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请默写出一首有关方面的古诗词(包括题目、作者)
答:指松、竹、梅。
“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咏竹,如郑燮《竹行》;
咏梅,如王安石《梅花》、王冕《墨梅》
(需写出具体内容)
2、简述八股文的由来、内容、考试范围、局限性。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
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
“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
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作用。
3、简述现行公历的优、缺点
一、现行公历(格里历)的优点:
㈠公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官方通用,具有通用性;
㈡公历属于平时间周期定义的平历,所以其算法简单,天数基本固定,置闰规则;
㈢历年和历日协调的好,历年只有365日和366日两种;
㈣历日与太阳高度(直射角度)基本对应,误差只有1至2日左右。
二、现行公历的缺点:
㈠公元元年在人类历史中期,不便于推算人类历史早期;
㈡岁首没有较强的天文学意义;
㈢历月的天数有28日,29日,30日,31日四种,并且排列不规则;
㈣具有较强的宗教意义和罗马皇权留下的烙印,不利于不同文化民族的交流;
㈤置闰法中400年97闰日没有128年31闰日简单和精确;
㈥只管太阳,没有月亮的内容,其日期也不反映月相,是单轨制的太阳历法,不利于保护世界上的月亮文化,也不利于被这些国家的群众的接受和认同;
㈦由于历月的长度没有明显的天文学意义,所以人为因素很强,甚至可以被人随意更改;
4、默写3首与冬至有关的诗歌。
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5、请说出“三从四德”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在封建时代,三从四德是妇女的行为规范。
“三从”出自《礼记.丧服.子夏传》,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出自《周礼.天官.九嫔》,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6、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
文房,即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有《文房四谱》一书,叙述了四种文具的品类及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名手辈出,且品类丰富,风格独特。
哪里的纸墨砚笔最为著名?
答案:安徽泾县的宣纸、安徽歙县的歙墨、
广东端州的端砚、浙江吴兴的湖笔。
7、列举六种世界语系。
目前人们一般把世界的语言划分为九大语系:
1)汉藏语系,
2)印欧语系,
3)阿尔泰语系,
4)闪-含语系,
5)乌拉尔语系,
6)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
7)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
8)南亚语系
9)达罗毗荼语系
8、1)世界四大古都是指?
西安、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2)其中十三朝古都是指?有哪十三朝?
先后在西安建都的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
3)该城的历史?
建都历时长达1140年之久。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
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中国古代做为都城时间最长的城市。
9、1)我国古代的历法有那些?
我国古代使用的历法有皇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六种。
2)历书就被称作了“皇历”的原因。
“皇历”属于“官方”历书。历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历代皇帝都很重视历法的颁制。从唐朝起,各代王朝开始对历法实行严格的管理。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唐王下令编制了我国第一本雕版印刷的历书《宣明历》。当时,为了防止民间滥印历书,唐文宗下令今后历书必须由皇帝亲自审定,官方印刷。从此,历书就被称作了“皇历”。
3)‘老皇历’一词的由来及意义
“皇历”所记的历法,一般是以一年为限,第二年变更,如果拿去年的“皇历”来查看今年的历法,就一定是错误的,因此人们常用“老皇历”来形容那些因循守旧、不合时宜的思想意识。
10、下面这些诗歌都去除了作者和诗歌名,你能推断出每首诗写的是哪个节令吗?
1.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5.春期行?晚,春意腾芳菲。曲水应修禊,披香未试衣。雨花红半坠,烟树碧相依。怅望梦中地,王孙底不归。
6.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答案:1.人日(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2.元宵(唐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3.社日(唐王驾《社日》)
4.寒食(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5.上巳(唐王安石《暮春》)
6.七夕(宋刘辰翁《西江月新秋写兴》)
11、1)中华武术依据风格特点可区分为?并作简要介绍。
中华武术源运流长,流派纷繁,依拳种的风格特点区分,可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
“内家拳”一派注重体内精、气、神的锻炼,修炼内劲,在技击上偏重劲力内含,以静待动,以柔克刚。
“外家拳”一派则注重拳脚功夫,讲究筋骨皮的锻炼,技击多以刚克柔,主张先发制人,以攻为主。
2)中华武术依据发源和流行的地域可区分为?并作简要介绍。
依发源和流行的地域区分,可分为“南北派”。
“南派”??它基本是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气摧力,贯穿发劲,步伐稳固,拳势激烈,富有阳刚之美。发力时要求身、腰、腿的劲力贯串一起,有时发声以声助力;上肢动作较多,手法丰富,腿法少,善于短打进攻。
“北派”??北拳跳跃、滚翻动作较多,动作舒展大方,快速多变;起伏转折明显,技击时腿法丰富,素有“手打三成,腿打七成”之说。
12、中国日历考
夏朝时有农历。农历: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西汉时有太初历。太初历:是汉武帝时由天文学家创制的,是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开始以正月为岁首,“太初”是汉武帝的一个年号。
隋朝时有皇极历。皇极历:是隋朝的天文学家刘焯制定的,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唐朝时有大衍历。大衍历:是唐朝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北宋时有十二气历。十二气历: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提出的,他主张按节气定月,以立春为元旦。这种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制叫“十二气历”。
元朝时有授时历。授时历:是元朝的郭守敬主持编定的,其中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问世早300年。
藏族有藏历。藏族习用的历法。基本上跟农历相同,藏历用五行和十二生肖纪年,如火鸡年、土狗年。
13、古代年龄称谓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束发: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二八:为16岁。
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弱冠: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14、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
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
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15、中国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武夷岩茶,铁观音,屯溪绿茶,祁门红茶,信阳毛尖,君山银针,普洱茶,滇红茶。
16、中国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
夕阳萧鼓,渔谯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17、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8、科举职官(录取者与第一名的称谓)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19、名、字、号
古人幼年时取名,成年时取字。名字均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表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由自己取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20、博士、硕士、学士从何而来?
「博士、硕士、学士」这些名称,古已有之,不过和现在的含意不完全相同。
博士,源于战国时代,当时是一种官职,也就是一些博通古今,知识渊博的人。
硕士这个词,最早见于五代时期,通常指那些品节高尚,博学多识的人。
学士最早出现于周朝,原本是指那些在学堂读书的人,后来逐渐变成文人学者。
21、“北宋四大家”和“唐宋古文八大家”分别指的是那些人?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
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2、十三经分别是指?
《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23.“竹林七贤”和“扬州八怪”分别指?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24.人们常说的“三山五岳”分别指的是?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25.人们常说的“五湖四海”分别指的是?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6.四大佛教名山和四大道教名山分别是?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27.四大名园和四大名楼分别是指?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28.“四大民间传说”、“元代四大戏剧”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分别指的是?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29.请介绍一下风筝的起源。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30.请写出“压岁钱”的起源。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31.请分别写出十二个月份的别称。(每个月任写一个)
一月:正月、端月、征月、开岁、华岁、早春、孟春、新正;二月:命月、如月、丽月、杏月、酣香、仲春;三月:蚕月、桃月、桐月、季春、晓春、鸢时、桃良、樱笋时;四月:余月、阴月、梅月、清和月、初夏、孟夏、正阳、朱明;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六月: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精阳、季夏;七月:相月、兰月、凉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秋、仲商;九月:玄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穷秋、抄秋;十月:阴月、良月、正阴月、小阳春、初冬、开冬、孟冬;十一月:幸月、畅月、仲冬;十二月:涂月、蜡月、腊月、季冬、暮冬、残冬、末冬、嘉平月。
32.“六礼”和“六艺”分别是指?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3.简单介绍一下“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