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是2005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由枣庄、滕州两级人民政府举办,是枣庄地区规模较大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座落在墨子、鲁班故里滕州市,校园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开设36个高职专业,面向全国11个省招生。现有教职工781人,全日制在校生13000人。
悠久的办学历史
学院前身是枣庄工业学校、枣庄市第二卫生学校、滕州市高级职业学校等国家级重点中专,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1年。枣庄市第二卫生学校创建于1951年,其护理、药学、助产等专业享誉全国,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枣庄工业学校创建于1978年,其机械制造类、煤炭类、电气类专业特色突出,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滕州市高级职业学校创建于2000年,其建筑类专业特色鲜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建筑类人才;滕州技工学校创建于1986年,于2005年合并到滕州市高级职业学校,使办学形式进一步丰富。上述学校为学院建设和发展积淀了厚重的办学资源和文化底蕴。
鲜明的专业特色
学院紧贴鲁南地区产业发展需要,开设了制造、医药卫生、土建、电子信息、财经、资源开发与测绘、艺术设计传媒等七大门类36个高职专业,拥有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药学等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1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数控编程与加工》、《电气自动化技术职业能力平台联合课程》等20门省级精品课程,药学、机械设计与制造等2个省级教学团队。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建专业,特色培植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攀升,学生多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骄人成绩。学院200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完善的教学条件
学院现有教职工781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高级讲师202人,讲师305人,研究生学历101人,“双师型”教师212人。校内建有5大实验实训基地,拥有120个实验实训室,2个大型生产性实训车间,1个附属医院,1200多台新型计算机(承办全国计算机考试)。其中机械制造、建筑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汽车、医学技术类实训基地为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同时,建有179个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目前,校内所有教室都安装了交互式多功能一体机,实现了教学的智能化。建有大型高标准塑胶运动场足球场,蓝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场地。
良好的发展平台
学院秉承“兼爱至善、笃学励能”的校训,为学生搭建了“学生存之技,习发展之能,谋人生之策”的全方位发展平台。①能力培养平台。近80个学生社团为学生展示才华、发展综合素质搭建了舞台;大学生文化节、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科技服务活动等品牌活动精彩纷呈,广受社会赞誉。②升学深造平台。学院为有志继续升本求学的学子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在校学生可选择专升本、成人本科函授教育、成人本科自考教育,拿到大专毕业证的同时可以通过成人教育同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③学生资助平台。学院通过“奖、贷、勤、补、助、减”一系列奖助措施,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元化学生成长成才资助体系,为优秀学生、家庭困难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激励机制。
理想的就业去向
学院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双证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将毕业生就业端口前移,先后与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关系。“鹰普班”、“山防班”等与10余个大型知名企业合作成立的冠名班,以及与滕州市人民医院和北京、上海等地大型医院开展的订单培养、就业+实习等就业模式,使一大批学生解决了就业的后顾之忧。高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2.9%,工科类所有专业就业率100%。在2011年山东省人社厅、教育厅高校就业评估中,学院位列鲁南片七所高职院校之首。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师资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枣庄市花园式单位、枣庄市平安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
便捷的生活服务
学院校内建有人工湖、班墨园、图书馆、体育场以及多处人文景观,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绿树成荫,花草满园,是读书、学习、生活的理想之地。①“吃”:建有两处大型学生餐厅,一次性可容纳6000人同时就餐。②“住”:建有11栋学生宿舍。高职学生宿舍有4人、6人间,室内有电话、网线、高标准单人床、电脑桌凳等高标准生活设施。③“行”:校内有大型超市、浴室、美发厅、洗衣房、联通移动营业厅以及多家银行自助存取款机,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
滕州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的故里,是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素有中国中小机床之都、中国建筑之乡的美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将继承和发扬鲁班和墨子的传统职业教育思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