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教育新闻 > 正文

十八大以来*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纪实

时间:教育新闻 高考查询网

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十八大以来*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纪实

图表来源:教育部

2013年9月25日,纽约,联合国总部,一个声音向世界传送,深沉而有力:“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视频讲话中,*庄严宣告。

这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美好生活的起点。信心,源自日渐强大的国家力量。

这更是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执政诺言的信守。2012年11月,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集体亮相,*以“十个更好”回应人民关切,“更好的教育”,排在首位。

什么是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人人享有,人生出彩,为文明传承,为创造服务,为民族铸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之路,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战略重点,以优先发展、改革创新为重要保障,总揽全局,直面问题,统筹安排,有序出击,教育改革发展向着民生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发力,一幅学有所教、人人出彩的“教育画卷”灿然展开。

教育奠基中国。十三亿用知识与信念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正为托举复兴梦想积蓄力量,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笃学躬行。

“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

??改革,向着“深水区”全力推进

强国必先强教。*为中国教育标注下崭新坐标??

这里有体察历史的“经度”:“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也有环顾世界的“纬度”:“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高瞻远瞩,掷地有声。

这背后,是勇于担当的大国胸怀。

今天的中国,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今天的中国,正向着“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发力。

时代的拷问接二连三??一个始终为人民担当的政党,如何在教育的现代化历程里,彰显“人”的基本价值?一个占世界1/5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跨越,激发“人”的无限潜力?一种与西方社会制度不同的发展模式,如何在对国民的教育塑造中,诠释“人”的精神气魄?

矛盾的叠加挑战重重??教育规模扩大后,质量和水平的呼声愈发急切;教育投入增多后,公平和效益的权衡考验智慧;接受高等教育人数不断增长,教育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城镇化加速推进,教育人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迁移流动;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日益紧迫;信息化飞速发展,对教育理念和方式带来多方位冲击……

立竿见影的单项改革早已完成,剩下的,全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中国教育到了“啃硬骨头”的关口。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发令枪”清脆扣动;

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依法治教”的新征程豁然开启;

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冲锋号”嘹亮吹响。

三年来,从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创新育人模式,到以促进公平为关键、多方位缩小教育差距,再到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龙头、优化教育结构体系,在最广泛地统一思想、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之后,教育改革向着“深水区”全力奋进,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逐渐“破冰”,人民群众关切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开始“破解”,重要领域的创新举措渐次“破土”,中国教育,正写就一份精彩答卷??

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我国小学净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以及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各类培训达到上亿人次;普通本科高校5年累计输送近2000万专业人才,为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近年来,在国家科技三大奖通用项目中,高校获奖数占全国总数70%以上,产出社科重大成果比例占全国80%以上,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长20%左右。

教育国际影响力稳步增强。2月18日,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师教学国际调查”项目报告赞叹,“上海教师年轻化、专业化水平远超国际平均值,教育个性化和多样化超出普遍想象”;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PISA)中,上海初中生两次获得全球第一;来华留学生数量与国别稳步增长;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首届世界语言大会、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在我国成功举办,中国教育在国际舞台上初绽光芒,渐受关注。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三年来,在*治国理政总体布局中,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更加突显,人才资源的战略作用愈受重视。

“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公平,隔绝文明与蒙昧的原动力

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

公开资料显示,十八大以来,*先后15次以回信的方式与人民大众交流,这其中有青少年学生,有基层党支部,有边防战士,而收信最多的当属教育界,共有6封之多,其间,“老少边穷岛”等教育最薄弱地区,又占了3封。

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的回信里,*勉励学生“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希望学校继承光荣传统,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

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里,“在西部生活过”的*“深知那里的孩子渴求知识,那里的发展需要人才”;

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的回信里,*希望他们“不忘初衷,扎根西部”,“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公平教育的无限深情;朴素言辞,寄托着*对教育公平的殷殷期待。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关头,*始终强调“教育扶贫”“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短板。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目前,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岛地区,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少年强则中国强,中西部强则中国强。”

三年来,*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补齐教育发展的突出“短板”,编织教育公平的保障网??

中央财政投入资金1100多亿元,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累计安排资金43亿元,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累计资助各教育阶段学生4亿人次左右,为3200多万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改善营养膳食;实施城乡统一“两免一补”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钱随人走”惠及近1300万农民工随迁子女……

还有更多人的命运,在一项又一项政策落地之时,与国家、民族紧紧相连。

夏,接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出台的通知,江西高安的“最美乡村教师”陈腊英笑了。5年为期,从提高生活待遇到城乡教师流动,从职称评聘倾斜到建立荣誉制度,扶持力度层层加码,乡村教师走进国家的改革议程。

从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清华学子黎崎均笑了。2011年,因为一项针对寒门学子的“自强计划”,跨越巴山蜀水,他踏进了梦想中的清华园。2012年至,全国共有5万多名“贫寒学子”通过“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及各种以“梦想”命名的招生计划改变命运。

