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晏殊翻译赏析阅读答案,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描写别后相思的恋情诗。
原文: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字词解释:
⑴寓意:有所寄托,但在诗题上又不明白说出。这类诗题多用于写爱情的诗。
⑵油壁香车:古代妇女所坐的车子,因车厢涂刷了油漆而得名。这里指代女子。
⑶峡云:巫山峡谷上的云彩。宋玉《高唐赋》记有巫山神女,与楚王相会,说自己住在巫山南,“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常以巫峡云雨指男女爱情。
⑷溶溶:月光似水一般地流动。
⑸淡淡:轻微的意思。
⑹伤酒:饮酒过量导致身体不舒服。
⑺萧索:缺乏生机。禁烟:在清明前一天或二天为寒食节,旧俗在那天禁火,吃冷食。
⑻鱼书:古乐府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句,后因以“鱼书”指书信。
⑼何由达:即无法寄达。水远山长:形容天各一方,重重阻隔。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翻译:
我再也见不到你所乘坐的油壁香车,没想到,我们是这么无缘,像那巫峡的彩云倏忽飘散,我在西,你向东。你是否记得,盛开着梨花的小院里,似水的月光照着我们相逢;柳絮飞扬的池塘边,我们曾相偎着,在微风里倾吐着情衷。唉,往事如烟,我喝着酒打发走一天又一天,是那么的伤怀寂寞;眼前凄凉的寒食节,怎不令我加倍地思念你的芳踪。我的心,你知道么?想寄封信儿告诉你,这层层的山,道道的水,又怎能到得了你的手中?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阅读答案:
试题: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一首含蓄有致缠绵悱恻抒发幽怨难明的政治抒情诗,寄托自己的情致心意, .
B.首联运用虚实相间及借代手法,点明诗作主旨,奠定了全诗幽怨的感情基调。
C.颈联采用对仗(对偶、对比)手法,写出眼前借酒解闷,形容憔悴,心境沮丧凄凉情状。
D.尾联宕开一笔,由设问自答作结,深化主题,表达山高水长重逢无望、寄书无门之苦。
2.请从诗作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赏析颔联“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5分)
答案:
1:A【解析】“政治抒情诗”有误,这是一首爱情诗。
2:本联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勾画出一个意境清幽情致缠绵的境界:院子里,池塘边清丽的梨花,柔软的柳絮都沐浴在溶溶如水的月光中,陶醉在轻柔如抚的微风里。诗人寓情于景,借助素淡乐景衬托出淡淡的哀愁。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创作背景:无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赏析:
这是一首情歌。诗人与情人由于某种原因被迫分离,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相思。面对寒食春景,他思绪起伏,写了这首勾心摄魄的感叹诗。
首联飘忽传神。一开始出现的便是两个瞬息变幻的恃写镜头:“油壁香车”奔驰而来,又骤然消逝;一片彩云刚刚出现而又倏忽散去。写的都是物像,却半隐半露,寄寓了一段爱情周折,揭示主旨。车是这样的精美,则车中人的雍容妍丽,可以想见。然而这样一位美人却如巫山之云,来去无踪,重逢难再,怎不令作者怅惘。“映云”暗用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美丽传说,渲染浓密的爱情气氛。但“云雨巫山枉断肠”,毕竟是一场虚妄。前句写人间,写现实;后句写天上,写梦幻。首联写得兴象玲珑,清新流丽。
