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调整带来的分值变动不仅引发了客观的“师资荒”,更暴露出深层次的“师资恐慌”??学科地位提升后的教学质量如何保障?
■李爱铭
全校700多名学生只有一名体育教师以备中考,低年级学生的体育课“空挂”在课程表上,家长们“意见很大”??据《南国都市报》报道,这就是海南省海口市桂林洋中学体育课程的开设现状。而随着媒体对该问题的曝光,这所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初中,日前一下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
据该校校长坦言,全校只有一名体育教师,是因为缺乏编制。与很多乡镇中学一样,该校师资力量存在学科不均衡的问题。体育教师缺编多年已“司空见惯”,缘何今年家长“闹意见”?或许另外一条消息可解个中缘由:近日海南省教育厅发布消息,拟在将中考体育成绩总分从40分提高至50分或60分。体育中考“升值”,如果孩子想考重点高中,体育成绩不过关将一切免谈;而体育教师只给初三年级的学生上课,其他学生平时不训练临时抱佛脚,“很难想象能取得好成绩”,家长怎能不着急?
事到如今,不难设想:学校因此事“出名”后,教师缺编问题一定会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困难将迎刃而解。那么,学校配足了体育教师,学生体育中考有了把握,家校矛盾得以消解,就算“万事大吉”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即使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我们也有必要继续追问:该问题是真正被解决了,还是表面看似“解决”而实质却“被加剧”了?
平心而论,因“应试”而导致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尤其是师资配置失衡,并非该校的“专利”。艺术、劳技、信息……在很多学校,这些非考试科目教师配置普遍较少。与其相关的素养从未纳入升学考试,家长又何曾追究过?即便是“考试科目”,多数学校也分三六九等??语数外总是天生的“主课”,理化史地等只有部分学生考、分值低,教师数量和课时也相应较少。这种“按考所需”而设的方式,导致“主科”与“小学科”失衡问题普遍存在。
按应试需要而非学生的成长需要,“失衡”地配置教育资源,短期内确实可以提高成绩,因而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