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贵州高考分数线 > 正文

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的录取分数线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时间:贵州高考分数线 高考查询网

本文主要帮大家完整的整理了历年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录取分数线的录取数据,包含历年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录取最低分、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历年录取人数和最低位次数据,希望对贵州考生报考石家庄铁道大学有帮助!

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的录取分数线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录取分数线

从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67分到575分,录取位次在40675到6976区间,下面是历年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的录取分数线

1、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6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0675名;

2、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0283名;

3、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8105名;

4、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8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8203名;

5、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2563名;

二、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历年录取分数线

1、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贵州 理科 本一 467 40675 41
2022 贵州 文科 本一 552 9231 2

2、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贵州 理科 本一 471 40283 41
2021 贵州 文科 本一 557 9885 2

3、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贵州 理科 本一 493 38105 41
2020 贵州 文科 本一 560 7015 2

4、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贵州 理科 本一 482 38203 41
2019 贵州 文科 本一 556 6976 2

5、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贵州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贵州 理科 本一 504 32563 41
2018 贵州 文科 本一 575 9599 2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VS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对比哪个好?附区别排名和最低分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VS河南理工大学对比哪个好?附区别排名和最低分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VS石家庄铁道大学对比哪个好?附区别排名和最低分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在山西的录取分数线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江汉大学VS石家庄铁道大学对比哪个好?附区别排名和最低分
石家庄铁道大学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石家庄铁道大学VS济南大学对比哪个好?附区别排名和最低分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VS赣南科技学院对比哪个好?附区别排名和最低分
河南农业大学VS石家庄铁道大学对比哪个好?附区别排名和最低分
石家庄铁道大学高考在浙江招生人数和招生专业代码是多少?附招生计划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VS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对比哪个好?附区别排名和最低分
石河子大学VS石家庄铁道大学对比哪个好?附区别排名和最低分

三、石家庄铁道大学介绍

石家庄铁道大学简介--------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 省部局共建高校石家庄铁道大学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创建于1950年,系当时全军重点院校;197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4年转属铁道部,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学院;2000年划转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为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2010年3月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教育部批准为共建高校;2016年被河北省列为重点支持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目前,学校设有19个学院(系、部),25个研究所。现有51个本科专业,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8个河北省重点学科,1个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工程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建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省部共建交通工程结构力学行为与系统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基础设施性能与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有省部级科研平台25个,其中包括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行业重点实验室、6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3个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2个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