颔联景中有情。“梨花院落”、“柳絮池塘”,描写了一个华丽精致的庭院。宋葛立方说:“此自然有富贵气。”(《韵语阳秋》卷一)反映出诗人的高贵身份。“溶溶月”、“淡淡风”,是诗人着意渲染的自然景象。这两句互文见义:院子里、池塘边,梨花和柳絮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阵阵微风吹来,梨花擂曳,柳条轻拂,飞絮蒙回,是一个意境清幽、情致缠绵的境界。大概是诗人相思入骨,一腔幽怨无处抒写,又适值春暮,感时伤别,借景寄情;或是诗人触景生情,面对春宵花月,情思悠悠,过去一段幽情再现。这里展现的似乎是实景,又仿佛是一个幻觉、诗人以神取景,神余象外。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
颈联“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写眼前苦况,欲遣不能。多少日子以来只凭杯酒解闷,由于饮得过最,形容憔悴,心境凄凉。“伤酒”两字,诗人颓唐、沮丧的形象可见。眼前又是寒食禁烟之际,更添萧索之感。
末联宕开一笔,由设问自答作结,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想从悱恻的感伤中挣脱出来,探索寄书的途径,去寻觅失去了的爱情。但问得深切,答得无情。“水远山长处处同”一句,乃斩钉截铁之语,如瓶落井,一去不回。原来摆在诗人面前的不是一般险阻,而是永远冲不破的障碍。这两句看似寻常平直,却是全诗中决绝语,最为沉痛哀怨。晏殊在《鹊踏枝》词中有“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说的情景与本诗类似,都有一种难言之隐。但这首诗寓意更深。“知何处”,一切尚在不解之中,使人感到怅惘;“处处同”则已无疑可置,只有绝望之情。这种情绪在首联已暗暗流露,然后曲折道出,由结句点破,情长怨深。“处处同”三字弦外有音,寻绎其意,乃人事阻隔,才处处有碍,无路可通。此联“妙在能使人思”(钟惺《古诗归》)。
此诗通篇运用含蓄手法,“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司马光《迂叟诗话》)“怨别”乃全诗主旨。字面上不著一“怨”字,怨在语言最深处。“不再逢”、“任西东”,怨也;“溶溶月”、“淡淡风”,怨也;“寂寥”、“萧素”、“水远山长”,无一不怨。“处处同”则是怨的高潮。章节之间起承转合,首尾呼应也都以“怨”贯串,此其一。其二,含蓄又通过比拟手法表现出来。“油壁香车”、“峡云无迹”、“水远山长”,托物寓意,言近旨遥,“婉转附物,怊怅情切沙(《文心雕龙》)。其三,写景寄兴,“梨花”、“柳絮”二句出之以景语,却渗透、融汇了诗人的主观情绪,蕴藉传神。
个人资料: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原文: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字词解释:
⑴寓意:有所寄托,但在诗题上又不明白说出。这类诗题多用于写爱情的诗。
⑵油壁香车:古代妇女所坐的车子,因车厢涂刷了油漆而得名。这里指代女子。
⑶峡云:巫山峡谷上的云彩。宋玉《高唐赋》记有巫山神女,与楚王相会,说自己住在巫山南,“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常以巫峡云雨指男女爱情。
⑷溶溶:月光似水一般地流动。
⑸淡淡:轻微的意思。
⑹伤酒:饮酒过量导致身体不舒服。
⑺萧索:缺乏生机。禁烟:在清明前一天或二天为寒食节,旧俗在那天禁火,吃冷食。
⑻鱼书:古乐府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句,后因以“鱼书”指书信。
⑼何由达:即无法寄达。水远山长:形容天各一方,重重阻隔。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翻译:
我再也见不到你所乘坐的油壁香车,没想到,我们是这么无缘,像那巫峡的彩云倏忽飘散,我在西,你向东。你是否记得,盛开着梨花的小院里,似水的月光照着我们相逢;柳絮飞扬的池塘边,我们曾相偎着,在微风里倾吐着情衷。唉,往事如烟,我喝着酒打发走一天又一天,是那么的伤怀寂寞;眼前凄凉的寒食节,怎不令我加倍地思念你的芳踪。我的心,你知道么?想寄封信儿告诉你,这层层的山,道道的水,又怎能到得了你的手中?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阅读答案:
试题: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一首含蓄有致缠绵悱恻抒发幽怨难明的政治抒情诗,寄托自己的情致心意, .
