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教育新闻 > 正文

邬志辉让教师成为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

时间:教育新闻 高考查询网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5年来,教师队伍建设的成绩巨大、令人瞩目,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基点和重点问题不断得以解决或缓解,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教师素质,师德为先。在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教育部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把教师的师德建设放在首位,“树标杆”,积极弘扬高尚的师德精神,“划底线”,明确划出师德的底线标准,建构了覆盖大中小学“扬善惩恶”的完整师德建设体系。通过“寻找身边的张丽莉”,设立“希望工程烛光奖”,举办乡村特岗教师巡回报告,制作《田野青春梦》专题宣传片等多种方式,弘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幼教师可歌可敬的师德风范。总体来看,经过5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一体化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全面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5年来,在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教育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先后采取了特岗计划、国培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今年6月国办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从师德荣誉、补充交流、职称编制,到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管理改革,对乡村教师给予全方位的特殊支持,回应了乡村学校规模小、品质弱、发展难的困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面显示了国家底部攻坚、补齐短板的坚强决心,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得以显著增强。从我们近年来的调研数据看,乡村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得到极大改善,与过去相比,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让我们对乡村教育发展充满了希望、坚定了信心。 

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5年来,在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教育部等国家有关部门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由师范院校培养师资的单一封闭式模式向所有院校都可以培养师资的开放式模式转变,逐步调整了师范院校布局结构,初步形成了以师范院校为主、综合大学共同参与的教师培养格局;由过度强调学术性的培养模式向寻求学术性和师范性平衡的培养模式转变,强化教师教育过程中的职业理想塑造、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能力训练;由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分离向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转变,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大力推动师范生课程改革和教师在职培训改革,不断加大对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培养。 

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5年来,在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国家不断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持续打造教师管理模式“升级版”,努力提高教师管理效率和水平。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探索建立退出机制,盘活教师资源存量,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水平。不断扩大并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了中小学教师统一的职称(职务)制度,并设置正高级职称,修订了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和外语的倾向。教师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极大地激发了教师队伍的活力。(作者邬志辉,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