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西汉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大力倡导。这说明价值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论述的首要命题。(×)
3.“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的是重伦理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5.*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勤俭廉政”、“克己奉公”、“仁爱孝悌”、“仁义礼智信” 等精华,符合*国情的“民富国强”、“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等目标。(√)
6.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定着*的资本主义性质和方向。(×)
7.十八大报告强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化,是对效率与公平的最新诠释。( √)
8.改革开放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9.以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反思的必然要求。(√)
10.贫穷是产生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而发展则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
1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诚信友爱的动力之源。(×)
1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前提。(×)
13.依法治国的前提是人民当家做主。(×)
14.维护社会公正是形成橄榄型社会的主要途径。(√)
1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
16.“诚”与“信”有着密切的联系。诚是人内在的德性,信则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于中,必信于外。(√)
17.一个人八面玲珑、四处讨好、不讲原则,常常会起到助恶的作用。因此,我们不应反对不讲原则的友善。(×)
18.只有建立起道德回报机制和扬善耻恶的舆论生态,我们的社会才能形成善善相生的良性循环。(√)
19.“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中国梦”的社会属性:*性质。(√)
20.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中华民族历来很重视领导者的榜样作用。(√)
2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2.*必须广泛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符合人类最美好的价值追求。(√)
23.*必须依托*,反映其精神内核和根本原则。(×)
24.法律是硬约束、道德是软约束,要做到“法以诛恶,德以劝善”,二者功能互补、相辅相成。(√)
25.职业道德是*道德建设的重点。(√)
26.中国有句古话,“求忠臣于孝子门”。即只有在孝敬父母的儿女们中间,才能找到忠于国家的人。这就是说只要孝敬父母了,就一定能够忠于国家。(× )
27.见义勇为是社会风气的晴雨表,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
28.所谓“民无信不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千金一诺”等,无不强调宽容品德的高尚。(×)
29.培育务实进取的国民心态,需要着力克服急功近利、贪大求全、炫富斗富、小富即安等不健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