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央民族大学招生专业名单
院系 | 专业 | |||
---|---|---|---|---|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民族学、社会学、博物馆学 | |||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人力资源管理 | |||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 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 法学、法学与英语 | |||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广告学 | |||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学 | |||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俄语、韩语 | |||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生态学、制药工程、化学 | |||
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 |||
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 |||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 绘画(油画)、中国画、美术学(美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影像设计) | |||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 舞蹈表演、教育、编导、舞蹈钢琴伴奏 | |||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学、作曲、声乐、民乐、少数民族器乐、钢琴、音乐教育、管弦 | |||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
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 | 蒙古语言文学 | |||
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系 | 维吾尔语言文学 | |||
中央民族大学朝鲜语言文学系 | 朝鲜语言文学 | |||
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系 | 哈萨克语言文学 | |||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学 | |||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 教育学 | |||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 宗教学 |
二、中央民族大学王牌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国家级特色专业: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宗教学、舞蹈学、历史学、艺术设计、音乐学、生态学、行政管理
三、中央民族大学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批准,1951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2004年学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02年,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加快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步伐;2017年顺利进入“双一流”A类高校建设行列。现任校党委书记张京泽、校长郭广生。
党和国家历届领导集体始终非常关心和重视中央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等老一辈党和*先后17次接见学校师生代表。1993年学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2001年6月,朱?基同志到校视察,并代表中央政府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同年,胡锦涛、李岚清等领导同志亲自审批了国家民委、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四部委联合上报的《关于进一步办好中央民族大学的请示》。2009年,*同志在视察学校工作时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70多年的发展建设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经建设成为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问题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
学校建校之初,一批学界名流,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翁独健、吴泽霖、冯家?、杨成志、林耀华、傅乐焕、于道泉、闻宥、马学良、王锺翰等到校任教,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奠基人。现有教职工总数为1843人,其中专任教师1125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68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4%。他们当中有戴庆厦、牟钟鉴、胡振华、刘秉江、马跃、糜若如、李魁正、杨圣敏、金炳镐、班班多杰等知名专家学者,还有不断涌现的诸多中青年新秀,已渐成学界翘楚。另外,学校每年都聘有130多名外籍专家任教。学校目前有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教育部“*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等高层次人才63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1人。学校与4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包括美国耶鲁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30所世界顶级和一流大学,每年都有一批在相关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交流。