者交往,以便在交往时学会适应,学会方法,学得优秀品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他们也会渐渐合起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