B.首联运用虚实相间及借代手法,点明诗作主旨,奠定了全诗幽怨的感情基调。
C.颈联采用对仗(对偶、对比)手法,写出眼前借酒解闷,形容憔悴,心境沮丧凄凉情状。
D.尾联宕开一笔,由设问自答作结,深化主题,表达山高水长重逢无望、寄书无门之苦。
2.请从诗作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赏析颔联“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5分)
答案:
1:A【解析】“政治抒情诗”有误,这是一首爱情诗。
2:本联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勾画出一个意境清幽情致缠绵的境界:院子里,池塘边清丽的梨花,柔软的柳絮都沐浴在溶溶如水的月光中,陶醉在轻柔如抚的微风里。诗人寓情于景,借助素淡乐景衬托出淡淡的哀愁。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创作背景:无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赏析:
这是一首情歌。诗人与情人由于某种原因被迫分离,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相思。面对寒食春景,他思绪起伏,写了这首勾心摄魄的感叹诗。
首联飘忽传神。一开始出现的便是两个瞬息变幻的恃写镜头:“油壁香车”奔驰而来,又骤然消逝;一片彩云刚刚出现而又倏忽散去。写的都是物像,却半隐半露,寄寓了一段爱情周折,揭示主旨。车是这样的精美,则车中人的雍容妍丽,可以想见。然而这样一位美人却如巫山之云,来去无踪,重逢难再,怎不令作者怅惘。“映云”暗用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美丽传说,渲染浓密的爱情气氛。但“云雨巫山枉断肠”,毕竟是一场虚妄。前句写人间,写现实;后句写天上,写梦幻。首联写得兴象玲珑,清新流丽。
颔联景中有情。“梨花院落”、“柳絮池塘”,描写了一个华丽精致的庭院。宋葛立方说:“此自然有富贵气。”(《韵语阳秋》卷一)反映出诗人的高贵身份。“溶溶月”、“淡淡风”,是诗人着意渲染的自然景象。这两句互文见义:院子里、池塘边,梨花和柳絮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阵阵微风吹来,梨花擂曳,柳条轻拂,飞絮蒙回,是一个意境清幽、情致缠绵的境界。大概是诗人相思入骨,一腔幽怨无处抒写,又适值春暮,感时伤别,借景寄情;或是诗人触景生情,面对春宵花月,情思悠悠,过去一段幽情再现。这里展现的似乎是实景,又仿佛是一个幻觉、诗人以神取景,神余象外。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
颈联“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写眼前苦况,欲遣不能。多少日子以来只凭杯酒解闷,由于饮得过最,形容憔悴,心境凄凉。“伤酒”两字,诗人颓唐、沮丧的形象可见。眼前又是寒食禁烟之际,更添萧索之感。
末联宕开一笔,由设问自答作结,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想从悱恻的感伤中挣脱出来,探索寄书的途径,去寻觅失去了的爱情。但问得深切,答得无情。“水远山长处处同”一句,乃斩钉截铁之语,如瓶落井,一去不回。原来摆在诗人面前的不是一般险阻,而是永远冲不破的障碍。这两句看似寻常平直,却是全诗中决绝语,最为沉痛哀怨。晏殊在《鹊踏枝》词中有“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说的情景与本诗类似,都有一种难言之隐。但这首诗寓意更深。“知何处”,一切尚在不解之中,使人感到怅惘;“处处同”则已无疑可置,只有绝望之情。这种情绪在首联已暗暗流露,然后曲折道出,由结句点破,情长怨深。“处处同”三字弦外有音,寻绎其意,乃人事阻隔,才处处有碍,无路可通。此联“妙在能使人思”(钟惺《古诗归》)。
此诗通篇运用含蓄手法,“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司马光《迂叟诗话》)“怨别”乃全诗主旨。字面上不著一“怨”字,怨在语言最深处。“不再逢”、“任西东”,怨也;“溶溶月”、“淡淡风”,怨也;“寂寥”、“萧素”、“水远山长”,无一不怨。“处处同”则是怨的高潮。章节之间起承转合,首尾呼应也都以“怨”贯串,此其一。其二,含蓄又通过比拟手法表现出来。“油壁香车”、“峡云无迹”、“水远山长”,托物寓意,言近旨遥,“婉转附物,怊怅情切沙(《文心雕龙》)。其三,写景寄兴,“梨花”、“柳絮”二句出之以景语,却渗透、融汇了诗人的主观情绪,蕴藉传神。
个人资料: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