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教育新闻 > 正文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戈壁滩上的焊工摇篮

时间:教育新闻 高考查询网

编者按:中国经济转型在即,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想让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就必须在提升产品与服务的精致度和可靠性上下苦功。时代呼唤“工匠精神”,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涌现出一大批致力于培育各行各业优秀“工匠”的职业院校。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本报推出“发展职业教育传承工匠精神”系列报道,重点介绍他们的先进经验。敬请关注。

“发展职业教育传承工匠精神”系列报道① 

戈壁滩上的焊工“摇篮”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吕杰办公桌上的一只“孔雀”,让他爱不释手,一有工夫就要欣赏一下。这只“孔雀”是今年毕业班学生李磊做的焊接工艺品,非常精美,充满了艺术性和想象力。吕杰自豪地说:“刚结束的毕业班焊接工艺品大赛中,很多学生的作品都非常有创意,有着较高的焊接水准。”

在甘肃钢铁职院,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是冶金工程系所属的7个专业之一。这样一个“小专业”,近年来在戈壁名城嘉峪关市乃至甘肃省都非常“火”,这里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吕杰和国家大师级“焊接创新工作室”。这个专业的教师为地方政府和企业解决了无数焊接技术难题,这个专业的学生也在各类大赛中摘金夺银,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火”的背后是专业教师“工匠精神”的传承。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虽小,但师资力量强,现有专兼职教师中,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达到了14人、“双师型”教师17人。“我们的老师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原来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身上有着浓厚的‘工匠精神’,他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努力把身上的这一精神传承给学生。”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教研室主任周振宏说。 

“‘工匠精神’就是‘质量好、技术高、速度快’。”这是许多专业教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为此,他们在日常教学中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重视发现学生的技术特长,有针对性地在培训过程中因材施教,重视“焊接文化”在枯燥技能训练过程中的艺术感染,规范工艺讲解和表演示范环节,加强巡回指导和教学反馈。严格的要求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在高考中留下遗憾的高职生们,找到了人生的舞台,练就了真本领。 

屈海东老师带的实训班上,一次一个实训项目小考时,有几个学生偷懒,拿着别人的作品找他评分。屈海东心知肚明,没有当场揭穿。后来,他把这几名学生分别单独叫到办公室,告诉他们:“永远不要小瞧自己所做的事,只有扎扎实实学技能,才能成为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成为‘大国工匠’。” 

教师们也在努力把“焊接专业”发展成“焊接文化”,把“工人”培养成“工匠”。为此,在学校的支持下,4月,由吕杰牵头的“焊接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同年8月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大师级工作室。工作室成员会聚了学校和企业焊接技术领域的精英,成为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一个重要平台。 

12月10日,酒泉市区供热主管道突然爆裂,致使15万市民的供暖陷入瘫痪。当地施工技术人员修理了三天三夜也没修好。从千里之外的西安请来的专家用尽了各种方法,最终也无济于事。 

情急之下,酒泉市政府通过酒钢集团公司找到了“吕杰焊接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员刘刚带领4名徒弟赶赴现场,他们采取加装密封盒和保护壳的方法,冒着严寒实施焊接。1600多根焊条在寒冷的冬夜、在喷涌的冷水中,熔结为一道道坚固的焊缝,为酒泉市15万市民的供暖提供了保障,也为持续80多个小时的供热主管道爆裂事故的处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校园内,记者看到,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的两个实训基地已经改造完成,占地2600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人进行焊接实训培训及焊接检验,各种先进的教学实训设备应有尽有。 

“我们的实训基地干净、舒适、安全,自动化、现代化、集控化程度高,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焊接方法的实训培训、取证和各类大赛的赛场需求,目前是省内一流、国家先进的焊接综合实训基地。”周振宏自豪地对记者说。 

“我们专业即将升格为系,针对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焊接类和焊接检验专业也将设立,将为甘肃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焊接工匠’。”专业负责人罗磊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记者冲碑忠)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