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考结束,分数和各省市的分数线也都陆续公布,摆在考生和家长面前一次重要人生选择决定也即将开始。
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每年到这个时候,朋友、家庭总会有一两个人会向你询问或者咨询一些专业报考的事,让你重温当年高考的场景,也回想一下自己如果当初报考的是另一个选择,人生是不是会更好一点。
1. 摆在面前的选择
人生大事,真的不能自己做主?听家长?听权威?听身边优秀的人?让他帮你做决定?
个人觉得,学生在这个阶段,基本上都还没有走出校园,对社会的认知,也停留在父母身上。什么专业,什么学校,什么城市,好多人都不了解,包括很多家长也是一样的。
这是时候怎么选择,听自己的?自己的职业是个学生,他只是知道自己是文科理科,文科可以学管理,理科可以学计算机。
根据身边的人这么多年过去,无非就这几种:有的人听家长的,有的人听自己的。
至于好坏吗,不能评说,有好有坏,只是你的选择在4年前,效果在4年后,或者更长时间才能看到。
2. 第一类选择,志愿,听家长的安排
这类选择,往往是大多数,具体占比,没做过具体数字调查,不过身边人,听父母的很多,以至于很多人后悔,埋怨父母,后悔当初为什么为自己做主。
听说过一句话: 当你的选择或者决定,超过了父母的能力或者见识,就不要为难他们。
是的,高考报志愿的问题摆在年前时,父母学历可能没有你高,见识也有可能也没有你高。
他们生活工作的圈子也仅仅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大学,对专业,也是自己的一知半解,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你接受到的消息,往往比父母还要多的,如果自己有主见,有真正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自己做决定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如果父母人脉广,资源丰富,恭喜你,听父母的吧,他们真的为你好,做决定是集合自己前半生的思考深思熟虑的。
同时,父母也要强势一些,该做的还是要做的,这个锅,这个埋怨,默默承担就好。
3. 第二类选择,志愿,听从自己
参加过高考并且听自己内心决定的也不在少数,要么父母帮不了自己,要么父母是真管不了自己。
自己做决定的人,很有主见,往往也有很强的生命力。即使自己毕业后专业就业不好,也会自己学会调整,因为他们真的没什么可依赖的,只能靠自己。
4. 第三类选择,志愿,听身边见过世面的人建议。
第三类,我们往往认为自己是井底之蛙,需要身边有跳出去的人,知道外面世界的人,给我们一些自己没听过没见过,具有前瞻性的建议。
这样的人怎么寻找?为什么要听这类人的建议,他们的建议可信吗?这点我们只聊聊,什么才是有见过世面的人。
我们退一步来看,什么是世面?这个世界有很多面,很多层,是多维的。这个世界有许多层面/维度是我们并不了解的。
见过世面是个相对的事情。去过的地方,吃穿的档次,认识的人物,都是世界不同的点到面。但绝不是全部的面。在先前缺乏了解的点和面上有进一步的了解或体验,就可以认为是“见过世面”的程度提高了。
不同的人见的那一面和该面的面积不同。 有的人对赚钱已经是轻车熟路,但ta可能在家庭中关系破裂了就萎靡不振很久或生了大病恐惧得不行了。
有的人可能对生死和人生起伏已经能够看淡了,但ta可能没吃过几道名菜,没去过几个景点。
这个问题和人们的追求相关。我们都是在见自己想见的世面,或随着大众见世面。
所以,询问见过世面人的建议,都是自己的一些见解,往往会忽略考生的兴趣,辩证的听。辩证的听,好像废话。
5. 志愿听从兴趣还是就业
这个点更难回答了,很多人会说兴趣是老师,兴趣是……,自己搜吧,写作文是网上一大堆。我想问一个问题,你高中前的一个兴趣坚持了几年?或者你人生中的这么多兴趣,那个坚持了下来又坚持了多少年?
我个人有点反感志愿听从兴趣的,除非你本身就是专业出身,学美术的学体育类的。
听从就业?那什么行业火,就报考什么专业?如果真是这么简单,网上搜一下就业专业排行就好了,闭着眼选择也就结束了。
所以听从就业也好难,现在都知道,一个行业能火五年就不错了,互联网火,在里面的人才能知道真火还是假过。搞经济火?18年过得多惨,你们没体会过。
发展太快了,你预知不到四年后的会发现成什么样子。
6. 志愿,我的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高考和报志愿是一次很重要的决定,但不是唯一一次。
有多重要不说了,父母和老师说了n次了。
我只说后半句,不是唯一一次,即使现在的专业选择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者适合自己的,上了大学还是有机会换专业的。
大学前两年,一般人还是不能发现自己想要什么,或者快毕业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也不晚,还能报考研究生。
我觉得研究生这个最好了,首先人在这个时间点基本成熟了,知道自己什么喜好。
更重要的,从就业的角度来讲,研究生学习时间短,两年至三年不等,基本上一年就能出去实习,对行业变化能很好的把握。
所以我觉得硕士研究生阶段的选择更重要一些。
第二个建议:真要选择,选择一个将来选择机会多的专业。
我总说,能去本科就去本科,不去读专科。原因是,你如果读本科,4年之间,后悔了想明白了,知道努力了,你还有一个机会,去考研,去考公务员等。这些选择的基本条件是本科学历,这个是你选择的一个重要前提。
反观专科,学到一技之长,并且有发挥的地方还好。如果没有,想再走考学之路,先专升本,再走本科的路,时间上荒废太多。
现在的职场上,年轻就是好一些,同样的学历背景,年龄就是优势。
还有,专业,选择一个通用的专业。
拿考研来讲,如果你本科学的数学,考研是理工类,高数科目是必考的,这样你就干掉一大批同样考学的同学。
还有,数学专业,基本上不管什么专业研究生都会招导师喜欢。数学,学计算机,大数据,经济,管理,会计,都是得心用手的。
这里只是拿数学专业举例来讲,通常很多专业都能为之后的路,提供多种选择的。
7. 一个身边的事例
一个分数线刚过二本的女生怎么选择?
我给的答案: 选城市》选专业》选学校位置。
二本,比较尴尬。
三本难听点说,单说学习考试这点,学生在这点不太好。一本呢,基本上还能是各省市的前列。
二本就乱了,有学习不好,发挥好的,有能上一本,发挥不好的……学员组成就比较多。
二本类学校还很多,有的学校虽然是二本但是专业很强,有的……所以选择就难上加难了,怎么在众多学校中选择一个最利于自己的。注意我说的是利于。
选城市,一个好的城市放在全国乃至世界,不管是人文还是经济都是偏上的。就业多,选择多,新鲜的事也多,容易长见识,更容易遇到优秀的人,说的通俗一些,作为一个女孩子,将来遇到一个优秀的男朋友的概率还大呢。
选专业,正如上面说的,在能选择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一个将来选择多的专业。
选学校位置,这个又为什么?如果一个二本类学校周围都是一本类或者更好的大学,周围的人不会差,同时也能给自己找一个目标,看看优秀的学校,优秀的人是怎么度过大学的。这真的很重要。
举个例子,北京学院路,名校云集,清华北大,北航人大,地质外国语……即使在这条路的一些二本学校的学生能很差吗?孟母还三迁呢?选学校也是一样的。
说了这么多废话了,只是过来人的一些唠叨,辩证的听,哎,又是一句废话。
2024年高考370分的大学名单推荐 考370分能上什么大学
2024年高考360分的大学名单推荐 考360分能上什么大学
2024年高考350分的大学名单推荐 考350分能上什么大学
2024年高考340分的大学名单推荐 考340分能上什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