一次次“宽心解难”的消息,使众多家长怀着希望笑了。2月,北京市发布义务教育入学新政策,“杜绝跨区跨片招生”,保障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11月2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划片入学。三年来,在*高度重视下,教育部频出重拳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叫停19个重点大城市的招生乱象,长期存在的“择校热”终呈降温之势。

《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编制出台、20项教育惠民政策福泽贫困地区师生……在着眼长远的部署与真抓实干的落实下,今天,中国已有超过1/3的县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定标准;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已覆盖91.5%的学生;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7.5万名,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明显增多;29个省份实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政策,涉及考生近8万名。

仿佛“压舱石”,教育从公平出发,奠基亿万中国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如同“定盘星”,从追求“基本供给公平”走向“优质、均衡”。更高公平水准的中国教育,鉴证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复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质量,驱动创造与梦想的主引擎

9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环顾新一轮蓄势待发的科技和产业革命,*寄望全国教师:“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

这是深植现实的沉思。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只有向教育要质量,才能优化劳动力结构,厚植创新驱动根基,如期打赢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只有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培育更多管用实用的高技能人才、创新人才、拔尖人才,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好关键支撑作用。

教育的起点是公平,而生命线,是质量。

站在“由大向强”的飞跃关口,*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抓手,全面夯实中国梦的人才之基??

一方面,登高望远,教育决策的层级不断上移。

从《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到“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再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一连三个上下贯通、关涉全局的改革方案,陆续由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由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具体实施。顶层设计力度之大,为历来教育改革所未有。

另一方面,雷霆万钧,提升教育质量的举措深入推进。

新学期,全国2000余所高校的课表上,多了一门共同的课程??创新创业;近千所地方本科有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从“我像谁”到“我是谁”,向应用型转型;“两个一流”的出台,助推中国顶尖大学以更坚实的脚步向人类最高智慧聚集地发起总攻。

更为关键的是,质量提升,不再是一校一地的“独角戏”,而是整体能力提升与拔尖能力培育相结合的宏大体系构筑。从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启动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三年来,一系列教育标准和引导措施陆续出台,内容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包括教师、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学生素质评价等方方面面。

几个“硬数字”,足以窥见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决心和胆气:教育投入,2012年首次实现4%目标,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达2.64万亿元,比2010年翻了近一番。

一笔人才账,可以看出教育质量提升的成效和价值:从2010年起,中国进入人口红利下降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74.5%下降至的73.4%。与此同时,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8.75%提高至11.01%;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13.72%提高至16.35%??人力资源红利将大大抵消人口红利下降的影响。

10月,继中国教师在英国进行“中式教学”引起关注之后,一支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州的12人教师访问团专门组队赴杭州“取经”,用一周时间学习“中国式教学”。中国基础教育,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

10月,3名90后高职生精心打造的“鲁班锁”,成为*总理送给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国礼。中国职业教育培养的创新型人才,正带着“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三年来,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到剪接体三维结构,一个又一个世界级难题在中国科学家的实验室里被破解。中国高等教育迸发的蓬勃力量,正向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奋力冲刺。

*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面向广阔无垠的创新蓝海,中国巨轮已起航出发。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信仰,凝聚富民与强国的最大公约数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的文明气象,要靠教育的点滴培育。

在我们这个深具尊师重教传统的国度,从“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三不朽”,到“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立德,方能树人。

“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播美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三年来,*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把培育和践行*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立德树人,理想信念是根本??“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这三年,*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大力推进,以“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节约一粒粮食、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为内容的“三爱”“三节”等主题教育活动蔚然成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加快研制,学生诚信表现被写进成长记录……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逐渐形成。

立德树人,优秀传统文化是源泉??“抛掉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这三年,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建设中华经典资源库,开启“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编写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本、分学段有序推进……从广袤的传统文化原野中寻找价值,广大师生对中华文明的敬与爱厚植于心。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建设是保障??“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

这三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引中国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全国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学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精神专题研讨班”为高校掌舵人指引方向;“四有教师”要求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制定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改进,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入脑入心,令大学生信仰之基愈加坚实……以制度的力量凝魂聚气,广大师生对中国梦的实现热忱满腔。

5月,已连续滚动调查了24年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显示,在近三万名调查对象中,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表示乐观的学生占比分别为84.7%、84.5%和81.9%;93.9%的学生对“*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表示乐观;对“大学生应成为*的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诚信是做人之本”等理念的认同度均在90%以上。

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型,为国家和民族立心铸魂??这是教育的本真,更是“更好的教育”的终极诉求。

历史的脚步永不停歇。*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以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中国教育的每一步前行,都将带给人民对美好生活更为真切的信心;倚仗教育的力量,中国,将走得更加坚实有力,更加行稳致远。(记者丰捷王斯敏邓晖)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